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蜗居”生活

2023-04-21 09:01万庆东
时代邮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花房蜗居书橱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1955年从上海调到北京工作,住在北京大学旧址内的一座小洋房里。他家占其中的两间半房间,一间给他母亲和姐姐住,一间由他和老伴带着小孙女住,剩下半间做他的书房、客室、吃饭间,书橱留出一半放菜碗。这半间室内还放着一张小双人床,给他的儿子和儿媳星期六回来住。

这座小洋房建于民国初年,年久失修,透风漏雨。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周有光认为这里离北海、故宫很近,他清早可以去景山公园锻炼身体,那时候故宫上午没什么人,有时可以花上五分钱买一张故宫门票,然后在里面写文章。

周有光特地写了一篇《新陋室铭》描绘当时的生活状况:“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谈高干的特殊化。赞成工人的福利化。同情农民的自由化。安于老九的贫困化。鲁迅说:万岁!阿Q精神!”(摘自《人民政协报》,文/万庆东)

猜你喜欢
花房蜗居书橱
我的神奇书橱
爸爸的书橱
故宫花房的故事
花房派对
书橱女巫的等候
书橱女巫的等候
蜗居中“淘金”
蜗居
蜗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