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来自星星的孩子”

2023-04-21 01:04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自闭症星星

李蕙君

近日,深圳一对夫妻带着10岁自闭症儿子跑单6年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自闭症——这个“来自星星”的特殊群体,也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其实,早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就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自闭症不是心理疾病

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听觉灵敏,却对外界充耳不闻;他们目光清澈,却不愿和别人眼神对视;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这些孩子就是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近年来,儿童自闭症的诊断率越来越高,而孩子为什么会患上自闭症,也成了家长们的一大困惑。还有人一听到“自闭症”,就联想到心理障碍,认为自闭症孩子是受到某種来自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的心理疾病。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孟青介绍,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有两种核心症状,一种是社交障碍,另一种是行为重复刻板和兴趣局限,属先天性遗传基础上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不是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病率约为1%,保守估计我国至少有300万自闭症患者。

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

关于自闭症最常见的误解之一是它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这是不正确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由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导致的,是一种基因相关性疾病,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了基因表达的问题,但并不是导致孤独症的直接原因。

一般情况下,1岁以内的自闭症儿童就会表现出相关症状,但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如果孩子在4个月左右的时候还不能被逗笑,6个月左右的时候还不能有兴奋、高兴等情绪的表达,1岁的时候不说话、叫名字没有反应,或是16个月左右的宝宝依然不会用手指表达自己的意愿等表现,则要注意可能就是自闭症。有专家把自闭症早期的表现总结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说、不同。孤独症患儿的这些早期表现,与家长的教育或指导没有关系,主要是由先天性脑发育障碍造成的。

干预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有自闭症倾向或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干预越早,未来的康复效果就越好。因此,尽量在3岁前(最好在1-2岁开始)进行自闭症筛查和诊断,不要错过儿童的黄金干预阶段。

孩子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干预。干预的方案应包括:家庭干预、机构培训和可能需要的物理/药物治疗。家长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激发孩子互动的兴趣,教会孩子互动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到专业机构进行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感官训练等,帮助孩子更快地提高能力。虽然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自闭症是无法治愈的,但据临床数据显示,通过早期干预,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可以显著提高。一般来说,孩子智力水平越高,自闭症症状越轻,开始训练的年龄越小,父母在训练中付出的越多,效果就越好。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自闭症星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串星星
星星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