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发展中民俗体育融合对策概述

2023-04-15 19:35姚瑶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俗全民体育

姚瑶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自全民健身概念提出,民众积极参与健身,越来越多的健身活动形式应运而生,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喜好、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基于此,在全民健身中融合民俗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人士关注并开展研究,让民俗体育运动成为全民健身中的一大亮点。就民俗体育运动而言,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体现,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融合,有效地实现了文化保护、传承与健身有机结合,既能够让民俗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也能够让全民健身更深入人心,可以说,二者的结合实现了双赢、共发展的目标。

1、全民健身活动中民俗体育融合的价值体现

1.1、增加全民健身的丰富性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除了要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健身、休闲、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拉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各个方面融合,并起到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一直在保持着向上趋势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也日渐增多,结合地区体育的特征,很多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民俗体育逐渐形成,不仅让人们提高了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也充分响应了全民健身的号召。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民俗体育创造了经济与商业价值,让更多的旅游、教育资源入驻,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需要体育活动的支持,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性的娱乐活动,民俗体育的观赏性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感受民俗体育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活动,而这也是提高我国人民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的重要驱动力。

1.2、体现民俗体育的优势

民强而国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亦或是其他面的长久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民拥有健康的体魄。因此,国富民强,而民强国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水平持续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国家的发展。民俗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有利基础。民俗体育不仅形式多样,且具有足够的地方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有不可忽视的开发价值。大众化是民俗体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特征,其原因在于,民俗体育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习俗,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着民俗体育的发展不会收到阻碍。比如,部分发展较慢的地区无法满足民俗体育发展基本设施需求,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民俗体育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全民健身的倡议提出后,各级政府、各地区相关单位对于体育运动发展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民俗体育借此风势,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不仅如此,地方经济水平也随之提升。因此,全民健身与民俗体育中存在着相互促进与支持的关系。

1.3、体现民俗体育的推动力

民俗体育的产生与民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具有着强烈的传统性、文化性以及民族特性,且各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满足后,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出现后,全民健身显得更加重要,而这也是民俗体育一直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民俗体育,正因民俗体育的存在,才让人们有了良好的身体状况,发展民俗体育,就是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大局发展来看,人们身体素质提升,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减轻了医疗的负担。而全民健身的开展,必须要以民俗体育为基础,丰富人们的健身活动,在让全民健身号召得到充分的响应的同时,也实现了促进民族发展。

1.4、符合个体化健身需求

人是体育运动的主体,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来锻炼身体肌肉、骨骼、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民俗体育作为一种运动类别,同样具有普通体育项目的特征,在人类长期生活、生产中诞生,流传至今,不仅是因其具有社会性,也是因其是人们对抗疾病、对抗外界环境的重要方式。在健身价值方面来看,民俗体育体现在提高敏感度、柔韧度、力量、耐力、速度五个方面。除此之外,民俗体育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功能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坚持民俗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各项机能,针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多一定程度上的预防与缓解作用:如登山、跳绳等项目可以提高人体肺部的换气功能;射箭可以提高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舞狮可以提高身体耐力、增强心脏功能等。因此,民俗体育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是各类人群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关口。

2、全民健身活动中融合民俗体育的困境

2.1、跨区民俗体育接受度低

民俗体育的衍生与各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地域性特征,方便于全民参与的同时,也为全民健身活动中融合带来了阻碍。由于各地区的风俗特点,各地区的民俗体育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无论是在活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内蒙古地区的人民喜欢射箭、骑马;而在东北地区,人们主要喜欢滑雪、足球等;南方地区部分喜欢踩竹木、放竹排等等。因此,民俗体育中参与的一般都只有当地人,即使传播到其他地区,仍然接受度不高,这对于全民健身融合民俗体育是一项非常明显的阻碍。

2.2、传承度逐渐降低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感逐渐降低,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关注传统文化,民俗体育也是如此。在民俗体育中,由于一些细节活动需要复杂的技巧完成,导致年轻人兴趣不足,这就意味着,愿意继续传承民俗体育的人越来越少,不利于全民推广。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后,民俗体育也开始出现老龄化的问题,原乡村的青壮年迁往城市居住,导致原住地的大型活动逐渐消失,而留在乡村的大多数是一些中老年人,导致传统体育无人继承,更无从谈及全面推广。

2.3、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自媒体等传播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公共事件卫生的影响下,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交流、购物、学习等生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无法对媒体条件加以利用,民俗体育无法被外界了解,宣传推广力度的不足导致无法激发人们的兴趣,参与度低,无法顺利地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融合。另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人们开始逐渐有了全民健身的意识并参与其中,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民俗体育不同,西方体育以竞技为主,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我国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随处可见的竞技馆、培训机构可以对此证明,甚至在很多乡村,也可以看到足球、篮球的身影。反观民俗体育,逐渐落寞,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出,与宣传力度不足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全民健身活动中民俗体育融合构想

3.1、提高传播力度

想要提升民俗体育的宣传力度,就要从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提升着手。首先,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民俗体育宣传的认识高度,加大宣传力度,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给予足够的支持,关注并鼓励民俗体育运动自主创业项目,发动全民对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体育文化,让具有不同喜好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支持各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融合民俗体育体验项目,让来自于各地的旅游者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体育,让人们从不了解到了解,从参与者变成宣传者,促进民俗体育的大力推广。比如,在蒙古族地区的旅游景区给游客设置骑马体验、篝火晚会,让游客与当地人在共同娱乐中体验到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同时增加自身的体验感,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成为该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将体验感带回自己的家乡,让家乡人们了解异乡民俗体育。西方的竞技体育在我国流传的时间较久,其实与宣传力度有不可风格的关系,比如,奥运会上的冰壶、亚运会上的足球等等,可以说是实现了全方位、全民族的宣传覆盖。对此,在对传统民俗体育进行宣传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说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让不同人群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民俗体育。建设专业化的体育文化传媒基地,经专业策划后,实现混合传播方式,也就是覆盖线上、线下,让人们能够请准确地认识民俗体育。

3.2、分点分区发展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各地区的民俗体育在当地开展较好,但是想要“走”出该地区比较困难,这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发展民俗体育时,可以主要采取弘扬发展、保护传统、传承文化的宗旨,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氛围与场地,让更多的当地人加入,避免在投入巨大的资金与精力向外宣传后,取得效果不佳。对此,政府部门可以投入特色展示区、发展区的设置,分重点地发展民俗体育,先实现本土全民建设,发展稳定后,再想向外拓展,让更多的人接受该地区的民俗体育。

3.3、向着年轻化、专业化发展

民俗体育老龄化是非常严峻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不仅是促进全民健身的关键环节,也是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主要路径。对此,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实现:首先,政府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在中小学内开展与民俗体育相关的专题活动,设置响应的课程,并聘请专业人士参与、从教,从娃娃抓起,做好民俗体育的宣传,让全民健身意识普及从根本上实现,让人们从小受到体育与文化的培养,鼓励、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到传承、保护民俗体育的队伍中,在这项任务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扩大宣传队伍,从而逐渐扩大民俗体育的影响力,让全面健身的目标快速实现;其次,培养专业化人才也是民俗体育文化宣传与传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将培养专业化人才作为民俗体育的发展的重点是趋势所需。对此,政府可以建立多项路径,鼓励民众自发组织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保护队伍,利用现代化通讯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加深对于民俗体育的研究。另外,可开设公益性、盈利性培训课程,采取对点式教学,让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鼓励民众积极参与。通过累积的原则,从一个、两个到三个、四个,再到更多的人参与。一方面解决了民俗体育的传承力逐渐减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3.4、恢复传统节日

古往今来,任何节日都是一家团聚的良好契机,尤其是对于农村人民来讲,传统节日的来临,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娱乐、欢聚的机会,是一年劳作中的可以“放肆”休息的日子,是亲人团聚的美好时机。在很多地区,节日的到来,更是提供了展演的机会。但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在简化生产过程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民向城市涌入,“农民工”群体受到现代化文化熏陶,使其逐渐丢弃了传统节日,举办原生态化的传统节日节目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色彩,甚至变成地区经济的收益项目,文化底蕴未体现,却多了很多商业化价值。截止至2021年,我国农民大概有5.56亿,而农村经济建设不仅是国家的重点工作项目,也是全民健身开展的难点地。民俗体育作为传统节日中一项最为活跃的项目,由于本身具有着文化底蕴,又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经济性,在可以满足娱乐与需要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让人们充满兴趣。而想要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并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就必须要与本地生产、生活、民俗习惯充分结合,利用闲暇时间,让正在消失的民俗体育恢复生机,让已经消失的民俗体育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与生活中,既可以丰富农村民众的生活,也可以通过业余文化的培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让村民氛围更加和谐。不仅如此,对具有魅力的民俗体育、传统节日进行充分挖掘,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人们提高健身意识。

3.5、开展品牌运动

地域环境是造就民俗体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复杂的地域条件,各地区诞生的民俗体育都不尽相同,在形式上也是千差万别,甚至部分民俗体育由于地区特点的限制,无法向其他地区开展,只能够在诞生的土地上进行。比如,龙舟,只适合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南方;冰嬉,只适合在具有大寒季节的季节等等。因此,在选择推广民俗体育项目时,要避免为了推广而推广做无用功,不能做到全面推广的,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推广的项目,保持地区象征的前提下,做到民俗体育的向外发展。简单来讲,就是要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品牌运动”,并将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继而融入进百姓的生活中,建立文化生活部分。比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草原的那达慕赛马等等,这样的民俗项目本身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本地人民有很高的参与度,这种热情带动周围的群众,让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游客参与,从而让更多的人喜欢。因此,建立“品牌运动”是指在已经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上继续发展,这是将民俗体育融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良好契机。

3.6、调整活动规则

除了与地域环境相关,我国人民的长期生活变化、发展也是造就民俗体育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以说,民俗体育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社会背景等等。时至今日,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被取代,民俗体育也失去了原本的时代社会背景。因此,要让民俗体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加以改良,使之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新鲜元素注入民俗体育,来丰富其文化内涵,让更多的现代人认可。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原本的活动规则,并不代表要完全摒弃原有的民族习惯与情感,认识要在尊重该诞生、发展地域民俗、文化、意愿、风格、喜好的基础上,造就能够反映地域特点的现代化民俗体育项目,使之与全民健身理念适应、具有大众性的体育项目。民俗体育诞生于是民间,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活动方式,一般没有既定规则。而在全民健身的倡议下,为了让民俗体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为其服务,就要完善相关的规则,使民俗体育更好地适应大众的运动娱乐需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包含56个民族,各地域间不仅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民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各地区土生土长的民俗体育项目,很多受到民俗、地质的影响,无法向更多的地区开展。而在全民健身的理念下,必须要让社会各界、各地区有所配合,从提高传播力度,分点分区发展,向着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让民俗体育项目走向大众、适应大众,才能与全民健身活动完美契合,服务于大众、造福大众,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提升,推动地区、国家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全民体育
冬季民俗节
全民·爱·阅读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民俗节
可持续全民医保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