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双减”,做好学生作息时间管理

2023-04-16 10:28许晶晶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双减管理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教师进行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不仅要在课业设计上添加趣味元素,活跃教学氛围,放松学生身心,也要在时间安排上做好学生作息时间的管理,促使学生在劳逸结合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双减;学生;作息时间;管理

作者简介:许晶晶(1986—),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以往许多教师和家长“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压榨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负担过重的课业,期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强化各种技能。学生长久处于这种高压之下,不仅会排斥学习活动,打击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缺乏休息、睡眠时间,过度消耗精力,会在第二天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习质量也越来越低。而“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主题。对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做好学生作息时间管理,增强学生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放松、休息的时间,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发挥学校作用,实现劳逸结合

学校的教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相较于家庭来说,学校拥有更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也拥有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设计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为学生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劳逸结合,达到放松学生身心的效果,真正助推“双减”政策的落实[1]。

(一)科学设计作息时间表

学校是学生集体生活的主阵地,学校设计的作息时间表会决定学生的作息方式,促使学生有序开展校园活动。在倡导“双减”政策的同时,学校要继续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前提,科学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在设计作息时间表时,学校应当有意识地添加休闲、娱乐、锻炼等元素,合理地规划学生的作息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在劳逸结合中高效地学习知识,锻炼身体。

例如,学校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地为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具体来说,在早晨到校后,安排学生早读二十分钟左右,唤醒学生的活力。在上完两节课后,安排学生做眼保健操,以缓解眼睛疲劳,然后再安排学生做课间操,舒展四肢,活动筋骨,缓解久坐带来的疲惫感。在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再安排学生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睛。在下午上完课后,安排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学校根据季节的变化,对学生下午到校的时间和放学的时间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學生因季节的变化影响作息。

学校科学地设计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表,有意识地添加自主阅读活动、眼保健操活动、课间操活动等,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间隙获得多种素养的发展,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够让校园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学习的动力更加充足,让校园生活更加多彩。在“双减”政策下做好学生作息时间管理,学校不仅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设计好常规作息时间表,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上下课时间、做操时间、课后服务时间,还要有意识地举办一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体育竞技比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展现风采,放松心情,享受学习的氛围[2]。

例如,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开展“民族之魂”校园文艺演出活动,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在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开始前,学校先确定活动的表演时间、表演地点等,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随后,学校鼓励学生上报节目,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上报节目后,学校根据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对上报的节目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孝悌篇”“忠信篇”等,并恰当地安排各个节目的出演顺序。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排练节目,增加节目熟练度。在学生都准备好后,学校在预定的时间搭建舞台,组织学生完成校园文艺演出活动,让学生用歌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校为学生提供文艺演出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艺演出活动,能够彰显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

二、发挥学生作用,彰显生本理念

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弱,管理实践的能力也不足,倘若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而不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时间意识,那么“双减”政策就难以得到落实,学生也难以真正地做好时间管理,难以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提高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

(一)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形式,学生参与主题活动,能够达到特定的学习效果,促进自身的发展。时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珍惜时间、正视时间,才能够把握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有必要认识到主题活动的优势,以时间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有关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时间管理的意识。

以“把握时间,让时间更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借助此活动,增强学生管理时间的意识。在活动刚开始时,教师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并提出“动画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透过动画,你可以总结出什么道理呢?”等问题,让学生基于动画呈现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总结“要合理规划时间”“要有效利用时间”等道理。之后,教师提出“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呢?”“有没有什么时间管理的技巧呢?”等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空间,促使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一些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教师在倾听学生的想法后,为学生渗透“区分必须要做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情,正确地安排时间”“学会对事情进行分级”“学会预算时间”等技巧,使学生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学习、休息、娱乐的关系,保障作息时间的科学性。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能够引起学生对时间的重视,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管理时间的重要性和合理管理时间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时间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二)自主安排作息时间表

陶行知先生曾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因此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硬性地为学生安排特定的活动,必然有违“双减”政策的理念。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作息时间表,促使学生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同时,最大化地释放自身的潜能,满足自身的兴趣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3]。

例如,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前,教师先利用电子问卷,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以便在课后服务中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兴趣小组。在正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时,教师为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当学生安排好个人的作息时间表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展示作息时间表,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基于自身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对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让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更加科学、合理,以便学生在按照作息时间表参与课后服务时,可以真正地在劳逸结合中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

在課后服务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安排作息时间表,并立足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能够让学生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后服务中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娱乐时间、休息时间都可以得到保障。

三、发挥家长作用,形成管理合力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双减”背景下的学生作息时间管理,家长方面仍旧存在教育误区,部分家长坚持对学生施以高压,压缩学生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可见,要想真正地做好“双减”下的学生作息时间管理,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让家长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正向影响,让学生可以科学、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4]。

(一)转变家长教育理念

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只要比别人学的时间长,就能比别人学得多”等,都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如果教师不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必然会阻碍“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要主动利用线下家长会、线上家长群等渠道,与家长建立联系,向家长宣传“双减”教育理念,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作息时间管理的问题,促使家长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例如,教师利用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家长会上,教师为家长介绍“双减”政策的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引起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关注。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的教育新闻,使家长意识到实施“双减”政策的必要性、科学性。紧接着,教师为家长讲解做好学生作息时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授家长引导学生做好作息时间管理的方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让家长在家庭中帮助学生管理作息时间。

又如,教师充分发挥现代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家长进行线上沟通。在线上,教师为家长分享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请家长提出意见,合作完善作息时间表,使得学生在家校通力合作下更加科学地管理作息时间。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做学生作息时间管理工作时,要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引起家长对学生作息时间管理的重视,并让家长发挥好监督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地幸福、轻松。

(二)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模仿和发明是人类的两种重要行为,然而,与发明相比,人类更倾向于模仿,对于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举止,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当家长有较强的时间意识,能够严格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时,学生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让自己的作息更加科学。教师要鼓励家长优化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例如,与学生相比,家长需要面临更多的事情,家长合理地管理时间,科学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在生活中,家长不止需要工作,也需要通过娱乐来放松心情,但是,有时家长也会面临选择,如是先看球赛再完成工作,还是先工作再看球赛的转播?针对这种情境,家长可以根据工作的迫切性,工作量的多少,进行恰当的选择。如果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迫切,则放弃看球赛,先做好工作,如果工作量不大,且没有很迫切,则先观看球赛充分放松身心,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基于家长的示范,学生在遇到“两难”的情况时,也可以模仿家长的行为,对选择学习还是选择娱乐进行判断,从而合理地管理时间,更好地享受轻松时刻。

教师请家长为学生做好示范,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家长管理时间的方法,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充分保障作息时间的科学性。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做好学生作息时间管理,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松弛有度,能够有效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冰冰.管理时间成就未来:基于学生家校生活时间管理的探索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2(01):36-37,46.

[2]汤光锋.以兴趣、习惯、价值观为导向的小学教育模式[J].中华少年,2018(35):46,157.

[3]柳倩.作息调整当持之以恒[J].上海教育科研,2019(09):81.

[4]冯育民.把握黄金成长期,引导儿童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36.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双减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