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2023-04-15 11:21黄勇明上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支队江西上饶334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交底管理人员施工人员

文/黄勇明 上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支队 江西上饶 334000

引言: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在各地区新建大量的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规模日趋庞大。与此同时,也对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手段单一、方法落后、质量可控性差等问题,并无法切实满足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因此,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要对房屋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在管理时使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对房屋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

1.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1.1 管理特征

影响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问题隐蔽性强,现场施工管理难度大。第一,影响因素多。施工质量会受到现场环境、工艺操作、材料质量、图纸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统筹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工程建设环节多,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施工成果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第二,质量波动大。施工中常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出现突发状况,包括现场堆放材料受损、机械设备运行故障、强风等恶劣天气,致使施工水平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第三,质量问题隐蔽性。部分质量问题并不具备明显的外在征兆,而是在后续影响建筑物结构性能与使用安全,包括混凝土内部蜂窝、施工冷缝等。如果管理人员仅采取目视检查等方法,无法发现全部质量问题。

1.2 管理流程

在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中,主要采取PDCA 流程,把管理流程拆分为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管理重点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在计划阶段,管理人员综合分析工程情况、建设要求与借鉴同类项目案例,科学设定管理目标,根据目标来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并提前预测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与管理问题。第二,在执行阶段,将质量管理任务分配给各部门与现场施工人员,形成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管理结构,各部门严格实施管理计划,并委派专职管理人员跟踪监督计划实施过程。第三,在检查阶段,管理人员对照现场施工情况和预期目标,如果二者基本一致,则继续实施后续管理计划。第四,在改进阶段,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分析施工质量情况和预期管理要求的偏差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形成原因,采取修正管理制度、调整计划内容等改进措施。同时,在工程竣工交付后,召开总结会议,分析研讨施工质量管理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1.3 管理原则

在施工质量管理期间,为取得理想管理效果,要求管理人员严格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两项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是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主体,也是施工质量重要影响因素,管理人员既要做好材料入场检验、工序交接检验等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对技术交底、专业培训等工作予以充分关注,将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作为改善质量管理形势的突破口。第二,预防为主原则。强调提前分析和预判潜在的风险,并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隐患,有利于避免产生实质性损失,保证施工活动正常开展。

1.4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在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期间,施工质量主要受到人为操作、机械设备、材料、工艺技术和现场环境五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在人为操作方面,管理人员经验匮乏,没有提前识别质量隐患,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致使质量问题反复出现。施工人员对施工工艺掌握不足而形成质量部位,如在混凝土浇筑环节没有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振捣力度,在模板支设环节遗漏模板清理和脱模处理操作。第二,在机械设备方面,部分机械设备在复杂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运行,时常出现振动等故障问题,导致施工精度下降、质量可控性差。第三,在材料方面,如果所使用材料性能质量不达标,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结构总体性能,严重时还会引发结构变形、开裂、渗漏等通病出现,如混凝土拌和水用量过多而在浇筑期间出现表面泌水现象。第四,在工艺技术方面,部分工程项目出于工期进度、造价成本等因素考量,采取一些成熟性、可靠性较差的工艺技术,施工质量可控性较差。或是因施工人员未掌握新型工艺技术的正确做法,频繁出现错误操作行为。第五,在现场环境方面,房屋建筑工程有着工期时间长的特征,跨越多个季节,各季节的现场环境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没有根据现场情况来调整方案内容,则会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例如,在冬季混凝土施工期间,因现场气温过低而出现混凝土冻裂、停止水化反应的情况。

2.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策略

2.1 创新管理方法

为适应复杂的施工环境,提高质量管理效果,应突破传统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施工单位需要搭配采取多项管理方法,包括调查表法、分层法、直方图法、散步图法等,弥补单一方法手段的不足。第一,调查表法。在现场开工前收集工程资料信息,制作调查表,按顺序排列出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将调查表作为后续编制质量管理计划、现场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主要起到约束管理过程、指明管理方向的作用。同时,也可在现场施工期间对成果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调查打分,用于反映管理薄弱环节。第二,分层法。由管理人员将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分层整理,梳理相关的影响因素、质量问题、管理效果三者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反映质量管理问题,起到决策辅助作用,帮助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第三,直方图法。由管理人员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与同类项目案例,从中找寻各类质量管理问题与质量通病的分布形态、出现规律。随后,在施工期间将现场施工数据导入直方图内,判断是否存在管理问题,推演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及质量问题,提前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处理。

2.2 健全管理制度

相比于早期建设工程,现代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建造方式、管理方法均发生明显改变,原有管理制度缺乏适用性,制度内容并未完全涵盖全部管理活动,无法有效指导管理工作。同时,还存在制度规定模糊、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等多项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具体从落实责任、量化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三方面着手。第一,落实责任。在项目部内设立专职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统筹开展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如果在管理期间出现问题,则追究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同时,提前与班组成员签署质量责任书,如果中途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拒不执行管理计划与指令等问题,则按照责任书约定条件来追究相应责任。第二,量化标准。遵循《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17)等现行规范,明确管理标准,设立多项量化指标,运用指标来评价管理效果、施工成果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而不是依赖管理人员主观判断。第三,编制作业指导书。为帮助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更为直观的了解质量管理标准要求,从制度内容中提取重要内容来编制作业指导书,按照指导书来开展管理工作与施工活动。指导书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流程、各阶段管理重点、典型质量问题识别方法与应对方法。

2.3 材料质控与现场管理

第一,原材料试验检测。确定原材料性能质量完全达标后,再制备混凝土等成品材料。例如,在检测水泥材料时,设定密度、标准稠度、初凝及终凝时间、细度等多个检测项目,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来确定水泥性能指标要求。第二,入场检验。严格检查各批次材料的外观质量、规格数量与核查质检报告等配套资料。管理人员从中随机、分批抽取少量材料作为样品,送至实验室复检,对比前后检验报告,确定一切无误后,再办理材料入场验收手续。后续在施工期间,禁止使用到离析混凝土、严重锈蚀钢筋、破损模板等存在质量缺陷和未达到施工技术要求的材料。第三,材料现场管理。采取分类管理方法,把原材料与成品材料分类堆放存储,提前根据材料品种来挑选恰当的堆放区域,如把水泥材料堆放在干燥环境当中。同时,定期开展清查盘点工作,统计现场库存材料数量种类是否齐全,检查是否存在材料破损变质问题,及时联系供应商更换此类材料。

2.4 技术交底

为避免因施工方案理解偏差而在现场施工期间出现各类问题,在现场开工前,务必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分为总体交底、专项交底两部分。第一,总体交底。总工程师作为交底人员,向质检员、技术员、分包方、安全员等工程管理人员来讲述施工意图、传达管理要求,重点起到把控管理活动总体方向的作用。第二,专项交底。将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等作为交底凭证,由技术员向各个施工班组成员详细讲述工艺流程、工艺做法和注意事项,把设计要求、质量标准、验收标准等作为交底内容。同时,如果在现场施工期间出现设计变更问题,还需要额外开展技术交底工作,避免施工人员仍按照原有施工技术方案开展现场施工。此外,为改善技术交底效果,可选择应用到BIM与VR 技术,BIM技术负责搭建场地实景模型,VR 技术通过VR 一体机等设备把施工人员沉浸到虚拟现实场景当中。如此,施工人员在交底期间,可以直接上手开展钢筋下料绑扎、模板支设等施工作业,积累实操经验,交底人员根据实操情况来指出具体问题。

2.5 机械设备管理

为避免机械设备运行故障频繁出现,减小机械设备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从调试检查、维护保养、运行监控三方面着手。第一,调试检查。入场环节按照设备清单,对各台机械设备的外观质量、规格型号进行核实,确定无误后,开展多项调试检查试验,观察机械设备在假定工况下的运行情况是否达标,重点检查设备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功能发挥情况。第二,维护保养。定期开展日常保养与预防检修作业,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隐患,始终维持良好工况条件。日常保养是清理表面灰尘污渍、检查仪表键位灵活情况,预防检修是把机械设备拆解为若干部件进行逐项检查、清理与更换。第三,运行监控。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要求填写操作日志,管理人员跟踪监督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和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行为。

2.6 样板先行

在现代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到整体吊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覆膜防水层板大模板等新型工艺技术,这对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造价成本、改善结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新型工艺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施工人员的了解、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也没有充分论证新型技术在工程现场环境下的应用可行性,后续施工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

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样板先行措施,提前在工程现场挑选一处试验段,在试验段内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开展施工作业,观察施工过程、检验施工成果质量,从中发现问题和调整方案内容,并帮助施工人员积累实操经验,帮助管理人员积累管理经验。例如,试验段内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对比成型质量和预期要求,确定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浇筑速度、振捣时间与振捣力度等关键技术参数的最佳值,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加以改善,以保温养护为主,优先采取蓄水养护、蒸汽养护等方法。

2.7 重点工序现场质控

模板施工、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工序是质量问题的高发部位,且此类工序作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总体建设质量。在早期工程项目中,没有对重点工序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予以足够重视,致使各类质量问题时有出现,且部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重点工序的现场质控力度,搭配采取旁站监理、巡视检查、质控点抽查等手段,并掌握各道工序的质控要点。第一,在模板施工中,在模板支设完毕后对轴线位移量、标高偏差值、层高垂直度、截面尺寸、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等项目进行检查,返工处理误差超标的模板结构,并督促施工人员做好模板清理、拼缝处理和脱模处理作业。在模板拆除步骤,严格控制拆模顺序,优先拆除后期支设模板,随后拆除先期支设模板,最终方可拆除支撑体系,并检查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与完好性是否达标。第二,在钢筋施工中,重点检查钢筋下料加工情况、接头错开情况、钢筋布置密度、节点连接效果,提前做好钢筋表面除锈和弯曲钢筋矫直等预处理工作,确定钢筋绑扎质量达标后,再行浇筑混凝土。第三,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顺序、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与分层分段厚度,在养护期间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裂缝等质量通病,以及在结构成型后运用到超声波等无损技术进行探伤。

2.8 质量通病防治处理

为有效预防各类质量问题出现,管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常见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在其基础上制定专项防治处理方案,并把防治方案作为质量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钢筋施工环节,典型质量通病包括钢筋位移、露筋、接头松脱。第一,钢筋位移。由于钢筋不牢固、振捣器与钢筋碰撞,要求施工人员提前使用铅丝等材料来固定钢筋位置,校正钢筋位置偏差,严格控制振捣器插入深度、位置与振捣力度。第二,露筋。由于保护层垫块数量不足、相邻钢筋间距过大,要求施工人员提前对保护层垫块的数量与摆放位置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钢筋骨架绑扎尺寸偏差。第三,接头松脱。由于搭接部位绑扎不紧密、接头部位受到外力碰撞,要求施工人员在靠近模板内壁部位绑扎搭接接头,使用铁丝多道绑扎钢筋。

2.9 信息化建设

在早期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受到技术限制,普遍采取人工管理方式,要求管理人员前往现场开展巡视检查、质量抽查、入场材料检验等工作,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时效性差的问题。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时常形成各类管理纰漏,如管理人员没有在入场环节检查出全部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在工序交接检验环节遗漏质量缺陷部位。

因此,要推动施工质量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灵活运用BIM、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彻底改变旧有的施工管理方式。第一,BIM技术。可用于开展施工模拟试验,根据已掌握工程资料信息来构建BIM 模型,向模型导入施工技术方案,推演施工过程,通过动画形式进行展现,帮助管理人员提前发现施工方案不足、预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可用于取代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样板先行措施。第二,物联网技术。用于搭建在线监测系统,在工程现场布置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具备感知测量能力的终端装置,基于运行准则持续采集现场施工数据,对比施工数据和标准值,根据对比结果来判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再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号,无需管理人员前往现场开展质控点抽查等工作。第三,大数据技术。用于搭建辅助决策系统,凭借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替代人工收集、整理和分析施工数据,帮助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计划、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为建设优质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为工程建设质量、建筑物使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施工单位理应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梳理管理思路,明确管理流程及重点,遵循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管理原则,积极落实创新管理方法,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交底管理人员施工人员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交底工作实践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基于合同交底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浅论
浅谈电力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基于合同交底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浅论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