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与稚拙的完美诗意世界
——评金铃子诗集《例外》

2023-04-15 15:03
星星·散文诗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铃子天门诗集

十 品

中国现代汉诗自从走上白话文的自由诗道路以后,百年来不乏那些立异标新、追求创新的诗人和诗作。2021年12月,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金铃子诗集《例外》,让我对新诗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金铃子的诗歌文本从唯美且纯粹的状态出发,以稚拙与天真的心境表达,获得自然而洁净的诗意世界。

唯美主义是崇尚追求的意象表达

读金铃子的诗我眼前会出现许多幻觉,似乎天空不像天空,花草鱼虫也不像花草鱼虫,树木长在山坡上也不是现实中看到的样子。当所有物象从金铃子的诗中呈现出来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另外一种物象。或有着光影、或有着异彩、亦或有着修饰形态。我认定,这是一种唯美性质的艺术再现,是一个诗人在构建美学思维中的个性表达。

诗集中有一首小诗《一只九曲河的大鸟》,是写飞翔在“九曲河”上的“大鸟”。这“一只大鸟,一只九曲河的大鸟/在我眼里一闪而过”,读来神话一般。大鸟从“眼里一闪而过”,随后就进入另一个画面,“水墨披风随青空旋转/大雁之声,似浪非浪”。诗人看到的飞翔本身就是一场幻境,何况是“静止”中看,在“星空”的背景下看,镜像生动且丝滑,意境更是突显出了审美的效果。这里的“大鸟”不能判断为就是“大鸟”,也可以象征为自由的代言,俯瞰天下的胸怀,改变世界的勇气和自信。不长的诗句中涵盖了许多信息,由远及近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诗的人,呈现出的唯美境界充满了画面感。

所谓“唯美”,即“唯美主义”“唯美性艺术”,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和完美性,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基本观点是“为艺术而艺术”。这种文艺思潮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后来传入中国。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下,中国文学艺术界对“唯美”有了全新的实践并深化其解释,成为中国哲学和文学关于诗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研究探讨文学话题时不可忽略的内容。诗人济慈就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认为“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早就有这些“唯美”元素的存在。如柳宗元的《江雪》就很有代表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中国式美学在诗歌中最具典范意义的作品,由宏大而至细微,层次感鲜明,意境中唯我成中心,唯美包容天地间。古诗中这样经典的唯美作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进入新诗以后,结合西方传来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中国的诗歌前辈们勇于创造,在中国“新诗”的这片土壤中耕耘着新的庄稼,写出了大量具有“唯美”特质的作品。我在这里想阐明的是“唯美主义”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已不再是西方语境下的“唯美”表达,更多的带有中国文化思维的美学精神。这种美学精神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向度,在汉语诗歌乃至汉语文学领域中一直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和作家不可忽视的创作追求。金铃子的诗集《例外》就完全体现了当下时代风情中最个性的一面,将“唯美主义”的叙述表达自信地呈现出来。

诗人金铃子的诗歌对“唯美”的表达确实有着挥之不去的魅力。我觉得,这完全在于她处理素材的敏感意识和对自己感觉的绝对自信心。比如《误苍生》一诗,表面上诗人将人生看得如此轻松和随意,其实不然,她在落笔这首诗时一定有过很深的思考。提笔开言是对这个世界的轻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招明月”“爱春风”都是轻狂和不屑的象征,甚至是自信一生都是那么光彩照人,无所顾忌;到最后一句,笔锋一转,“顺便误自己,也误误苍生”,让我的思维突然一个回跳,发现诗人完全是个明白人、清醒人、聪明人。因为,前面的所有轻狂就是“作践自己”“误自己”,也是“误”天下的一切生灵。诗人前面的所有“轻狂”表现都是反讽的表述,而真正明白的人也正是看穿“误苍生”的人。纯粹的人间真理,唯美的精神境界。我非常肯定地认为,这种“唯美主义”的特征已成为金铃子诗歌中很明显的光谱,在她的大多数诗歌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带有这种光谱射出的多彩光芒。再如一首写白鹭的诗,将白鹭的“白”“黑”与“我”的衣服、外貌、颜值、肤色和爱联系在一起,从比较中讨论优劣。这首诗前面表达的所有关系还很初级,但“一树父亲一样的白梨花”和“为我积蓄下来的万两银子”成为一个转折,在说“白”的话题时,将“白梨花”和“银子”的意象递进到情感和价值观的高度。爱“白了一遍”,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心底升腾起一种力量,完全超越了“致白鹭”所涵盖的氛围,将认知与意象编织成一幅完美的图景,让视觉在触摸中获得纯粹和唯美的诗意画面。我认为诗人金铃子在追求“唯美主义”的过程中,始终掌控着她主观意识的准确表达。

稚拙成趣是天真纯洁的心灵流露

诗人金铃子原本就是个绘画艺术家,就在几年前还在重庆举办了一场名为“桃之夭夭”的油画作品展,据说开展当天非常隆重。她的那场展览由“本象”“落木”“凤兮”“人面”“兽影”五个部分组成,共展有布面油画作品八十余件,用视觉艺术的造型和色彩为观众揭示一个诗人的心灵脉动。诗集《例外》中的诗歌作品正是这次油画展的诗意投影,其中的五个卷辑与油画展五的个部分完全相同,只是排列顺序颠倒了过来。在重庆展览之后,她又在北京798办了同样的画展,参观人众多,一时潮涌如斯。

吴冠中认为“艺术到了高峰时是相通的”。从宏观上讲文学创作、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原本就是息息相通的,都是人们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一种释放、一种宣泄、一种调节;由心理直接作用于生理,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必然方式,也是社会形态与运行的基本要素。我一直认为读诗能开心窍,而读金铃子的诗还需以她的绘画作品为钥匙,于是追寻她在网上展出的画作细品,果然有所觉悟。世界上有许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往往有着跨界的表现,并且还很优秀。这就不难理解金铃子在诗人与画家间的跨界,也属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在作为诗人的金铃子的油画作品中,我看到抽象和色彩的舞蹈,还看到了稚拙和纯真的表达。在大面积色块的组合中,不仅呈现出夸张的女性轮廓和红黑色交织的生命激情,也有马的奔腾身影,凤凰的斑斓展翼,孤独艳丽的花朵,更多的是她在绘画构图中表现出的生生不息,稚拙浑然的艺术理念和精神力量。金铃子非常享受在绘画世界中的那种自由发挥,尽情地舒展独立个性的过程。在表现强烈心情时,敢爱敢恨,常用粗犷线条的冲动表达原始情感的漫溢,是那么的酣畅淋漓。这种绘画语言所表达的美感形式,在美术史上称之为“稚拙美”。至于“稚拙美”在审美上是有定义阐述的,“稚拙美是幼稚的、纯粹的、笨拙的、简单的、原始的、彻底的、清新的、自然的、没有雕琢痕迹、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虚伪,它是一种审美理念在绘画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诗歌是语言艺术,而绘画属于造型艺术,两者的相通产生的火花一定会更具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因此,“艺术都是相通的”,这句话说得是有道理的。

首先具有稚拙美的诗歌文本更显纯真自然,透着生活的气息。金铃子写诗看似随意提笔,其实落笔却很慎重,稚拙的粗线条下隐藏着细腻的情感流露。读《这些年啊》,似乎是诗人在写自己的阅人无数,经历不幸,很坚强也很淡然,但我从中看到了诗人骨子里的那种不屈的性格,天真直率的表达,“稚拙”但不稚气,孰轻孰重都能够拎得清;还看到作者也是在对别人的一种“叙述”,是经历也是经验,是告诫也是忠告,甚至更多的是提醒和抚慰,像是抚慰着曾经伤痛的地方自言自语。如《气味》中,“每次我走向鱼池/远远的就听到鱼群鸟兽散开的声音,乌龟也一样/我问母亲,您过去它们跑吗?她说,不//多恐怖啊。我有暴力的,邪恶的,欲望的气味/我这个真小人,有不可告人的气味”。诗人敏感地抓到两个点:一是孩童的视角。在孩童的认知感中能受到别人不喜欢“我”,特别是这些鱼池里的鱼,可能是我有不好的想法或是不好的气味,于是就选择了“气味”。二是母亲喜爱这些动物,动物也喜爱母亲。“我”没感到母亲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地方,只是气味亲切好闻,嗯,那一定是母亲的气味了,也选择了“气味”。孩童的感觉既天真又可爱,既认真又淳朴,既诙谐又诚恳,可以影射我们每个成人内心的暗处,也可以揭示现实世界的丑陋。小诗虽小,在不同的读者感受中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稚拙”和“稚拙美”的魅力之一。

其次童话寓言般的叙述更有画面感和穿透力,浸着生命的温度。在诗集《例外》中,有126首长短诗,无不带有“金氏”诗歌的特质。阅读中,我时不时地被诗意中呈现出的稚拙画面带入情境,在童话或是寓言般的叙述中,看透诗人的内心就是恍然和有趣的存在,仿若将尖竹签刺进手指,疼痛了再疼痛,只是无大碍。生活不只有疼痛,在《坐在天门洞口》一诗中,“此地只留下脚印,泥土,石头和树木/只留下丢了山门钥匙的我/空荡荡的”。诗人写得自然轻松,读者也轻松,一定是“天门”二字带来的结果。诗人目睹着“高僧老道”“隐贤逸士”“文人墨客”走过天门,也目睹着“山鹿”“猕猴”“野猪”“狐狸”“独角兽”“穿山甲”走过天门,前者通过天门到天上成仙了,后者过了天门便会投胎转世了,都有好结果。在任何时代,人都要走过“天门”。此中可见,世俗的人间多么“虚无”“空荡荡”,缺乏安全感,而有“追求”有“理想”的人都在挤这个“天门”,一旦过了“天门”,上了“天堂”就万事通达,成仙转世,永享清福。这是童话的画面,也是寓言意境。

艺术创造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无论以何种形式来表现,艺术总是相通的。当艺术家的灵感袭来,创造的欲望不可遏制地喷发,无论创作出视觉艺术,或是造型艺术,亦或是语言艺术的作品,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只要才华足够高,作品够优秀,时间总会给予正确的判断。诗人金铃子的艺术才华和艺术观已经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表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已是对她艺术创作的高度认可。诗集《例外》是金铃子的近期诗歌作品结集,由于她具有较高的绘画功底,在诗写过程中也多处呈现出画面感和色彩节奏,为诗歌表达增加了意外的审美效果。金铃子的诗歌语言在中国新诗史中,可以说是一种风格迥异的孤独存在。仅从诗集《例外》中的文本看,其诗歌语言的表达完全是“金氏”模式:细致、单纯、热烈、调侃、坦荡、反讽、大巧若拙、大声希音、大象无形。因此,发现诗人金铃子要比展示画家金铃子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金铃子天门诗集
洞开天门
天门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诗集精选
金铃子长出来啦
天门石
天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