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生活

2023-04-11 00:19姜丽君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活环境幼儿园

姜丽君

摘 要:从幼儿身心的发展层面来看,通过挖掘生活环境中隐藏的课程价值,可有效实现幼儿教学归于生活,让幼儿在生活环境中受到广泛的熏陶和感染,进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塑造幼儿生活观念、提升幼儿实践能力和创造的目的。由此,本文以幼儿园生活环境中蕴含的课程价值展开论述,提出了如何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课程价值、让幼儿教育归于生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环境;课程价值;归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040-03

不管是幼儿的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生活环境的支撑。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明确指出“将个体成长视为自然的展开过程,生活是个体成长所需的基础养分,也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必然手段”。从本质上看,生活环境是与幼儿的成长是紧密关联的。在新时期,如何深度挖掘生活环境中隐藏的课程价值,促使幼儿教育真正归于生活,确保幼儿在生活环境中实现“知行合一”,是当前广大幼儿教师需要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

1.幼儿教育归于生活的内涵解读

生活的復杂性及异质性为个体的良性成长提供完备的场域。当前,不管是幼儿教育,还是中小学甚至大学,都重点强调了教育归于生活的价值。“教育归于生活”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精华,而教育归于生活又由“生活教学”“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命题构成。生活化教学主张“知识源于生活,而教育需要基于生活达到改造生活的目的”,社会即学校是将生活教育落实的重要场所,认定幼儿园是一个“小型”社会,以课程为介质落实生活教育,让幼儿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环境,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而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中学、学上做,并在实践中理解、掌握及运用知识,以保障幼儿学习与认知的一致性。这三大命题脱离了传统、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备浓厚、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精神。

2.幼儿教育归于生活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卢梭也在自然教育中提出了“实物教育”,这里的实物便是生活中的事物。卢梭指出儿童应该更多地置身于乡野,教育应该回归于自然和生活,自然环境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应该贯穿于幼儿园课程中。杜威也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他认为生活与生命都是一个在环境中不断生长的过程,要以变化、生长及运动的角度看待幼儿教育。这些理论提出为幼儿教育归于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幼儿教师要深度意识到教育归于生活的内涵及本质特征,在课程中以此为基石构建出生活到教育、教育到生活的一体化循环样态,在课程中,要以具体生活环境为支撑,积极导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构建生活氛围,并经常性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探究,将幼儿的学习导向生活,促使幼儿全方位徜徉在生活化环境中,实现身心层面的多维度发展。

3.幼儿园生活环境中潜藏的课程价值

(1)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经验实际上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点概念,知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经验是过程和对象的统一,也是实践与认知的全面统一。杜威的这一观点为幼儿园生活环境中隐藏的课程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活环境中,幼儿能广泛从中汲取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包括自然、社会、行为、习惯等维度,在长期的生活环境学习过程中,幼儿收获了大量生活知识,获得了大量生活经验,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将这些经验落到实处,从而助力幼儿实现更为良性的发展

(2)有助于转变幼儿的学习观念

教育贴近于生活,而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课程中包括艺术类、科学类、语言类、社会类课程中的众多概念、知识都是以生活为主要背景和原型设计的,通过挖掘生活环境中潜藏的课程价值,让幼儿在学习中找到生活的影子,转变对学习的认知,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感悟,并在生活中产生更加深刻的知识运用意识,学会以另一个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当幼儿在生活中进行买卖、购物时,就能站在数学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析,从而有效转变幼儿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培养幼儿的知识运用能力。

(3)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园教育回归本真的重要概念,只有基于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特征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幼儿教育的价值。幼儿园阶段的课程内容普遍较为基础,幼儿正处于初步成长阶段,思维更加活跃、活泼,对一些充满趣味和神奇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会表现出极高的欲望,从而驱动幼儿好奇心的产生。为此,基于生活环境展开教学与幼儿的认知观念、兴趣需求十分契合。在生活环境和元素的驱动下,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积极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对幼儿智力的启发、思维的形成及兴趣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4)有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从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幼儿园在课程能够为幼儿提供的学习材料十分有限,使幼儿课程学习资源和活动资源受到限制。而在生活环境中,多种生活材料和资源涌入了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可将这些生活材料充分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进而达到激发幼儿兴趣、丰富课程资源的目的,尽可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如一些竹片、泥土等生活材料的运用,就可以让美术课程的组织方式更加多元化,一些小木棍、积木的运用,可以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

(5)有助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

在生活环境中,幼儿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满足幼儿对生活现象思考的需求,并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幼儿自行思考,自主分析,让幼儿学习过程更加自然、更加自由,由此达到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的目的。

4.归于生活——挖掘幼儿园生活环境中潜藏的课程价值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材料,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生活环境中涵盖了众多的资源和材料,为幼儿教师组织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深度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课程价值,教师可在课程中使用不同的生活元素和材料,充分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每一种生活元素和材料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不同的课程中,选择不同的生活材料,促使课程教学发挥出最佳效果。如在艺术类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大自然中的泥巴、竹子等生活材料带入课程中,幼儿可借助这些材料捏造一些新奇的事物、设计一些创造性构造。教师也设计一个团队类“建筑搭建”游戏,将幼儿分为数个小组,个小组充分利用木棍、奶盒等生活材料,分别展开分工协作,如一部分幼儿负责建筑图纸设计,一部分幼儿进行建筑搭建,在幼儿的协同作用下,高效完成建筑设计。如此,幼儿们积极性大幅提升,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发展。再如,在科学类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神奇的口袋”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原料,如布袋、玻璃球、毛绒球、温水和热水,教师首先让孩子去进行触摸,然后将这些物体放置到布袋中,随后教师给出口令,比如“找到硬邦邦的东西”,孩子们就会拿出玻璃球,教师再说“变出软软的东西”,孩子们就会拿出毛绒球。在此活动中,幼儿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还会掌握事物的温度、硬度等属性,在今后的成长中也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2)基于生活情境开展课堂活动,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为进一步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课程价值,广大幼儿教师也可以以生活为原型构建趣味情境,为幼儿打造出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环境。在生活情境中,幼儿通常会全身心投入,不可自拔,并积极讨论、交流和创造,从而保障课程教学的高效展开。例如,美术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孩子们,我们农民伯伯播种的种子就快要发芽了,可田地里有很多小鸟,会‘偷吃我们的种子,那么孩子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小鸟偷吃种子呢?”幼儿们这时纷纷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可以喷洒农药,有的幼儿说可以设置稻草人,教师点点头,对幼儿意见进行反馈,然后组织幼儿们开展一个“稻草人面塑制作”的设计活动,为了让稻草人能够“威胁”到鸟儿,教师提出让幼儿为稻草人制作面具,在面具上绘制凶狠、可怕等表情,从而由此展开对面具的欣赏、制作。同样,在时代的驱动下,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技术也逐步进入幼儿教育领域,为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生活环境的课程价值提供了渠道。信息技术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种功能,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善于、乐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中,展示多种生活情境、故事、案例等,为幼儿打造出立体化、数字化生活化学习环境,进一步保障幼儿的学习体验。

(3)搭建模拟化生活场景,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搭建模拟化生活场景同样是挖掘生活环境中课程价值的关键性途径。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以生活为原型搭建场景,让幼儿在场景中还原人物和角色,在场景中,幼儿可以自由表演,自由交流,既能有效发展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也能全面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从而全方位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数学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一个“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超市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器具,幼儿们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到购物中。为保障超市的真实性,教师可以提供真实的5角、1元、5元、10元货币,让孩子们学会认识货币、计算货币,如某个幼儿买了一支“3元”的笔,和一个“4元”的玩具,那么他就会自己计算,总共需要付多少钱。如此,孩子们既能收获巨大的快乐,也能学会换算人民币,提升其计算能力,全方位保障其学习效果。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要想让幼儿教育归回生活,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活环境的课程价值,既让幼儿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知识和经验,也能发展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就需要幼儿教师适当地对教学阵地进行拓展,组织孩子们热爱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幼儿真正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在生活中学习和感悟。比如,在美术类、社会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写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亲身走进户外生活环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一些角落,如潺潺的小溪、刚抽芽的小草、枝头上欢快鸣叫的鸟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如此,幼儿真正体验到了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魅力,实践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5)构建生活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地,也是滋养幼儿的闰土,良好的班级氛围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良性成长。因而,在挖掘生活环境的课程价值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课内,要延伸至整个班级、整个幼儿园,为幼儿营造出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在墙壁、黑板、教室周围贴上标语,如“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在春天的阳光下,我们快乐地学习”。同样,为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真正处在生活化学习的熏陶中,教师也可以设置“生活常识学习角”“健康生活宣传栏”等,在学习角和宣传栏上,教师可以贴上孩子们的手抄报、编排成果等,让幼儿园内时刻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在此环境下让幼儿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6)丰富教师的生活经验,全面挖掘生活环境的价值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了其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关系到幼儿的最终学习效益。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形式中,要深刻意识到幼儿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生活,明确生活环境的重要课程价值,要在课程中经常性融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情境、开展生活活动,助力幼儿广泛受到生活环境的熏陶。其次,幼儿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幼儿教师要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现代教育书籍,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生活环境中一系列有趣的案例、现象,广泛从生活环境中收集材料、情境、事件,将这些素材作為课程教学的原材料,以实现幼儿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展开。

总之,教育本身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只有在生活环境中,个体才能实现完整的发展和成长。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生活环境对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课程中充分运用生活元素和材料,开展多元化生活情境活动、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化学习中收获经验,增强兴趣,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从而全方位助力幼儿取得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詹秀平.幼儿园情境化生活体验环境的创设[J].家长,2022(03).

[2]史培培.幼儿园教育中适合小班幼儿生活环境的创设[J].新课程,2021(16).

[3]潘悦.幼儿园教育中适合小班幼儿生活环境的创设[J].小学生,2020(08).

猜你喜欢
生活环境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规范语言
爱在其中 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