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胖”分三阶段

2023-04-21 01:04潘红英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肝区性肝炎糖原

潘红英

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俗称脂肪肝)的发病率骤增,连年轻人的体检单上都开始出现“轻度脂肪肝”的警告,但不少人并不以为意。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肝脏的“胖”也是同样道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步接一步地摧毁肝脏。

?誅 肝脏初步“长胖”:含脂量5%~10%。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一日三餐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后,一部分用于供能,多余的则被运往肝脏,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肝脏虽然大,但储存能力有限,如果肝糖原的库存超额,就只能把它加工成脂肪,堆积起来,等待日后派上用场。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含脂量为3%~5%。如果进食过多、运动不足,脂肪“只进不出”,肝脏便会越长越胖,形成脂肪肝。最初,脂肪肝只是单纯“长胖”,即单纯性脂肪肝,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5%~10%,不会引发炎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誅 脂肪覆盖肝脏:含脂量10%~25%。如果脂肪进一步积累,含脂量達到10%~25%,肝脏会逐渐被脂肪“淹没”,好像穿了厚“棉衣”,导致肝细胞难以获取营养,出现变性、肝细胞周围纤维化。同时,肝脏也在“反抗”脂肪,导致发炎、疼痛,造成脂肪性肝炎。此时,患者可有肝区不适,有轻微压痛或闷胀,肝穿刺活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学改变。

?誅 纤维组织加厚:含脂量>25%。在脂肪持续积累、反复炎症刺激下,肝脏含脂量逐渐达到25%以上,肝细胞出现坏死,造成肝小叶萎陷,纤维间隔形成,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加厚、变硬,逐渐进展为肝硬化。此时,即使肝脏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很难逆转,患者面临持续且剧烈的肝区疼痛,以及上腹部闷胀等不适,或伴有黄疸、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状。

临床中,第一、二阶段的脂肪肝都有逆转可能,一旦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阶段,则较难逆转。由此可见,单纯性脂肪肝程度最轻,并不可怕,但它却是最难发现的阶段,再加上不控制饮食、运动少等不良习惯,患者便有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只要出现脂肪肝,无论轻重,患者都要开始戒酒,为肝脏减负;如果没有甲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力,患者应接种相应疫苗;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可接受降脂治疗。对于超重、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减重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临床首推饮食调整、规律运动等生活干预措施,但部分体重难以达标的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保肝药物、维生素E和胰岛素增敏剂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猜你喜欢
肝区性肝炎糖原
糖原在双壳贝类中的储存、转运和利用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王建设:糖原累积症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肝区痛会是什么问题
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病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
什么是糖原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