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人不识君

2023-04-06 20:59
新民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援疆新疆干部

折柳送别,玉门阳关。天涯一曲,念吾河山。

“柳”谐“留”音,故《折杨柳》之古乐,常与怀恋故乡的家园之思联系在一起。而在上海援疆的干部人才们心中,喀什地区,也许早就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回望当年,自上海启程时,他們胸有丘壑,挥斥方遒,历数年辛劳,终使丝路明珠的风采更加惊艳夺目。畅想明朝,当使命完成,从喀什归返后,他们会继续努力,带着对“第二故乡”的深深祝福,全情投入新的工作岗位。

他们不啻最可爱的一群“上海代表”。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年前的3月18日,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从上海飞抵西北边陲喀什,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正式开启。在飞往喀什的旅途中,我写了一首诗,表达我们对于援疆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这样写道:“江南桃红边塞寒,浦江儿女越天山。续植杨柳三千里,誓引春风度玉关。”

当时我写下这首诗,也希望援疆干部人才们带着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的重托,到祖国最西边陲,浇灌出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

如今三年过去,在我看来,同志们圆满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完成了当初的目标与使命,没有虚度光阴,共同书写了援疆多彩篇章!

浦东对口援建莎车,是一条相隔千里、跨越山海的倾情帮扶之路。这一路,既是价值实现的信念之路,也是曲折不易的硬仗征程。然,为者常成,行者必至。三年多来,第十批浦东援疆干部人才毅然坚持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这条道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纵有万千困难也坚持不懈。

我们与莎车群众一起,光荣与艰辛相伴,使命与职责同在,共同度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援疆工作必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制到底,一茬接一茬、一批批、一届届的援疆干部,也将坚持用自己的行动贡献浦东之力,与莎车人民共同书写奋斗的篇章。

三年来,做好泽普分指援疆工作,保证政治安全、项目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是我最大的责任。三年来,我们重视对口援建主责主业,精准对口支援,最大限度地发挥援疆项目的综合效应。三年来,我们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泽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产业为先”,助力泽普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新局面。三年来,沪喀两地教育和医疗领域充分互动和合作,各族人民就医就学得到明显改善,软硬件得到有效提升。三年来,文化润疆、交流交往交融持续深入,为民族团结进步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大上海,到戍边卫国第一线的边境县,从黄浦江畔到叶尔羌河,跨越山河万里,扎根边疆千日,我有幸参与了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深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总体部署和对口援疆战略的无比重要,深感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援疆干部和援疆工作的无比重视,深感一批批援疆干部勠力同心、接续奋斗、挥洒青春的无比可贵。

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和援疆干部人才的携手努力,新疆处处可以看到可喜的变化。我相信,这一轮援疆工作将画上圆满句号!

援疆是国家战略,能参与其中是幸运和光荣。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万里之外的援疆路让我收获了一份不可估量的财富。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中央和各级党委对援疆干部的要求和期望,我始终牢记在心。边疆艰苦复杂的环境,让我们锻炼了党性,磨练了意志,更深切感受到了习总书记说的胡杨精神。

援疆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锻炼了各方面能力。援疆让我们与各族干部群众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民族团结一家亲,为建设美好新疆提供了无穷力量。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祝愿新疆越来越美好!

弹指一挥间,三年的援疆工作也在不经意间悄悄临近尾声。即将离开莎车,内心是满满的怀恋跟不舍,三年时间不长,但三年的相处已然让莎车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三年间,我经历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波澜壮阔,每一件事情仿佛都历历在目。我为我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如此灿烂风景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所不能选择的是离开,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选择继续为上海援疆工作做出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祝福我们莎车的明天更加美好,祝福我们莎车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回首三年援疆路,在风沙中前行,在寂寞中坚守,体验了春季的漫天风沙、夏季的漫漫白昼、秋季的满目红海和冬季的大雪纷飞。我明白了援疆不是一趟出差,它承载的是一份感情,一份信任。援疆生涯即将结束,对新疆的感情却永远不会结束。那灿烂的阳光、漫天的星空、巍峨的雪山、雄浑的大漠,还有热情的同事,鲜甜的水果……这一切都将成为此生不可磨灭的记忆。离疆似离乡,归时如初来。祝福巴楚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三年的援疆经历,让我领略了大美新疆,领略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丰富了人生,开阔了视野,升华了思想。我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三年的援疆生涯即将结束,我会以这段宝贵的经历为精神动力,继续关注叶城的发展与变化,祝愿叶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祝愿叶城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泽普是一个美丽而精致的小县城,各族同胞于此安居乐业。三年援疆,在这里经过的事、处过的人、悟到的理,深留我心。

金湖杨那片亮丽的黄、梧桐树那片浓郁的绿、枣树林那片灿烂的红,苹果园那口甘美的甜,皆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有浓郁的风土人情、有可口的民族美食、有好客的民族同胞。在这里,一批又一批的援疆人员担负着党和国家的使命和嘱托,努力工作、不负韶华,传承着援疆精神。在这里,我的信仰更加坚定、我的能力更加成熟、我的人生更有意义。在这里,需要多元的文化、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吧,我的同志们!来吧,我的朋友们!新疆需要您!泽普欢迎您!

作为第十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援疆三年,我不仅感受到了新疆深厚的民族文化、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的人民,同时也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叶城地区在上海援疆工作的支持下,所取得的社会发展和成果,看到了援疆工作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收获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这段援疆经历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在离别之际,我想对新疆送上最美好的祝愿:祝愿新疆的发展蒸蒸日上,希望沪喀两地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新疆,了解新疆,支持新疆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援疆工作于我而言,是为人生积淀、为新疆奉献、为两地连心。

三年来,一笔大漠胡杨风卷沙土的黄;一笔走村下乡志愿服务的红,一笔昆仑雪山涤荡心灵的白,为人生积淀了厚重的底色。辗转于推进援疆项目,建设当地急需的教育、产业设施;奋斗于深挖本地特色,把优质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新疆发展奉献了绵薄的力量。选送多批新疆干部群众来沪交流展示,把巴楚的经历带上;联系上海专家及企业家赴疆教学投资,把上海的经验留下,为沪疆两地连心架起了民族团结和互促共兴的桥梁。跨过援疆的艰辛,才有收获的浓醇。一缘一会,一情一生,援疆工作虽接近尾声,援疆情怀却在心中永不磨灭。

曾经,我穿上军装到海防守卫边疆;如今,我背上行囊又到边疆援建他乡。三年的足迹踏遍这里的异域风情,三年的付出换得这里的破茧成蝶。新建的学校、医院、公众服务场所拔地而起,满载的列车绿色通行驶向远方。筑起的,是人们心中的梦想希望;换来的,是人们腰间的鼓鼓钱包。这一派美好生活的图景,是对援疆人员最好的回馈。三年间,有艰辛付出,有喜悦收获,无论身在何方,心终有所属,那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援疆新疆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