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熊猫为邻:独属中国人的骄傲与浪漫

2023-04-21 09:01吴光于
时代邮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宝兴县宝兴大熊猫

● 吴光于

融合了川西民居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邓池沟天主教堂矗立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深山中,无论寒暑,前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但他们并非受到“上帝的召唤”,而是为大熊猫而来。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穆坪(宝兴的旧称)第一次见到被当地人称为“黑白熊”的动物,他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这里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

▲ 四川省宝兴县村民与大熊猫和谐共处 (图片来源:宝兴县宣传部)

▲ 能卡曼展示自制大熊猫图案挂包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天的雅安,全市近四成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这片广袤的土地是大熊猫和人类共同的家园。与大熊猫为邻,是中国人的骄傲与浪漫;努力当好大熊猫的邻居,是中国人为蓝色星球的子民和谐共生贡献的东方智慧。

邻居“串门”

从宝兴县城出发,沿着“中国熊猫奇遇大道”一路前行,沿途的山林郁郁葱葱。进入“大熊猫王国”的地界,似乎一切都在为大自然中的生灵让道,“宝座”上的“国王”自然是大熊猫。

黑眼圈儿、大圆脸、胖乎乎的身板儿,再加上一脸“呆萌”神情。驺虞、貔貅……在一些典籍中,人们用这些饱含“灵兽”意义的名字称呼它。千百年来,无论中国人的审美如何改变,对它的喜爱始终不变。

在蜂桶寨乡邓池沟熊猫新村,人人都能讲出几段大熊猫的故事。

45岁的李云均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邛崃山系、岷山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箭竹大面积开花,粮食危机让大熊猫面临灭顶之灾。当年,他的父辈放下手中锄头,走进山林寻找病饿的“邻居”,将羸弱的它们抬上自制担架,送医救治。

渡过竹子开花的粮食危机后,大熊猫与人之间又多了几分亲近。过去,许多村民住在山上,冬季常有大熊猫到村庄附近觅食。“它们很温柔,从来没听说伤过谁,我们更不会去伤害它们。”李云均笑着说。

▲ 20世纪时,宝兴县居民与大熊猫相处的画面(图片来源:宝兴县宣传部)

2016年,李云均和41户老乡从山上搬到了熊猫新村,虽然不再跟山上的大熊猫当近邻,但“老邻居”仍旧不时来“串门”。他还记得,2021年7月的一天,听说有大熊猫出现在村子附近的河滩,他立马扔掉手里的锅铲,拔腿就跑去看。一路上人们七嘴八舌,靠近河滩时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安静远观,这是村民们的默契——保持安全距离,不投喂,不干预,如果发现大熊猫有伤病等问题就马上报告乡里。

“精神挺好的,体态也正常。”人们悄悄议论,看来这只大熊猫不需要人类的帮助。果然,这只“滚滚”在河边溜达了一会儿,就扭扭屁股回到了山林里。

但今年1月跑到芦山县大川镇“串门”的大熊猫显然是来求助的。一大早,大川镇小河村村民高春福家的看门狗突然狂吠不止,主人闻声出门,竟发现家中院子里出现了一只大熊猫!“它看上去身体瘦弱,精神也不太好,我们赶紧跟镇上报告。”高春福回忆道。

当天,芦山县林业局、公安派出所和镇政府全部出动,为它拉起警戒线。随后又请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专家来会诊,最后大家一起将它抬上“熊猫救护车”,送进基地兽医院。

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雅安境内有野生大熊猫340只。不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红外相机常常能捕捉到它们的活动情况,圆滚滚的身影也常见于村民用手机拍摄的视频里。这些一旦发到网上,便成为“流量密码”。

“四川真的是人手一只熊猫啊。”网友们无比羡慕。

朋友“回家”

虽然人们对大熊猫怀有朴素的喜爱之情,但要对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科学认识,并非一蹴而就。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十多万人的森工队伍进入长江上游的深山密林,进行大规模伐木。由于部分木材输出地与大熊猫栖息地重合,1963年,国家抢救性地建立了一批保护区,但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并不在此列。

59岁的但召辉记得,爷爷和父亲说过,大熊猫一度爱来村里转悠,但后来销声匿迹了。20世纪80年代,硗碛藏族乡内分布着森工企业夹金山林业局的8个森工段。那时,20岁出头的但召辉的工作是为森工段修路,树砍到哪儿,他就把运送木材的小道修到哪儿。

20世纪90年代末,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逐渐觉醒。1998年,中央果断决定彻底停止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但召辉停止了修路,上交了猎枪,加入“天保工程”的植树队伍。

行走在这片密林中,过去下套子的人变成了清除套子的人。巡山的路上,但召辉看到过成群的川金丝猴越过头顶,也看到过懒洋洋挂在树上的小熊猫,还有毛冠鹿、林麝、赤狐、白马鸡、血雉……曾经的森工段长出了茂密的次生树林,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在他居住的夹拉村硗丰组,近年来村民常在早春时节听到雄性大熊猫发出的低沉叫声。“一听就知道大熊猫想耍朋友(谈恋爱)了。”但召辉说,他年轻的时候,不曾听过这些声音。

经过多年的保护,四川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实现了“双增长”,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909只增加到2015年的1387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加到目前的202.7万公顷。2021年,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了“易危”。

为“猫”寻变

在严谨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者看来,野生动物“串门”现象指向的并非只有“生态环境向好”这个乐观结论,还折射着因人类生产活动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被干扰、破坏、侵蚀等问题。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需要勇气、担当和智慧。

过去,宝兴县的经济支柱是汉白玉矿(石头)、林木采伐(木头)、小水电(水头)构成的“三头经济”。

李云均曾是一名运送汉白玉的货车司机。他记得,在汉白玉开采高峰期,宝兴河河水的颜色浑浊得像牛奶。每次拉货,他凌晨3点多就要上山,起早贪黑,一年不过六七万元收入。

2016年,李云均卖掉卡车回到邓池沟,开起了熊猫新村的第一家农家乐。这些年,他家的7间客房一临近节假日就被订满。李云均深知,这都缘于大熊猫的吸引力。

在他转行的同时,宝兴县也在努力求变。2017年,地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启动,宝兴县81.7%的土地面积被划入国家公园。

为了守住“大熊猫王国”的生态红线,当地关停了20多座小水电站和国家公园内的矿山。难道为了大熊猫,宝兴就不发展了吗?保护绿水青山,人们就要过穷日子吗?

“转型发展充满阵痛,既然必须破除‘三头’经济,就要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上想办法。”宝兴县委书记罗显泽说。

“壮士断腕”之后,当地政府引进知名企业,淘汰了粗放、落后的开采技术。如今,宝兴国家公园外的汉白玉矿开采不再对矿山“开膛破肚”,而是采用平台开采和硐采,让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同时还对曾经粗放开采留下的大量矿渣进行综合利用,延伸出碳酸钙下游产业。

81.7%的土地让给了大熊猫,生态红线必须死守。工业的出路在哪里?面对窘境,2020年,宝兴以“园中园”的方式在80公里外的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宝兴工业园,引进铜铝循环产业项目发展“飞地经济”。2022年,园区实现产值130亿元,税收超10亿元。

产业在转型,人们也努力在传统的农耕生活之外寻找新的活法。

硗碛湖畔,37岁的王富彬离开大山多年后又回来了。他曾在雅安、成都开过美发店,2013年,一直想念家乡青山绿水的他回乡开起藏家乐,背靠达瓦更扎、神木垒两个网红景区,生意蒸蒸日上。

2018年,王富彬看准了市场需求,开始养藏香猪,养殖规模很快发展到700多头,他还带动村里成立了藏香猪合作社。“人们听说这是大熊猫老家的藏香猪,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粮食和新鲜蔬菜,都觉得好。”他说,“我们保护自然生态,自然也在回馈我们。”

夹金山下,38岁的藏族女子能卡曼和丈夫自2007年就开始从事自然教育,他们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不少是为了追寻大熊猫踪迹而来。夫妇俩带着客人们去大自然中观察山川草木,了解各种神奇动物,夜晚在院子里燃起篝火,缓缓讲述森林、河流与动物的故事。“我爱这里所有的生灵,也希望更多人爱上它们。”能卡曼说。

2016年,能卡曼在家里办起了“妇女微家”,教村里的姑娘们重拾祖辈的牦牛毛编织技艺。她将牦牛毛捻成线,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织成布再做成背包、披肩、围巾、腰带、挂件、桌旗,那些带有熊猫图案的产品最受欢迎。

沧桑岁月里,邓池沟天主教堂遭遇过大火,当过石棉厂的厂部,经历过地震,如今它的大部分房屋不再承担宗教用途,而是用作自然科普教育场地,并拥有了新名字——大熊猫起源馆。馆内的陈列无声讲述着不同时代的大熊猫命运,折射着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更映照着中国与世界相处方式的演变。

1929年,小罗斯福兄弟曾在冕宁冶勒猎杀一只大熊猫,并向西方世界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那是大熊猫命运的至暗时刻,也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也挺直了腰板——告别被猎杀和被偷运出国的命运,它们开始以“亲善大使”的身份前往友好国家。据统计,雅安曾有18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被送到海外。如今,中国早已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而是改以科研合作的方式送它们出国。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与15个国家的17家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科研合作,搭建起全球最大、合作最广的大熊猫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圆滚滚的可爱动物,中国持续传递着对“地球村”友邻们的友善态度和对合作共赢的期盼。

猜你喜欢
宝兴县宝兴大熊猫
Fast-switching SOI-LIGBT with compound dielectric buried layer and assistant-depletion trench
我们都爱大熊猫
Novel Si/SiC heterojunction 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with p-type buried layer breaking silicon limit∗
Novel fast-switching LIGBT with P-buried layer and partial SOI∗
宝兴县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大熊猫
Resurrection of the Genus Leptomanti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to the Family Rhacophoridae (Amphibia: Anura)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育装备恢复重建中的培训工作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