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记忆

2023-04-15 23:17马蔚萍
金沙江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城街道

◎马蔚萍

20世纪60年代末,我有幸降临到元谋小城,降临到七街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家庭,至今已五十余年了。

半个世纪以来,小城的一街一巷,一房一屋,一店一铺,一草一木,在我心里,都像我的掌纹一样清晰。小城曾经的面容,更是像荡秋千一样,在我记忆的大树上反复荡漾。

从记事起,我像一只快乐的蝴蝶,常常和小朋友们在小城街巷中飞舞。那时的小城对孩子来说,就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座城堡。蓝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一群群白色的绵羊;鳞次栉比的瓦顶上空,青色的炊烟像一棵棵随意生长的树;令人垂涎的香味像魔兽一样满街乱窜,引诱着我的味蕾;细窄绵亘的小巷,像几条水质清澈而随意流淌的小溪,来往的人群像沟渠里一条条游动的青鱼。我喜欢和小朋友们在家门口的街巷中捉迷藏、过家家;喜欢骑在父亲的肩头,在深巷中随意徜徉;喜欢看莲花井、双龙井的龙头吐水;喜欢踩着小巷中被岁月磨亮的青石板,像跳橡皮筋那样蹦来蹦去;喜欢趴在院墙外的篱笆上和小喇叭似的牵牛花说悄悄话;喜欢把墙角和石缝中长出小草小花带回家;喜欢看雨后草叶上珍珠似的晶莹透亮的露珠和瓦片上绿绿茸茸的苔藓……那时的小城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稍长大一点,饥饿像虫子一样啃噬着我的肚子,逐渐感受到生活的苦涩,感受到现实的骨感。

记忆最深的是1974年春天,奶奶在空地上种上了两塘南瓜秧,指望着它到夏天能够结瓜。然而,饥饿的蔓延比瓜秧来得还快,家里缺粮,看着家中两个年迈的老人和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不得不远走他乡,到黑井亲戚家去借粮。我们知道她为了省两毛钱的班车费,直接走路到凤仪村乘降所坐火车去黑井。为了去迎接母亲归来,我们姐弟三人偷偷溜出小城的西门,穿过汉禄村田坝,走出小城外三四公里,到凤仪村乘降所的站台上接母亲,从早上等到晚上。不料母亲归来时,因背着粮食,就坐车到能禹车站下车回家,与我们遇岔。那一年,姐姐七岁,我五岁,弟弟三岁。

因为家里缺粮,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姐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吃了一个绿色的番茄,因生物碱的作用,立刻晕倒在地里,一位好心的大婶把她背回了家。奶奶见状,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半块红糖,在厨房的土锅里摸出 “鸡屁股银行” 攒下的一个鸡蛋,煮熟了让姐姐吃,姐弟俩看着姐姐吃,又心疼又羡慕。那种食不果腹的滋味终生难忘。

七岁时,我上学了。每天早晨穿过尘土飞扬的街巷,会看到早起的人们挑着木桶去莲花井、双龙井、四方井打水,钩担铁链摩擦发出的声音像小虫唧唧唧的吟唱,悦耳又寒酸。静谧幽深的小巷,房顶炊烟袅袅,清一色土木结构的瓦房,细长的青石板街道两旁,曾经的店铺旧迹清晰可辨,小城处处渗透着沧桑的韵味,处处可以触摸到厚重的历史。当时斑驳的墙壁贴满大字报,商店、食堂、旅店全部都是国营的,街道两旁站立着一株株高大挺拔的银槐树,整座小城给人一种严肃沉闷的感觉。

小城很小,像一棵树,主干是从北门 (金马坊) 到西门 (龙川街与108国道交叉的红绿灯处) 的龙川街,驻扎在本地飞机场的部队刚刚把它修成了混凝土街面,长度不超过五百米,宽度不超过八米,这是小城最漂亮最气派的街道。其他几条岔街像蚯蚓一样细长,是小城的枝干,都是石板路或土路,只有赶集日人多一些。那些低矮的土房,鱼鳞瓦顶,木质门窗,是小城的树叶。小城的居民是树上的小鸟,它们共同组成了小城最美的景象。

平时街上行人不多,少有车辆往来。马车是当时拉货的主要工具,马帮也不少。放学回家,有时会遇上几个疲惫的男子赶着骡马从街道经过,叮当、叮当的马铃声和哒哒哒的马蹄声在狭窄的青石板街巷中响起,令人驻足观赏。有的马头上还镶嵌一面小镜子,缀有红缨,十分好看,铃声悠远绵长,为萧条静谧的街巷增添了几分生机。

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东门大礼堂门外,有几个老人坐在马扎上点着马灯卖瓜子,礼堂里传出影片的声音。我和几个小伙伴经常到那里的空地玩耍,目的是去听电影。有时电影结束前,场务会 “开闸放水”,我们就蜂拥而入,看几分钟的结局,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满足感和大人们一起退场。那时,要看一场完整的电影,对于家境拮据的我们来说,几乎是奢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春风一样吹绿了神州大地,元谋热坝顿时焕发出勃勃生机,无数个体商店,仿佛一夜之间从地里冒出,卖服装的,卖百货的、卖土特产的挤满了小城。街道一下子变得水泄不通,就连少有人气的岔巷也摩肩接踵,买卖各种东西的人都有,小城一下子热闹起来。

东山的彝族同胞来了,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服装,说着叽叽喳喳的民族语言,赶着骡马从我家门前走过。他们售卖洋芋、萝卜、桃梨和柴火。傍晚时分,男男女女带着微微的醉意,骑着骡马惬意而归。

山上的民族同胞来了,昆明人来了,四川人来了。白天,小城熙熙攘攘,汇集了南腔北调的口音。晚上,开始有人摆夜市摊,卖凉粉、凉面、汤圆、锅贴、小笼包,也有卖花生、瓜子的。散步逛街的人多起来,小城满是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元谋饭店是第一栋出现在小城的平顶浇灌的二层砖房,成为小城的地标性建筑,一层饭店,二层冰棒室。紧接着,兴元商场、元马商场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长出,在小城中鹤立鸡群。我曾偷偷跑到兴元商场的最高层,对着玻璃窗看街上走动的人群,看附近低矮的瓦屋屋顶,第一次体会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感觉。

当时交通不便,运输主要是肩挑马驮,骡马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街上的骡马和马车多起来,用于马鞍的皮货供不应求,年事已高的奶奶谙熟祖传的皮货制作和月饼制作,她利用空闲时间制作皮货,在中秋节前夕制作月饼,出售后补贴家用。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父亲也继承皮货制作的手艺,利用赶集日摆摊出售来养家糊口。母亲不仅种田地,还磨凉粉去街上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和姐姐的课余生活就更丰富多彩了。我们有时背着篮筐割青草到街上卖给赶骡马的人;有时抬一张小方桌端着个土锅拿着一扇小葫芦瓢到人流密集的街口卖水;有时买来塑料的油线编制钥匙扣上的装饰物到街上卖;有时用缝纫机制作鞋垫去卖;有时帮助奶奶或母亲到街上去守摊铺卖东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城像一株养分和水分充足的青藤,焕发出蓬勃的新枝。工贸街、农贸市场诞生了,街道两旁的楼房变高了,崭新的街道势不可挡地在小城的西面纵横蔓延。自行车多起来,摩托车多起来,宽敞的街道拥挤起来,各种各样的商铺,形形色色的商品,把小城装点得繁华而热闹。

近几年,凤凰湖公园和凤仪公园在龙川江畔横空出世,棚户改造让老城区焕然一新,元达路、凤凰大道、滨江大道、环城西路等成为交通的主干道,AAAA级景区元谋人世界公园在凤凰山头如火如荼地开发。如今,小城北面延伸到能禹,西面爬上凤凰山。碧桂园、远达集团等许多知名房地产商也嗅到了商机,发现了元谋这块宝地,他们在小城建起幢幢摩天大楼,吸引了无数的外地客商到元谋落户安家,小城成了人类宜居的康养之地,四川、山东等外省人纷纷涌入,开启了旅居生活。

大街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行驶着。街道两旁的铺面,一个比一个装修精致,加上灯光效果,更是富丽堂皇。店铺里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店铺门前花木扶疏,争奇斗艳,绿化树别致的造型令人赏心悦目。

走在崭新的小城,看着宽敞洁净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流、美丽整齐的花木、时尚大方的路灯、精致新颖的广告牌、气派雄伟的大楼,听着不时传来的外地口音,仿佛置身于国际大都市一般,想不到这是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带上家人前往凤凰湖公园散步,清风习习,灯光璀璨,树影婆娑,花香袭人,虫欢鸟唱,溪水低吟。小径上人来人往,广场上歌舞铿锵,一座座高大挺拔的楼房在灯光的映衬下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凤凰湖公园的夜晚,恍若仙境一般。

周末和节假日,到城西的凤凰山上,像年轻人一样冲冲浪,到七彩滑道漂流,到玻璃栈道上感受惊心动魄的刺激,到温泉池中去泡泡澡,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顿时会烟消云散。

前年,县里为打造全国文明卫生县城,逐步完善了县城卫生市政设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调动了全城力量,使小城的容貌更加清新光艳,形象更加靓丽可爱。

忆往昔,看今朝,满满的记忆,深深的感触,小城是我的衣胞之地,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小城是我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栖息地,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历经半个世纪的雨露滋润,它由一株娇弱的小树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作为小城变化的见证者,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猜你喜欢
小城街道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热闹的街道
一座西北小城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热闹的街道
小城红梅赞
风居住的街道
缤纷多彩的街道
墨西哥小城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