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陶一般的情人

2023-04-13 00:27赵丰
旅游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烧窑陶器器物

赵丰

愿得陶一般的情人/愿有瓷一般的友人。这一句诗出自木心的《论陶瓷》,正如先生所言,陶瓷是一个词两回事。陶,自然质朴,田间一捧黄土,既可烧制成陶,正如无需遮掩修饰的情爱,情到深处自然天成;瓷,光鲜高雅,精挑细选瓷土,高温熔融成瓷,正如历经锤炼的友情,志趣相投、同甘共苦方成知音。

记录人生印迹,承载时光故事

陶瓷一词在字面上就讲得很明白,先有陶,后有瓷。陶器的出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没有工具的年代,只能通过纯手工制作器物,技法乏,泥质糙,就是小时候在书本上,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样子,这些简朴的造型,粗糙的质地,建立了我们对陶的原始记忆。直至商代中期,瓷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制瓷工艺逐渐成熟,高白度,高硬度,不渗水,光鲜亮丽等成了瓷器的标签,统治阶级更是倍加推崇,甚至烧制皇家专用,生产瓷器的窑口也声名鹊起,明清时期瓷器大量出口,风靡欧洲,直至今日,我们家中的陶瓷器物大多都是瓷器,后来居上,对于前辈陶器,有些疏远,有些陌生了。

陶器的材质大多粗糙,杂质多,大多制陶者也不施釉,保持泥土原本的样子,没有釉水的保护,质地相对于瓷较软,容易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比如手指的触碰,茶水的沁润,器物的摩擦等等,都会对器物的质感带来改变。久而久之,器物上记录下主人的生活印迹,承载着时光的故事,这是陶器最迷人的地方。制陶者依据自己的审美与技艺,创造了器物,但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由陶器主人通过使用来完成的,完美的器物是四维的,三维是可以设计创作,时间带来的第四维度,是通过主人的使用,一分一秒,留存在器物之上,这是人与时间的合作,是温暖质朴的自然之美。正是因为这自然之美,让我辞去工作,选择传承手捏陶制作技艺。

只因惊鸿一瞥,从此与陶结缘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在熟悉的领域做着熟悉的工作,安稳却乏味,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或许是自幼学习美术的缘故,让我对器物有着天生的敏感。偶然间经过一家器物店,瞥见橱窗中展示的一把陶壶,仿佛被施了定身咒,瞬间挪不动了,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為了这惊鸿一瞥,果断辞职,拜师,从此与陶结缘。

黑色的,无釉的,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是简洁的线条表达,是我多年与泥相处形成的风格。通过手指的揉捏,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自然融入到陶土之中,呈现简洁素朴,内敛温暖的质感。传统的非遗手捏制陶技艺只是陶器的表达语言,技法是容易学习的,困难的是如何运用技法塑造出感动人心的作品,引起观者的共鸣。手捏陶制作技艺该如何传承,我思考良久,没事的时候,就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陶瓷书籍,研究国内外的陶器文化理念,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拙见。手捏的技法是通过手指一点一点地捏制成器,有轻有重,有进有出,无论如何做不到方圆规矩,倾斜、变形、扭曲。凹凸,是手捏避免不了的,这些就像我们的生活,不总是顺顺利利,而总是磕磕绊绊,月有阴晴圆缺,日有早升晚落,这是自然的表达。生活在自然之中,应循自然之道,用自然之法,塑自然之器,简言之就是“法自然”。

烧窑,玩得是“真火”

人做的器物难免有造作,要实现自然之美,仍需要自然的介入,这一步需要窑火完成。烧窑就是“玩”火,火焰的走势、强弱、长短、颜色等,会营造不同的烧成气氛,形成不同的情绪,这些都会在器物上呈现出来。为了让火焰自在地与器物融合,我不断尝试新的烧法,给窑火创造无拘无束的氛围,火也有脾气,它舒服了,器物才会舒服。

《岩言》系列可以称之为我的代表作,就是用器物讲故事。岩石诞生在几十亿年前,它见证了天地风雨的变换,见证了地球生命的诞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更迭,它有着无数的故事可以诉说。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样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是自然的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岩言》系列就是这样,用手捏的技法,岩石的质感,去塑造器物,通过窑火描绘岁月的痕迹,赋予器物时间的维度。《岩言》系列就如一块岩石,静静地,和谐自然,当你走近它,慢慢的,你会感受到制作者的情绪,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舒服柔和的相处,如情人一般。《岩言》看起来有岩石般的厚重,拿在手中,却是倍感轻薄,这种视觉与现实的反差,就像剧情的反转,赋予器物戏剧性,正如岩石的历经世事。

而《丑梨》系列的茶壶,其灵感来自于梨子多变的外形。梨子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吹雨打,其生长的形态各有不同,有的像唐代的侍女,有的像慵懒的先生,有的像灵动的舞者,姿态各异,我将它们捏制成器,没有刻意的追求仿生,没要技法的炫耀,只是通过简洁的形态,表现其意,其他让观者自由想象吧。如此这般,原本规规矩矩的茶壶,有了丑,也有了美;有了动,也有了静;有了身形,也有了灵魂,趣味油然而生。大自然只有规律,没有规则,做器亦是如此,放下经验,学习自然,以平常之心,做平常之物,这样,自然就“自然”了。

与陶相处十多年,年届不惑的岁数,不为追求市场的喜好,也不为谁而定制,只是安安静静,慢条斯理,挖土、练泥、揉捏、烧窑,一日一日,磨练自己,安定下来,去感受自然世界的美,去享受寻常之物的美,时间久了,这些都悄悄地随着指尖留在了器物之上,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猜你喜欢
烧窑陶器器物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最后的砖窑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