浙江溪流性鱼养殖与产业发展趋势(四)

2023-04-06 02:24郑善坚胡金春郑荣泉
科学养鱼 2023年2期
关键词:溪流饲料养殖

郑善坚,胡金春,李 明,郑荣泉

(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2.衢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3;3.金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 金华 321013)

4.水霉病

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属、绵霉属的种类。发病时在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继发其他疾病感染而死。该病的发生是属于继发感染,是鱼体表受损引起黏液脱落后引起水霉感染。水霉病容易发生在水温18℃左右的3-4 月。预防是以应激宁+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内服为主,经常拌料投喂可促进鱼体黏液分泌和伤口愈合。其次在秋冬季节减少拉网操作,溪流性鱼抗应激能力相对较差,频繁的拉网操作或短时间的冲水容易引起鱼体脱黏,从而导致水霉的感染。治疗时,在内服用药的同时,外用五倍子或硫醚沙星溶液+复合碘,连用2~3次。

5.溃烂病

溃烂病的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病灶部位最初通常出现在尾柄部位或体侧,病鱼初期症状为体表脱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皮肤发白,局部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位不固定,全身均可出现。鳞片脱落、肌肉糜烂,病灶部位逐渐扩大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最后病鱼食欲减退,出现呆滞、缓游,衰竭而死。该病发生在主要养殖季节,工厂化养殖全年都有发生。因此该病的预防,首先要防止水温波动过大,养殖过程中避免水体大排大换;其次要减少不必要的拉网操作,最核心措施是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促代谢的中药应激宁等,提高对鱼体表黏膜的保护。治疗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水产用氟苯尼考粉,连续5天,同时水体中外用苯扎溴铵溶液,连用3~5次。

6.烂鳃病

烂鳃病主要病原为柱状黄杆菌。发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鳃丝成灰色、肿胀、变脆,然后尖端向基部逐渐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随着病程发展,病鱼呼吸困难而死。烂鳃病容易发生在早春3-5 月,烂鳃病的预防关键是做好内服抗应激、保肝中药和复合维生素,增强鱼体鳃丝黏液的分泌,减少车轮虫的寄生,同时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及高溶氧。治疗时,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水产用恩诺沙星粉,连用5 天,同时外用大黄浸膏0.5~1克/米3+复合碘0.3~0.5克/米3,连用2~3次。

7.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的主因是饲料质量问题,其次是投喂饲料的管理问题,近年来溪流性鱼也出现了如草鱼、鲫鱼等代谢障碍(暂命名)的病害,主要表现为体表正常,鱼的鳃丝开叉,不能完全聚拢。镜检发现鳃丝出现明显血窦,继而出现鳃丝发白失血症状。解剖检查发现肝脏发白失血,肠道胀气,肠壁变薄透明。经常会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出现莫名的大批量死鱼现象。在鱼的肝脏上很少能分离到细菌,常规消毒用药效果甚微。该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季节。预防的首选是选择好的饲料厂家生产或定制的饲料,按照养殖节奏进行科学投喂,不盲目加料。治疗时先减少正常饲料投喂量的30%,在饲料中加大剂量添加应激宁+甘草冰片等复合中药+复合维生素+丁酸梭菌或乳酸杆菌等,连续内服7~10 天,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五、溪流性鱼产业发展趋势和建议

溪流性鱼在当前还是新兴的小众化养殖鱼品种,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其独特的体形和鲜美风味,以及溪流性鱼本身蕴含的生态、健康的元素,一定会是今后消费者追求的高品质水产品。由于当前的养殖总量还不多,主流消费市场还是当地的餐馆酒店,因为产量和价格的原因,尚未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因此,对今后溪流性鱼养殖产业发展趋势,提出如下建议。

1.溪流性鱼品种的开发

浙江乃至全国的溪流性鱼种类众多,开发富有特色的经济鱼品种,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还可以保护溪流性鱼种群资源。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特别是一些地方特有种类,通过人工繁育及养殖开发,可以提高该品种的生物资源量。但同时也要做好地方种的遗传保护,通过建立保护区,防止基因的混杂。

2.品种选育

目前溪流性鱼苗种繁育及人工养殖尚处于发展初期,尚缺乏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随着溪流性鱼原种场的建立,对品种的选育需要快速跟上。建议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家系选育、多性状复合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等为重点,筛选与生长、抗病相关的功能基因,开发优势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培育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溪流性鱼个体较小,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的种间杂交或属间杂交,如南方马口鱼与北方马口鱼群体杂交,马口鱼与宽鳍的杂交,初步试验显示上述杂交繁殖的后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3.加强功能性饲料研究,溪流性鱼饲料的基础研究尚存不足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饲料企业生产出专用的溪流性鱼功能性饲料。当前溪流性鱼养殖使用的饲料五花八门,选择的饲料和蛋白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包括了饲料蛋白质水平在32%~45%的黄颡鱼料、泥鳅料、对虾饲料及海水鱼料。在养殖过程中也已发现了一些营养性问题,如畸形比例偏高、肝胆问题较多、饲料效率偏低等问题。笔者团队初步研究表明,马口鱼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在38%~40%,宽鳍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在42%~46%,光唇鱼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在40%~42%。

4.养殖模式

随着养殖区域的限制,笔者认为溪流性鱼也不仅仅局限在山区养殖,完全可以利用平原地区的池塘条件,开展池塘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从而促进养殖产量的快速增长。而山区养殖则是发挥其好水出好鱼的优势,可以将池塘高密度养殖的溪流性鱼再回到山区循环水系统进行净养,消除池塘养殖出现的脂肪含量偏高、土腥味等问题,综合提高其肉质品质。

5.市场的开拓

虽然目前总体上溪流性鱼仍供不应求,但受2022 年的新冠疫情影响,部分溪流性鱼类的销售还是出现了短期的滞销问题。因此随着溪流性鱼养殖量的提高,对今后市场的开拓发展非常必要,首先需要开拓大中城市的鲜鱼消费市场,因此势必需要提高溪流性鱼的活鱼运输技术,提高溪流性鱼的抗应激能力,延长货架期。其次是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提高其综合利用。如开发具保鲜功能的预制菜品、鱼干及其他即食食品。另外也可开拓作为观赏鱼的消费市场,提高其单尾价值。

总之,溪流性鱼是一个水产养殖的新兴产业,只要有山区溪流的地方,就会有溪流性鱼。除浙江之外,福建、江西、贵州、四川等地的溪流性鱼养殖发展也很快。据估算,我国的溪流性鱼的潜在市场需求量在10 万吨以上,这必将是水产养殖中一个新的蓝海,溪流性鱼养殖发展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溪流饲料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粤海饲料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溪流到了大海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溪流到了大海
担当
溪流小熊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