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产业的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

2023-04-18 13:19翁怀达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猪养殖国际比较经营模式

翁怀达

摘   要:为了避免生猪养殖周期猪肉价格异常波动,以生猪养殖户为基础,选取2015—2020年不同规模养殖户产出及盈利相关数据,对比美国和丹麦生猪养殖经验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时间序列指标变化及不同指标截面对比分析,对中国生猪养殖户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生猪养殖散户数量急剧减少,但基数仍然庞大,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养殖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养殖户经营风险很大,养殖技术相对落后。根据以上分析结论,借鉴国际生猪养殖产业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多种规模化经营模式并存、创新驱动发展和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生猪养殖;经营模式;时间序列指标;共同富裕;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6-0029-06

引言

猪肉是我国居民饮食中主要的肉食来源,猪肉价格是否稳定与居民生活、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近几年猪肉价格波动异常[1],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受到高度重视。2021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产能的措施,促进保供稳价;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再次强调稳定生猪生产;8月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综合应急体系、持续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等四方面措施,计划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由此可见,生猪供应的剧烈波动引起猪肉价格的异常波动,生猪养殖户和居民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交易价格,市场交替形成“肉贵伤民”和“肉贱伤农”两种极端现象,不利于生猪养殖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状况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本文在学习相关系列文件的基础之上,基于近几年生猪养殖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借鉴国际生猪养殖业经验,提出生猪养殖业发展途径。

一、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表1为近五年中国的粮食和猪肉产量及美国猪肉产量。如表所示,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供应稳定,基本维持在6亿多吨,既能维持居民饮食需求,又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在居民饮食结构中,肉类消费趋于多元化,猪、牛、羊为中国居民肉类消费主要品种。由于传统饮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猪肉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重稳定在50%以上。相对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供应,肉类产量和猪肉产量在2019年新冠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大幅下降,导致猪肉供应不足。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猪肉用于国内居民饮食消费。然而,疫情爆发后猪肉进口锐减,成为导致国内猪肉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2,3]。和中国猪肉供应在2019年出现大幅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猪肉供应每年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供应本国猪肉消费的同时,维持对外出口。

因国家统计局网站尚未披露近两年生猪养殖户数,笔者未找到相关数据,但并不妨碍观察各养殖户规模及发展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生猪养殖产业散年中国规模生猪和散养生猪每50公斤主产品的盈利情况。可以看出,相对于较稳定的生猪生产成本,猪肉平均出售价格波动很大,对生猪养殖户的盈利造成很大影响。规模养殖生猪虽能维持每年盈利,但在猪肉平均出售价格较低的2017年和2018年盈利水平极低,且每年盈利水平波動很大,表示经营风险很高。散养生猪因没有规模优势,生产成本较高[5],除了在猪肉平均出售价格较高的2016年度保持盈利以外,其余年份均亏损。经测算得出,散养生猪维持不亏损需要猪肉平均出售价格维持在每公斤16元以上。

近两年,由于全球新冠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叠加影响,中国生猪供应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在居民猪肉消费需求没有太大变动的情况下,猪肉平均出售价格在2019年下半年大幅上涨,年末已接近每公斤60元,2020年全年大部分时间维持在每公斤50元以上。这两年,规模生猪养殖获得极高利润,散户生猪养殖也由亏损转为盈利。但不可否认这极大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为了稳定物价,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国家相关部门紧急制订一系列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增加生猪供应,建立生猪养殖业长效发展机制。截至2021年8月,猪肉平均出售价格已回落到每公斤25元左右。猪肉出售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居民生活成本的极大波动,严重影响了居民幸福指数,同时也给生猪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

(三)上市公司情况

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社会产品生产的主力及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盈利性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及规模代表该行业的发展水平。中国生猪养殖业现有上市公司26家,其中沪深A股市场7家,新三板19家,均为生猪规模养殖的代表企业。市值方面,截至2021年8月,牧原股份大约为2 490亿元,温氏股份850亿元,其余A股公司为100亿元左右,新三板公司市值多为几十亿元及以下。说明生猪养殖业基于中国庞大的猪肉需求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形成群雄割据局面。

通过分析生猪养殖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发现,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存货和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较大且逐年增加,说明上市公司大都资金充足,专注于主业发展,且持续扩大规模;近几年散户养殖空间不断缩小,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扩大,上市公司逐渐成为猪肉主要供应商。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长幅度在各年度有很大差别。在猪肉销售单价较高的2019年和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明显,利润总额在这两年也较高,但在猪肉销售单价较低的2018年总体出现亏损。这说明即使规模养殖,在销售行情不好时生猪养殖仍不能盈利。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差距不大,说明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质量较高。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且持续降低,说明上市公司总体持续扩大规模,增产扩容。

综上所述,中国生猪养殖业市场庞大,风险较高。散户数量极多,但已经逐年快速减少。上市公司数量不少,但规模有待持续扩大。行业极易受宏观因素影响,造成供应量不稳定,导致交易价格波动极大,散户常年亏损,生存空间不大,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养殖利润波动较大,经营风险较高。

二、生猪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散户众多,市场化程度不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多。由于养猪门槛较低,原料为自产农作物,长期以来形成规模庞大的生猪养殖散户群体。农民养殖猪肉可用于改善自身生活,也可以销售给邻里乡亲,贴补家用,处于自给自足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专有技术日益精深,各种资源禀赋合理有效配置,技术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社会合作趋于多元化,规模经济带来的技术及价格优势更加凸显农村原有散户养殖生猪的劣势。而大数据、智能化、而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运用于规模化生猪养殖,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扩大了市场范围。

中国农村生猪养殖户数还有2 000万户以上,每户每年出栏十几头或者几十头生猪,纯人工,依靠以往经验养殖,没有采用科学养殖方法,养殖技术落后,也没有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与人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劣势。在这种生态下,农村众多生猪养殖散户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若不能真正走上规模养殖致富道路,必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阻力[6]。

(二)信息不对称严重,盲目养殖风险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供应商需要提前预测交易时市场价格,以判断按现有生产技术及生产成本能否盈利,若盈利则供应该商品,否则就选择不生产该商品。在市场需求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市场供应量成为决定市场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生猪养殖周期为5个月,养殖户作为猪肉供应商,需要提前5个月预测未来的猪肉销售价格,预测准确与否取决于是否知道5个月之后的生猪出栏量,即决策时的仔猪养殖数量。

中国数量庞大的生猪养殖散户一般会按照现有猪肉价格来决定是否养殖或扩大养殖。如果现在猪肉市场价格高,则开始扩大养殖数量。由于前期投入大量人工及资金成本,若5个月后大量生猪出栏,猪肉供应量大增,猪肉市场价格下降,养殖散户则会亏损。如果现在猪肉市场价格低,生猪养殖散户们不敢扩大养殖,五个月后猪肉供应量减少,市场价格上升,散户们则会丧失盈利机会[7]。

中国前五大生猪养殖上市公司每年生猪出栏量约占生猪出栏总量的9%,市场份额被大量养殖散户占有。和欧美发达生猪养殖市场相比,中国生猪养殖市场相对落后,市场经营更加不规范,市场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养殖户经营风险更大。中国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面对的市场风险更大,且在现有条件下,大都没有采用先进的数智技术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加剧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难度。

(三)养殖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优越的生活教育医疗条件吸引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人口纷纷走出农村,在城市落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农村人口大约是5亿人。这5亿人大都暂时没有能力在城市生存,是构成农村现有农业种植户和生猪养殖散户的主力,是中国一半以上猪肉供应量的提供者。这些养殖散户们在祖辈形成的社会关系圈内讨生活,依靠熟人介绍购买仔猪,按照传统养殖经验进行养殖,养殖技术长期得不到更新,养殖进度不能控制。种猪和仔猪的可选择性很低,品种很少,往往是能买到什么品种便养育什么品种生猪。生猪养育时使用的猪舍条件差,环境卫生得不到保证,饲料主要是玉米,并配有一定的附近饲料公司生产的猪饲料产品。若生猪出现生病或疫情,只能求助于鄉镇兽医或科技扶持人员。养殖散户自身文化水平低,不会查阅相关专业性书籍,没有经过专业性培训,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防御能力差,看病成本高。

我国现有规模化生猪养殖虽然在养殖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养殖成本较散养成本略低[8],但还是高于世界生猪养殖发达国家成本水平[9],和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相比,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

三、生猪养殖业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

美国生猪养殖经历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散养为主到本世纪专业化大规模养殖为主的转变。在散养阶段,猪肉价格波动很大,生猪养殖周期很明显。由于不具备成本优势、无法保证猪肉质量和美国政府补贴向规模养殖倾斜等原因的影响[10],生猪养殖散户在20世纪逐渐退出美国市场,繁育一体化猪场成为美国生猪养殖产业的主体。为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突出自身核心竞争力,在21世纪前20年的时间里,美国繁育一体化猪场深化了专业分工和规模化改造,形成了一批大规模专业化的种猪培育农场、仔猪喂养场及肥育猪场。有研究表明,猪肉交易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因为生猪产能的波动引起,生猪产能的波动源自能繁母猪的存量波动。为了避免生猪养殖周期波动的影响,猪肉销售商、生猪屠宰场、肥育猪场、仔猪喂养场及种猪培育农场会逐次提前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确定未来出栏量,锁住未来销量及销售价格,共同形成规范化专业性极强的生猪养殖产业链。因此,美国猪肉供应量每年都有1 000万吨以上,并维持稳定小幅度增长,销售价格避免了波动剧烈的周期影响,仅受季节性和偶发性短期波动的影响,基本维持在每公斤1美元到1.3美元之间。

技术创新及应用是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根本动因,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学、营养学、喂养设备改进、医药服务、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及其在生猪养殖方面的应用。例如,在种猪培育时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来提高生猪的基因潜力及成活率。仔猪喂养采用专业化的哺育设施、饲料和人工来提高成活率及健康程度。整个养殖过程均有配套的饲料配方和科学养殖技术。在安全及卫生保障方面,美国生猪协会制定有《猪场生物安全指南》等技术指标,内容包括猪场选址及规模、猪群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生物媒介控制、环境卫生管理、饲料管理等方面,均制定有非常详细明确的指标,操作性非常强[11]。

(二)丹麦生猪养殖经验

丹麦有“猪肉王国”之称,猪肉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约在30%以上。其培育的长白猪是中国市场推广的主流商品猪“杜长大”的种猪母系单位之一,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和瘦肉率高等特点。丹麦生猪养殖产业也经历了从散户养殖到规模养殖的过程。与美国大型养殖场不同的是,丹麦采用的是由农户组成的合作社企业方式,年终按产品供应量分配利润。合作社高度专业自治,在猪舍建设、种猪育种、仔猪培育、生猪肥养、检疫防疫、屠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统一组织管理,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社高度集中,最大的两家拥有的生猪屠宰量占到全国总屠宰量的90%以上,有效避免了养殖户的过度竞争,使整个生猪养殖市场高度专业有序。丹麦生猪养殖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丹麦国家生猪生产委员会组织实施种猪繁育计划——DanBred,由全世界最优秀的生猪品种改良专家系统科学培育种猪的遗传改良,并获得显著成果。生猪养殖过程实现自动化,圈舍统一标准,饲养设施先进、环境优良,粪便肥料规范化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控严格,高度重视疫病防控,技术先进,程序严格[12,13]。

四、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国不适合照搬美国的生猪养殖企业化模式和丹麦的“养殖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市场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批判性地借鉴国际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做法,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猪养殖规模化道路。

(一)多种规模化经营模式并存

纵观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历史进程及分析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优劣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及行业人士的共识。规模化是社会分工的深化,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但不是特指美国资本市场控制下的企业化农场,也不仅是指丹麦全国性的农户加盟合作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6家上市公司覆盖育、养、宰全产业链,上千万户农村养殖散户只有生猪育肥业务,养殖目的和经营模式有很大区别。且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比较大,在生猪养殖规模化道路上应全面统筹,走多种经营的混合式道路。

上市公司是未来市场经济的主体,代表着行业资本与技术的最高水平。上市公司的规模与盈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代表一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中国生猪养殖产业上市公司占国内市场份额较低,前五名之和还不到1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行业对手90%的市场份额,从而在国际猪肉进出口贸易中的议价能力也很低,基本是价格接受者。除此之外,在资本、技术、创新等方面和国外同行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但是,中国生猪养殖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潜力非常大,发展势头非常猛。比如,行业龙头牧原股份重视技术创新和食品安全,具有资本、技术、管理和规模优势,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环节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未来上市公司将是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力军。

生猪养殖目前还是中国许多农民养殖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虽然利润空间的缩小迫使大量农民转行,但是尚有数千万养殖户维系经营。在新农村建设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引下,在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趋势下,政府部门和各社会力量须将不适合转型或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民养殖户联合起来,共同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14]。当地基层政府应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让有转行能力的转行,为有规模养殖潜力的提供支持,借鉴现有农村合作社平台,让养殖散户自愿签约养殖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主人,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对外代表养殖户整体利益,对内协调组织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实行信息共享,促进技术更新,加大疫病管控。鼓励养殖散户们以合作社的形式实现规模化,参与市场竞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未来大量生猪养殖散户会走出农村,脱离该行业。少数有能力的生猪养殖散户随着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会不断做大做强,走专业化企业道路[15]。基层政府部门应做好服务工作,支持养殖散户们或扩大规模,或成立合作社,或转行就业,不放弃、不强迫任何一个养殖散户,为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而奋斗。

(二)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相对粗放,劳动力密集,技术落后。生猪养殖产业链中最关键的是种猪品种。我国主流商品猪主要是依靠进口的大约克猪和长白猪等国外种猪杂交获得,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未来生猪养殖技术创新应以育种技术为核心突破点,增强生猪育种创新能力,持续优化良种遗传稳定性,早日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具有生长快、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优质特点的中国种猪品牌。此外,还须要加大饲料配方、疫病防控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建设标准化、精细化的现代生猪养殖体系。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养殖户应充分利用现阶段数智技术创新红利,积极与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将数智技术成果应用到生猪养殖产业,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系統。例如,通过图像识别和语音处理等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时刻监控种猪、仔猪和生猪的身体状况,建立疫病防御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构建智能猪舍,实现饲养全程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智能机器人按时喂养饲料、打扫猪舍和清理粪便,利用消毒弥雾机等智能环保设备净化空气,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几率。数智技术在生猪养殖产业链中的大量应用,可以帮助养殖户实现科学养殖,降低人工成本,强化疫病管控。

(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构建生猪养殖信息平台。所有养殖户都可以利用手机APP随时查阅和更新养殖信息,特别是在现有仔猪和生猪存栏量及养殖周期,结合历年猪肉供应量和价格做出养殖决策,熟悉最新养殖技术及相关信息,缓解养殖产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构建合同制养殖机制,生猪养殖全产业链由下至上逐级签订购销合同,提前锁定交易量和价格,根据订单制订养殖计划,确保养殖量和肉品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资金方面,加大生猪养殖产业资金扶持力度。首先,政府加大专项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制定引导生猪养殖产业长效稳定发展的产业政策。其次,建立有利于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增信机构增加养殖户信用,银行制定有利于生猪养殖户的借款政策。最后,养殖户通过成立公司、合作社企业等实现规模化养殖,争取在主板或新三板上市,获得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资格,实现飞跃式发展。

创新离不开人才,养殖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行业。国家应鼓励更多优秀大中专生进入农学院,而不是所谓最差的学生不得不选农校。上市公司、规模化养殖户和乡镇技术站更要重视技术人才,吸引更多的养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指导。提高现有养殖户养殖技术,对现有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吸引更优秀的组织管理人才实现规模化养殖户的组织管理创新,帮助上市公司和规模化养殖户优化资源,做大做强。

风险管控方面。首先,要建立从猪肉到种猪的生猪全生命周期质量追踪体系,明确有科学详细的技术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在全产业链、生猪全生命周期严控食品安全,规避产品质量风险。其次,在疫病防控方面,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及实施流程。最后,完善生猪养殖保险制度,持续推进增加生猪产业链相关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提高保险标准,开发满足养殖户需求的新保险产品,切实化解养殖户的经营风险[16]。

参考文献:

[1]   罗千峰,张利庠.基于B-N分解法的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特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8,(7):93-106.

[2]   张海峰,温春燕,李慧琪.2020年世界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1年趋势[J].猪业科学,2021,38(2):34-38.

[3]   朱增勇,李梦希,张学彪.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市场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8):205-210.

[4]   周杨,郝庆升.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散养生猪养殖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8):34-38.

[5]   刘婷,周杨.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4):22-26.

[6]   韦敬楠,沈鸿,张立中.我国小散户与现代畜牧业有机衔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8):24-28.

[7]   张俊艳,谭莹.我国生猪纵向产业链市场的价格传导效应研究——基于门限模型的周度数据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20):1-9.

[8]   郭利京,林云志.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动力、路径及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2020,(8):126-135.

[9]   高海秀,王明利,石自忠.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45-152.

[10]   付蕾,冯静静.美国农业补贴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启示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4):14-16.

[11]   周杰灵,严火其.集约化养猪环境正义:美国北卡州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35(2):71-77.

[12]   黑龙江省政协赴丹麦、瑞典考察团.赴丹麦、瑞典畜牧业考察报告[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55-61.

[13]   王佩,吴秀敏.中国大规模生猪养殖成本与主要国际竞争者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4,35(30):13-18.

[14]   黄炳凯,耿献辉,胡浩.中国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动是产业政策造成的吗?——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1,(4):123:144.

[15]   张园园,吴强,孙世民.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基于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9,(1):62-78.

[16]   陈曦,张启文.黑龙江省养殖户畜牧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2):19-23.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ig Breeding Industry

Weng Huaida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the pig breeding cycle and reduce the abnormal fluctuations in pork pric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pig farmers, selecting the output and profit-related data of farmers of different scales from 2015 to 2020, comparing the experience data of pig bree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Denmark, and using statistics to describe the time series index chang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ndex cross-sections,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ig farmer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number of retail pig farmers has dropped sharply, the base is still large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n rural areas is not high;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breeding market is serious, the farmers business risks are high, and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drawing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ig breeding industry, suggestions on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large-scale business model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guarantee mechanism are propo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common prosperity goal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 words: pig breeding; time series indicators; common prosperit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責任编辑   彦   文]

猜你喜欢
生猪养殖国际比较经营模式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生猪养殖场的经营管理数学模型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泸水县生猪养殖中药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