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农民增收效应
——基于2006—2020年的县级面板数据

2023-04-14 03:00潘经韬熊致祥张子扬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恩施州测度检验

潘经韬,熊致祥,熊 睿,张子扬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68)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1],也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2]。中共十九大以来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要求,彰显了决策层面对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视程度。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茶旅融合发展在各地付诸实践且取得一定成效,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学者围绕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3-7],也有学者利用统计数据对茶旅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8,9]。但鲜有文献关注茶旅融合的农民增收效应,“农民能否从茶旅融合发展中获得收益”这一研究议题尚未得到相应关注。

湖北省恩施州优质茶叶资源丰富,是全国优势茶叶主产区,其下辖的8 个县(市)均为湖北省茶叶主产县。2021年恩施州茶叶产量为12.65 万t,占湖北省茶叶产量的31.28%。旅游产业也是恩施州的支柱产业,2021年恩施州旅游综合收入为422.6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45%。恩施州的茶旅融合发展在湖北省具有一定代表性。以恩施州为研究区域,基于恩施州2006—2020年8 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度模型和熵值法测度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为巩固恩施州茶旅融合的助农增收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设计

1.1.1 恩施州茶旅融合模型构建 耦合模型是产业融合领域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及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1-3]。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对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10,11],用恩施州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来衡量其茶旅融合度。茶旅融合发展涉及茶产业和旅游产业2 个产业系统,假设恩施州茶产业发展水平为L1,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为L2。恩施州茶产业及旅游产业总发展水平为L,恩施州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度为C,恩施州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为D,则L、C和D的计算公式如下。

1.1.2 恩施州茶旅融合测度的指标体系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指标的科学性及数据的可获性,构建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茶产业子系统的指标包括茶叶产量、茶园面积和茶产业产值;旅游产业子系统的指标包括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

1.1.3 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基于耦合度模型和恩施州茶旅融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完成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具体测度。

1)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涉及多个指标,各指标的单位量纲不统一,首先需要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 设Xi,j为 第i项 指 标 的 第j个 数 据,Xi,max和Xi,min分别为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i,j为该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2)指标权重的确定。按照熵值法的计算步骤,计算出茶产业和旅游产业2 个子系统中各项指标的权重。si,j为第i项指标的第j个数据占第i个指标的比重,计算公式见式(5);ei为第i项指标的信息熵,计算公式见式(6);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见式(7)。

3)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基于式(7)确定的指标权重,计算出茶产业和旅游产业2 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计算公式见式(8);结合式(1)、(2)和(3)即可计算出恩施州茶产业及旅游产业总发展水平、恩施州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度和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

1.2 恩施州茶旅融合对农民增收影响的研究设计

1.2.1 实证模型构建 运用2006—2020年恩施州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估计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income为因变量农民收入,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fusion为因变量茶旅融合发展水平;control为控制变量;ε为随机误差变量;k为县(市)、t为年份;β0、β1和β2为待估系数。

1.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农民收入为实证研究的因变量,同时依据收入来源将农民收入细分为农业收入、非农收入。茶旅融合为实证研究的自变量。控制变量主要有农业经营规模、农业机械化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变量的解释及具体说明见表2。除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由测算得到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7—2021年《恩施州统计年鉴》。将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农业经营收入、农民人均非农收入和县域人均生产总值折算为2006年的同比价格水平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1.2.3 研究假设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消费者深度体验茶文化,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促进茶叶销量增加,进而带动农民茶叶种植收入;同时,茶旅融合发展为也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进而带动农民非农收入增加。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带动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H2,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带动农民非农收入增长。

H3,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农民增收效应。

2 实证分析

2.1 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

利用2006—2020年恩施州8 个县(市)茶产业和旅游产业2 子系统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茶产业子系统中,茶叶产量、茶园面积和茶产业产值的权重分别为0.3584、0.2552 和0.3864。在旅游产业子系统中,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的权重分别为0.4662 和0.5338。

表3 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的权重

按照研究设计,结合各子系统指标权重和耦合度模型,对2006—2020年恩施州8 个县(市)茶旅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知,从整体上看,2006—2019年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的态势,恩施8 个县(市)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均值从2006年的0.1963 增加到2019年0.5794,但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降到0.4852。分县市来看,2006—2019年恩施州8 个县(市)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也都出现下滑。此外,各县(市)的茶旅融合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从2006—2020年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均值来看,从大到小依次是恩施市(0.6290)、利川市(0.5248)、咸丰县(0.3983)、鹤峰县(0.3803)、宣恩县(0.3465)、巴东县(0.3271)、建始县(0.2180)和来凤县(0.2058),这表明恩施市和利川市在8 个县(市)中茶旅融合的发展势头较好,其他6 县在茶旅融合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表4 2006—2020年恩施州8 个县(市)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2.2 恩施州茶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实证检验

运用2006—2020年恩施州8 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茶旅融合的农民增收效应。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5。在面板数据分析过程中对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农业经营收入、农民人均非农收入和县域人均生产总值进行对数化处理,实证检验结果见表6。表6 中回归1、回归2 和回归3 分别为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农民农业收入和农民非农收入的估计结果。通过VIF 检验,3 个估计结果的Vif均小于10,可认为各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3 个回归模型的F检验值分别为9.30、5.66 和9.56,且均通过1%统计水平显著性检验,可认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优于混合回归。3 个回归模型的Hausman 检验均显示,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最终只给出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

表5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6 恩施州茶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实证检验

回归1 的结果显示,茶旅融合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系数为1.3006,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与研究假设H3一致。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农业经营规模和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回归2 的结果显示,茶旅融合度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8076,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对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实证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H1一致,可能是茶旅融合发展带动了恩施州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同时有助于提升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增加。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农业经营规模对农民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回归3 的结果显示,茶旅融合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系数为1.2680,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茶旅融合发展对恩施州农民非农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实证结果与假设H2一致,可能是茶旅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经营机会和就业岗位,进而促进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分别通过5%和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3 小结与建议

3.1 小结

本研究利用耦合度模型和熵值法测度恩施州8个县(市)2006—2020年的茶旅融合发展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茶旅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2006—2019年8 个县(市)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恩施市和利川市的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在8 个县(市)中居领先地位。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农民增收效应。从收入来源结构看,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对农民农业收入和农民非农收入都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3.2 建议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茶旅融合发展。正确认识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县域差异,结合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发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着力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茶旅融合产业带。②完善茶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茶旅融合的宣传推介力度,为茶旅深度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③健全茶旅融合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认识茶旅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茶旅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持续巩固茶旅融合发展的助农增收效果。

猜你喜欢
恩施州测度检验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