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的美丽与哀愁

2023-04-21 10:38任彦
环球人物 2023年8期
关键词:马尔代夫岛屿大桥

空中俯瞰马尔代夫。

“如果你一生中有很多次出国旅游的机会,那你一定要来马尔代夫;如果你一生中只有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那你更要来马尔代夫”。很多人在看到马尔代夫国家旅游局这句广告词时,马上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身未动,心已远。

我可能木讷,对于这句广告词竟长期无动于衷,下意识地认为是言过其实的一套美丽说辞而已。当游历了这个印度洋岛国之后,我才被这句广告词打动。这个人间胜境的旷世容颜以及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的境况,恐怕只有这句广告词能恰如其分地加以概括。

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搭乘航班向西南飞行约750公里,便到了马尔代夫马累国际机场,用时近一个半小时。一路上,碧水蓝天相伴,心旷神怡。透过舷窗望去,蔚蓝色的海面波光粼粼,白色的浪花奔腾不息。正所谓,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临近马累时,飞机降低飞行高度。俯瞰海面,只见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如珍珠散落于蔚蓝,璀璨夺目。每一座岛屿都被雪白晶莹的沙滩环绕,白色的沙滩又被清澈湛蓝的海水环绕。

马尔代夫由1192个热带岛屿组成,分布在印度洋26个自然环礁上,像花环一样悬挂在印度南端。“马尔代夫”这个名字,来自古印度语言桑斯克里特语“Malodheep”一词,意为“以岛屿缀成的花环”。

马尔代夫横跨赤道,南北长871公里,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其中约99%是海水,陆地面积只有298平方公里。

马尔代夫虽岛屿众多,但绝大部分不适合人类生活,至今依然是无人岛。这里只有200座岛屿有人居住,其中100多座被全球各顶级酒店集团开发为度假岛。

马累国际机场并不在马累岛上,因为马累岛太小,放不下一个机场。马累国际机场所在的瑚湖尔岛又称机场岛,位于马累岛东北方向,距离马累岛2公里。过去很长时间,从机场岛去马累岛,只能坐船。2018年8月30日,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通,把北马累环礁上相邻的马累岛、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连接起来,历史性地改善了马尔代夫的交通出行条件。

从空中俯瞰,中马友谊大桥形似碧水飞虹,白色拱桥在湛蓝的印度洋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与马尔代夫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是马尔代夫历史上首座跨海大桥,也是世界首座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上建造的跨海大桥。行驶在双向四车道的中马友谊大桥上,我叹服于大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世界一流的建造水平,为中国技术和中国制造而自豪。

据当地华人朋友讲,过去坐船从马累岛去机场岛很不方便,不仅慢,遇上恶劣天气,还很危险。中马友谊大桥通车后,5分钟就能到达,而且安全。中马友谊大桥不仅彻底改变了大马累地区的交通格局,而且拓展了城市空间,有力地促进了马尔代夫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因为这座大桥,物流和旅游业迅猛发展,马累岛亮起了红绿灯,大桥交警这一新职业也诞生了;因为这座大桥,原本安静的胡鲁马累岛热闹了起来,掀起了规模庞大的基建热潮,成为人们投资兴业的热土。

一座度假岛的码头。

“马累岛上的披萨店开通了跨岛外卖服务,外卖小哥骑车过桥把新鲜的披萨送到胡鲁马累。在以前这是难以想象的。”朋友感叹道,当地人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座大桥给他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和发展机会,他们纷纷称赞马尔代夫政府早早參与共建“一带一路”是“英明之举”,让民众可以早早享受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惠。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不仅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之一,也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岛屿面积只有1.92平方公里,却容纳了近25万居民,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2.5万人。马累是马尔代夫最大的城市,也是该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相比其他岛屿,马累岛上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就业机会更为充分,所以全国近半数人口在马累生活和工作。

马累环境恬静而秀丽,街道两旁高大挺拔的椰子树与各种热带地区特有的奇花异草相映生辉。大街小巷全用白色的细珊瑚沙铺就,使得车辆过后扬不起灰尘。滨海大道是马累最宽的一条公路,可以并排通过两辆汽车,其他道路则大都是仅能步行或骑行的小巷子。整座城市没有一辆公交车,因为岛屿太小,完全没有必要。最长的公路不到1公里,步行两个多小时就能逛完全城。

由于陆地面积有限,马累的建筑尽可能向天空“伸展”,因此房屋建得又高又窄。马累的建筑虽然密集,但整齐有序,许多房子的外墙和门窗漆成蓝、绿等亮丽的颜色,与炫目的白色珊瑚礁以及四周环绕的碧水蓝天相辉映,让整个城市看上去轻快明艳。

一座度假岛上的现代化休闲别墅。(本篇所有图片均由任彦拍摄)

马累虽然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值得品味,如气势恢宏的清真寺和椰树环绕的独立广场等,但游人更钟情于珊瑚岛的自然风光。作为岛屿城市,马累最美的景致当然是在海边。住在靠海的酒店里向窗外望去,会惊喜地发现那海水几乎绿得透明,连水下的沙子也一粒粒清晰可见。

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岛屿相比,马尔代夫度假岛的风光更是美不胜收。马尔代夫的度假岛大都是一岛一酒店,入住其中,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在距离马累很近的椰子岛住了一晚,实地感受了一下度假岛屿的宁静与浪漫。现代化的休闲别墅环绕海滨而建,面临沙滩而隐身于九重葛花丛中,门口各有一个小巧可爱的花园。打开房门,几步路就是沙滩,随时可以跃入海中,游成一尾“美人鱼”。傍晚时分,平静的海面沐浴在一片金色的落日余晖中,如诗如画。入夜后,侍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一盏蜡烛灯,椰影、烛光、海风、月色,交织成一个浪漫的热带海岛之夜。

当外国游客陶醉在这绝世美景的时候,马尔代夫很多人则为他们的美丽家园能存在多久而忧心忡忡。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之一,80%的岛屿海拔仅为一米,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许多岛屿的生存。许多科学家认为,如果气候变化以目前的速度发展, 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1.1米,届时马尔代夫绝大部分岛屿将被海水吞噬,其中就包括首都马累。

“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还是2摄氏度以内,二者的差异听起来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但对于马尔代夫来说,后者就是死刑。”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马尔代夫总统萨利赫表示,“我们的岛屿正在一个接一个被海洋淹没。如果我们不扭转这种趋势,马尔代夫在本世纪末前将不复存在。”

为了避免整个国家都被上涨的海水淹没,马尔代夫政府将其财政预算的50%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计划到2030年减少26%的排放并实现净零碳排放。

“如果没有国际合作,这样的目标就不会实现。”马尔代夫环境、气候变化和技术部长阿米纳特·肖纳说,“我们需要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采取切实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也许一些人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对于气候变化极度敏感的岛屿国家,认为海平面上升与自己无关。但我们能说自己不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吗?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到2050年,全球80%的人口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实,我们现在遭遇的极端天气就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习近平主席指出,“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马尔代夫人民沦为气候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在某种意义上讲,拯救马尔代夫,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拖了后腿”。发达国家曾长期享受无序碳排放带来的发展红利,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不容逃避的义务。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资金,至今口惠而实不至。其中,美国欠账最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光喊口号不出力”。

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主要渠道谈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作出自身贡献。

猜你喜欢
马尔代夫岛屿大桥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Roman Klis设计公司总部——设计中的马尔代夫
我画上一座岛屿(四首)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海天一色 马尔代夫桨板体验
蜿蜒曲折的岛屿迷宫
没有大海,如何会有岛屿
自杀的大桥
世界十大神秘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