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资助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3-04-06 14:47曲雪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资助辅导员育人

曲雪

摘要:资助育人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也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与教育精准帮扶工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同时,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为构建高校资助育人新体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路,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明确资助工作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后,在学院范围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高校资助工作。通过资助工作与实践活动,强化了资助育人理念,提升了资助育人质量,并在实践与工作中,不断探索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资助育人新方法、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体系,育人理念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与意义

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也为构建高校资助育人新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作为一名参与过学院资助工作并组织学院资助育人相关活动开展的辅导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与育人实践,对于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资助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理解与体会。[1]

1.参与资助育人的培训工作,完善精准认定工作模式

首先,资助工作涉及到的学生范围相对较广,开展难度较大,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理解相对较浅。目前,各个高校都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项资助工作的开展与政策的传达主要依靠资助中心-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这一人员体系进行。因此,全员参与到资助认定工作与育人活动中,也成为了资助工作做实做稳、落实落细的重要环节。每学年资助认定工作开始之前,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都经过学校资助中心的专业培训,对于资助政策、资助金额、学生勤工俭学等各类资助项目都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困难生认定、民主评议等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作为一名资助工作专职辅导员,更注重在学生干部中积极开展资助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因而,班级学生干部也成为了资助工作成效发挥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做好资助工作,就必须以点带面,做好班级干部的资助工作培训。与此同时,从资助工作培训的角度看,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也十分重要,它实现了人员的精准对接。简言之,将资助工作的开展與负责班级资助工作的学生进行对接,利用学生空余时间段,将其召集在一起,进行学习与提升。在集中时段的学习过程中,将问题逐个击破。学院资助工作具有艰巨性与繁琐性,资助内容与项目多,资助工作的申报程序与流程复杂,对于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面临的问题与阻碍较多,这一举措逐一解决了学生在困难生线上、线下认定工作、助学金申请、奖学金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拓宽了高校资助育人的渠道,为每一阶段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2.全方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推动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

全方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推动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就要将思想引领、创新育人方式作为重要环节,统一思想认识,实现工作重心由“资助”向“资助和育人”转变,并实现有机融合。近年来,校资助中心通过资助业务培训检查、资助育人典型经验交流分享、学生助学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学生资助队培训等方式,落实新时期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资助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主动学懂资助文件精神和弄通工作全部流程及具体操作,创新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提升资助宣传实效。

同时,高校资助管理中心也应积极发挥高校教师、辅导员、班级干部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例如,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看,辅导员应该积极关注受助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健康状态,经常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鼓励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习、生活,避免思想上的焦虑;鼓励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内勤工俭学渠道;同时,开展一对一帮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建立自信心,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高校教师的角度看,专业任课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其专业指导作用与思想引领作用,尤其是提升困难学生的专业学业水平,开发建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专业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就业能力等。另外,专业课教师课应积极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加深对于学科专业的感知力,加强职业道德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自立自强、稳中求进的优秀品质。[3]

3.将“朋辈铸关怀 关怀助成长”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

为全面推动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学校始终坚持“助困”与“扶智”“扶志”深度融合、“育人”与“育德”“育心”有机结合,将“朋辈铸关怀 关怀助成长”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发挥同伴、同学的力量,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通过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感受到温暖。同时,以班级或者宿舍为单位,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其建立自信心,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与此同时,要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开展心灵树洞倾诉活动、“5.25”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对受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关怀与引导,[4]争取将资助育人工作做得有温度、有灵魂、有内涵。

在三全育人新格局下,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与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校工作者除了做好校内的学生资助工作外,更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争取合作企业和校友的支持。可以以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宽受助学生的眼界,也可以与校友、相关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与学习平台,为受助学生拓宽实习的渠道,使得他们将学业理论与企业实际调研、实训相结合,锻炼自身能力,丰富自己的眼界,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高校资助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高校每学年的资助育人工作主要涵盖两大板块,上半学年主要以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助学金发放、新生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申请等工作为主;下半学年的资助育人工作主要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展开,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在开展资助认定等工作的同时,也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资助活动,并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活动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真正将三全育人的政策与宗旨与资助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同时,以育人成果为导向,充分挖掘高校资助工作的创新路径与方法。

1.将资助育人工作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要凸显资助育人新成效,就必充分发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代表的示范与激励作用。通过开展优秀受助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成长故事会等活动,帮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并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动态,在经验交流会当中融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元素,通过此类活动,大力培养了学生对党和国家及社会团体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同时激发了学生自立自强、勤奋创新的热情与动力。

2.将资助育人工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为切实履行新时代赋予学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进一步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开展“资助育人季”系列活动中,应当秉持“将资助育人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这一要求,在全方位做好资助政策宣传的基础之上,对重点保障家庭子女等特殊家庭学生一定要认真细致做好排查、评定工作,并且以资助活动为契机,引导教育全体学生爱国、感恩,努力学习,成人成才。以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为契机,去诠释对国家助学关爱政策的理解,让学生更加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真正把德育教育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以资助工作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3.将资助育人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高校的资助育人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创新工作路径与方法的新思路。例如,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信”为主题,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以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解读为切入点,将内容延申至近年来校园时常发生的校园贷、电信诈骗等相关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一举措,不仅让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更促进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班会以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故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4.将资助育人工作与三方教育相结合

“校方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这三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借助不同角色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内容。高校资助工作者可以创新各种形式,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业上努力,在思想上自立自强。家庭宣传是基础,采取家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及时解答家长关注的资助政策,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关怀,在整个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感恩教育培育温暖的土壤。采取各种喜间乐见的形式,争取社会对学生资助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5.将资助育人工作与专业队伍建设相结合

提高高校资助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实现资助育人成效最大化与成果转化最直接高效的路径,高校资助育人队伍是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物质保障与人员保障,高校资助队伍的核心包括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学工老师、学院资助专职辅导员、负责资助评定工作的班主任等。整支资助队伍的道德品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创新思维都决定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成效与影响力。

将资助育人工作与专业队伍相结合,可以从思想建设、专业能力等几个角度展开:第一,高校资助工作者要不断掌握国家新政策,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不断修改完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认定办法,努力做到人本化认定、动态化认定、精准式认定。第二,加强资助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资助管理人员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培训会、专题座谈会、交流会,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加强思想觉悟的同时,不断积累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并将经验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理论联系实际,将具体的资助育人经验运用于实际的资助工作与学生管理中,结合学生与资助政策的实际情况,发挥育人经验的最大成效。[5]第三,将工作重心由“资助”转移到“育人”上,高校专职辅导员和负责学生资助的学工人员,不仅仅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设者,还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引导者。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建设情况。例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公众号、易班等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宣传资助育人的相关活动与最新政策,将“资助育人”与“网络育人”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确保资助政策应知尽知,将资助工作做实做细。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创建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优秀学生帮扶队伍,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除了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外,辅导员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动向,将“资助育人”与“心理育人”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打出“资助+心理”育人“组合拳”。调查研究发现,高校部分受助学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他们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环境与家庭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与不平衡深感迷茫,也有少部分受助学生对自身前途感到无望,加之繁重的学业压力与科研压力,使得他们出现了意志消沉、悲观痛苦、焦虑失眠的心理状况,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更阻碍学生毕业后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资助工作者如果能把资助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引导受助学生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团体辅导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及时发现学生存在或者潜在的不良情緒与心态,加以引导。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在团体游戏中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通过诉说与倾听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有条件保障的情况下,可将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培训的学生心理组成员与学生资助队伍的成员安排在游戏活动中,在带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发挥朋辈的引导、关怀与教育作用。

结论

当前的形势对于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精准的目标。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作为资助专职辅导员,在资助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过程中,不仅仅应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更要结合新时期新要求,与时俱进,深入而具体地解读相关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与资源,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与各类实践。改善育人方式,丰富资助育人内涵,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坚持资助工作与育人、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及时总结、梳理所在单位在资助育人工作方面的创新举措,总结先进经验,凝练特色做法,为进一步学生资助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与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让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更加“有制度、有广度、有温度、有精度、有效度”。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每一支资助育人队伍应争取在新时代里谱写资助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吴美红.高校助学金工作现状及对策浅析[J].科教导刊,2012(7):225-226.

[2]蒋君毅,任珂瑶.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效提升路径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7-50.

[3]李若吾.“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186-187.

[4]黄煌.高校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优化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3):169,175.

[5]徐子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资助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