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帕金森病

2023-04-06 02:16王君
家庭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帕金森帕金森病多巴胺

王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等典型运动症状,还可伴有嗅觉减退、便秘、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病程逐渐进展,疾病后期患者常因平衡障碍、跌倒、吞咽困难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甚至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1.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从全球范围来说,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00/10万~300/10万,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約为950/10万。好发于高龄人群,60岁以上每增加一岁,患病率提高1%,80岁以上则提高4%。男性患病风险约为女性的1.46倍。

有文献报道,帕金森病在亚洲地区的患病率较低,其中中国全人群患病率仅为16.7/10万。但也有研究认为,亚洲地区与非亚洲地区的患病率没有差异。目前我国关于帕金森病的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来源于1986年开展的一项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粗患病率为113. 9/10万。

2.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内外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越来越多的相关致病基因及可能的病因被发现,但相关的致病机制尚未统一定论。目前可能的病因主要有年龄、环境、遗传等因素。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内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目减少,防御机制老化,氧自由基清除障碍,氧化应激损伤增强,引起神经细凋亡。这种细胞凋亡是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基本形式。

(2)环境 在年龄超过50岁的帕金森患者中,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重金属、杀虫剂、农药、农村饮用井水等都可能诱发帕金森病,可能与多巴胺能变性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出现促进了“环境论”假设的发展。它是一种海洛因类似物非法制造的副产品,导致北加州一些吸毒者出现了类似帕金森的症状。MPTP进入人体后被转运到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为MPP+,后者具有线粒体毒性,选择性地损伤多巴胺神经元。

(3)遗传 10%左右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年轻时就发病,而没有明显环境致病因素。研究证明,这些患者体内的某些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缺失,称之为家族性帕金森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40多个与帕金森病风险显著相关的基因,其中最常见的有SNCA、LR-RK2、MAPT、PINK1、PINK2。SNCA编码α-突触核蛋白,其突变导致α-突触核蛋白增加,形成过多的Lewy小体,阻碍多巴胺能代谢和神经元的正常功能;MAPT编码tau蛋白,但MAPT基因突变时更多的导致帕金森病,而不是老年痴呆症;LRRK2基因突变一般导致中晚期发病的帕金森病,其中C2385R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致病突变。PINK1、PINK2突变均与早发型帕金森病有关。

除基因突变导致少数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外,基因易感性可使患病率增加,但不一定发病。在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后者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神经精神疾患(如情绪、认知、行为和思想改变)、感觉和睡眠障碍等。一些非运动症状常在诊断时就已经出现,甚至可能比运动症状更早发生。

1.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有四种主要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

(1)静止性震颤 常为首发症状,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表现为静止状态时震颤最明显,但睡觉或有意识地移动四肢时症状就会消失。震颤频率介于4~6赫兹,常伴随有拇指和食指间的“搓药丸”的动作。

(3)肌强直 由于患者肌张力增高,肌肉持续收缩,导致肢体移动困难。可出现“铅管型强直”(阻力固定)或“齿轮型强直”(阻力不固定但具规则性),“齿轮型强直”可能是震颤合并肌张力增高造成的。患者初期常会有关节痛,也可能与肌强直有关。早期患者的肌强直常常是不对称的,且好发于颈部和肩膀,随后扩及颜面和四肢,最后随病程进展蔓延到全身,严重时患者呈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3)运动迟缓 是帕金森病另一个重要的早期特征,患者无法做出连续动作或同步执行不同动作,可以观察到患者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尤为明显。运动迟缓造成的影响随动作种类和患者身心状态而异,影响程度受到患者活动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有些患者可能严重到无法走路,但有些患者却还能骑自行车。一般而言,在治疗后能改善运动迟缓的症状。

(4)姿势 平衡障碍是帕金森病晚期的典型症状,患者表现为起立困难和容易向后跌倒,有时患者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因经常跌倒常并发骨折。

帕金森病其他的运动症状还包括发声困难或吞咽困难、面具脸、写字越来越小。

2.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 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伴有肢体麻木、疼痛。

(2)睡眠障碍 失眠很常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夜间惊醒、早醒等。患者会有夜间多梦,伴有大声喊叫和肢体舞动等表现,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日间睡眠过多(EDS)是因患者夜间睡眠障碍所致,特点是夜间清醒、白天瞌睡。EDS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其发生与多巴胺能药物使用时间长、剂量高、幻觉多、高龄及疾病晚期有关。还会出现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可能伴有便秘、排尿障碍、多汗、姿势性低血压等症状。

(4)认知障碍及精神心理障碍 帕金森病可能导致轻度到重度的神经性精神疾患,包括认知、情绪、精神行为异常。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現认知障碍,甚至在诊断帕金森病前就会有此类症状。最常见的认知障碍为执行困难,其他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等。约20%的患者晚期进展为痴呆。约50%的患者伴有抑郁,还常伴有焦虑和淡漠。但帕金森病患者本身会出现面具脸,且常合并痴呆,脸部表情减少、运动功能减退、发声困难等,使诊断变得更加复杂。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能出现药物滥用和成瘾、暴食症、性欲亢进或赌博成瘾等冲动控制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与治疗药物有关。约4%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幻觉或妄想,往往与发病时间有关。

(5)其他症状帕金森病还会出现部分眼科症状及视力异常,包括眨眼频率降低、于眼症、追视障碍、跳视(双眼受自主神经影响而往同方向跳动)、无法向上凝视、视力模糊和复视。

一直以来,帕金森病的诊断参照英国UK脑库的帕金森临床诊断标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16年中华医学会参考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病学会(MDS)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国情,对中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发布了《2016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两项症状的一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帕金森病评估量表( 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详见表1、图1)。

1.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需要具备:①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②至少存在2条支持标准;③没有警示征象。

2.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需要具备:①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②如果出现警示征象则需要通过支持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1条警示症状,必须需要至少l条支持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2条支持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能成立。

*注:出现任何一项绝对排除标准即可排除帕金森病的诊断。

图1

猜你喜欢
帕金森帕金森病多巴胺
正确面对焦虑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贪婪的多巴胺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