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透视英语表演活动

2023-04-23 09:12胥倩
关键词:小学英语

摘要:英语表演活动在教学中具有多重意义。体认语言学强调的“以体验为背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体’‘认’统一为指向”“以建立图式和理据为载体”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表演目标达成提供了理论指南。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设定表演操作流程:校正目标,变身剧中人;互动体验,构筑剧场;认知加工,创编剧本;合作排练,展演剧目;明晰维度,鉴赏评价。

关键词:小学英语;表演活动;体认语言学

一、体认语言学是表演目标达成的理论指南

英语表演活动(以下简称“表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通过模仿朗读、模拟配音、角色扮演等形式,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获得文化熏陶和审美体验的学习实践活动。表演使学习活动情境变得真实、过程显得有趣、要求富于挑战、氛围具有美感、表达更具个性。为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创设真实情境、提供运用语言和展示综合素养的舞台,对师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具有多重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围绕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等,提出了多个与表演相关的教学目标。例如,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表演小故事或短剧;能对语篇内容进行简单的续编或改编;能在学习活动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1]总的说来,表演的目标是“想表达”“能表达”和“会表达”,体验并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并把学习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些阐述为表演的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

体认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体”(互动体验)与“认”(认知加工)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即“语言”和“现实”不是直接相连,而必须通过“认知”连接。[2]语言由人创造和运用,因人而定、因时而异、因地而移。体认语言学强调的以体验为背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体”“认”统一为指向、以建立图式和理据为载体等,为新课标指引下的表演提供了理论支持。

首先,以体验为背景。体认语言学认為,语言源于人与世界的互动体验[3],语言的发展完善也以此为基础,它在课堂中的具象化表现为教学情境。语言学习和表演活动都以情境为背景,正如新课标提倡的“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4]。

其次,以学习者为中心。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使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表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观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能在人际交往中,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5]。

再次,以“体”“认”统一为指向。体认语言学认为“现实”和“语言”通过“认知”连接,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和体验的过程,需要运用抽象、概括、理解、表达等心智活动。[6]新课标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感知积累等12种表现,表演也要求学生通过感知积累、习得建构、比较判断、观察辨析、归纳推断、表达交流等活动去感知、内化语言,并创编剧本(如能对语篇内容进行简单的续编或改编),排练剧目(如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展示表演(如表演小故事或短剧),在此过程中实现“体”“认”的相互融合和循环上升,充分体现了体认语言学在表演中的逻辑和理念。

最后,以建立图式和理据为载体。体认语言学指出,人的认知发展会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加工过程,建议人们从身边的语言实例中抽象出图式,形成抽象而深刻的语言。图式是语言中处于上层的、较为简略的、抽象的、结构性的信息,既包括词汇、句子等语言单位,也包括从实例中概括出来的知识结构。表演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级图式,推动语言从实例向图式转化。同时,体认语言学倡导通过帮助学生内化和运用语言,在交往中“适当调整表达方式”,鼓励其根据交际情境和表达意向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理据性意识。[7]

二、体认语言学是表演流程设定的操作指南

表演是教师将情境、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戏剧元素运用于英语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排演短剧的形式学习、迁移、拓展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表演中活化语言、体验情感态度,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英语课堂在融入戏剧元素之后被赋予了新的面貌和教育意义:师生是导演、编剧、演员等“戏剧人”,教室成为表演的场域,课内外语篇是剧本的来源,教学活动构成表演。体认语言学可以指引表演活动设定表演流程,各个戏剧元素交织环绕,“戏剧人”努力构建剧场环境、创编表演剧本、完成表演活动。

(一)校正目标,变身剧中人

了解表演的教育意义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表演纳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担任不同角色,完成语言认知加工任务。

在表演中,教师是决定选题、给出大纲的制片人,也是影响剧情发展的导演和评价表演的剧评人,学生则是完善剧本的编剧、合作呈现剧目的演员、投入观看表演的观众和评价表演的剧评人。师生合作呈现不同场景下的人物,如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新年里互致问候的Uncle John与Uike,图书馆里谈论公共场合规则的Yang Ling和Liu Tao、童话中的仙女和辛德瑞拉,抑或寓言中的狮子和老鼠……师生互相依赖,自如交流,传达情感,提升思维。表演,真正成为集体验现实、加工语言、掌握图式、体认结合于一体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

(二) 互动体验,构筑剧场

课堂表演如何构筑剧场?可以从教学设施和表演设施两个层面考虑。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课件、墙壁等,表演设施,如与主题相符的道具、服饰等,都可以具有教育性,富有戏剧感,成为构筑剧场的工具。其中的课件,可以呈现表演所处的时空背景、音效、配乐等,如动物学校(五年级上册Unit 3 Animal Friends)、梦幻教室(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诊桌(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餐桌(五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等,让课堂跨越古今、横贯中西,涵盖人类和动物,超脱于时空之外。表演设施中丰富、合理的道具,可以成为分析人物特征的触媒;与主题匹配的服饰,如角色头饰、T恤和短裙等,可以让表演更加真实,也让学生对语言情境和意义有更准确的理解。[8]

用教学设施和表演设施构筑剧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编剧、表演、观剧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然地回忆现实、运用语言、体验情感、升华认知。

(三)认知加工,创编剧本

教学中可用于表演的语篇主要是连续性语篇,如故事、日记、寓言、童话等,可以源自教材,也可以来自课外资源。这些语篇都可以改编为剧本。

小学生语言能力有限,于他们而言,创编基于语篇的逻辑清晰、语言丰富、情节合理的剧本有一定的困难。正式表演中的剧本由角色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课堂表演虽然不需要完整成型的剧本,但需要师生共同建立基本框架,包含场景划分、主要情节、角色语言等,虽不求情节多么曲折、角色多么丰满,但需关注语言得体、话轮流转、逻辑合理、思维交汇乃至文化蕴藉。下面,推荐几种剧本创编方式。

1.变化语篇体裁,细化脚本背景

剧本框架应以对话形式呈现,叙述性的语篇(故事、日记等)先要将其转化为对话体裁,并通过细化时间、地点、场景、人物等完整的剧本背景,建构真实情境。小学生学习是体验先导,但目标仍指向语用。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剧本改编还应突出支架语言的运用和变形,包括关键语句的重复、句式的变化等,使学生能根据交际情境和表达意向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思考人物的动作、神态、情感等内在信息,将其纳入剧本框架。

2.转换语篇视角,调整剧本角度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场景,会凸显不同的要素,生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9]英语教材中的语篇,通常以教材人物的视角展开。创编剧本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谈论个人兴趣爱好、出行方式、家人职业等,让语言表述由第一、第二人称扩大到各种视角,使教材情境与学生生活产生联系,让表达更加真实、思考更加多元。

3.鼓励语篇续编,扩展剧本空间

在初步感知支架语言和把握语篇梗概后,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拓宽主题续编语篇的方式引导学生创编剧本,检验其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图式建构,扩展剧本辖域。

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的内容为新年时Uncle John到Mike家给Mike、Helen和未出场的Tim带来礼物。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设计了课文情境(Part Ⅰ,括号中的部分为增加内容),增加回家的Tim接受礼物(Part Ⅱ,全部为学生续编的内容)的表演场景,确定了问候、赠礼、拆礼、赞礼的情节,以及与人物、情节吻合的动作、神态等提示语,形成以下剧本框架:

Part Ⅰ

(敲门声起。)

Mike & Helen:(两人开门后发出惊喜的笑声)Happy New Year, Uncle John!

Uncle John: (微笑着)Happy New Year!(走进室内,递上礼盒) This is for you, Helen.

Helen: Thank you, Uncle John!

Mike: Whats this?

Helen: (打开礼盒)Its a doll. (开心地抚摸洋娃娃)How nice!(I like her!)

Uncle: (递上礼盒) This is for you, Mike.

Mike: Thank you.

Helen: Whats that?

Mike: (打开礼盒) Its a ball. (We can play with it after lunch. )

Part Ⅱ

(敲门声起。)

Mike: (去开门)Its Tim.

Tim: (走进房间,奶声奶气地) Happy New Year, Uncle John!

Uncle: Happy New Year, Tim! (递上礼盒)

Helen: Whats this?

Uncle: (打開礼盒)Its a robot. It can walk, talk...(可变化)

Tim: Really? Show me, please! Its so cute!

学生运用语篇中询问、谈论礼物的支架语言,思考编排新的场景和人物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语用、理解、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扩展了剧本的空间。

4.拓展语篇,深化剧本主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语篇留白,将过往知识和新授语言融会贯通进行剧本创编,使主题更加详尽深入。根据新课标“选择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等学习材料”的要求,也可以融合课内外语篇,基于课内外语篇的交汇点创编剧本,深化主题。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介绍了几十年间Mike一家在外表、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变化。在单元复习课中,有教师运用绘本When I Was a Little Girl,帮助学生从课文情境迁移到更宽广的生活空间,感受时光变迁对周围事物尤其是个体内在的影响,然后指引学生拓展语篇,深化剧本主题。以下为师生对话:

师There are some stories in this unit. Some of them are about changes around us, and some are about changes in us. We have finished about “Change around us”. Now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Changes in us”. Now lets act and feel.

(课件背景为小巷、花园,学生齐读提示语。)

生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was like a running horse. I would run down alleys, to gardens, even to farther fields.

师(举起女孩人形手偶放在背景前)Alleys, gardens, farther fields, I feel like wind.

生(出示“小女孩被绊倒”的图片)Sometimes I tripped on bumpy roads, but I still liked to run.

师 Ouch! But crying can never stop me to running. I love running! Now you can be the little girl to say something. Work in groups.

以下为学生四人小组利用课件和手偶合作创编的表演内容:

生(展示爬树尝野果的图片)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was like a naughty monkey. I would climb cherry tree to taste the juicy fruit.

生Its yummy and juicy!

生(展示与同伴跳绳的图片)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was like a dancing butterfly. I liked to play jump rope with my friends.

生Its fun! I want to play with my friends.

生(展示陪伴小猫的图片)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was like a sweet angel. I often gave my animal friends delicious food and cleaned their home.

生 I love my animal friends. They’re so cute!

生(展示庆祝节日的图片)When the holidays came, we would rehearse different dances.

生I can dance beautifully. We are so happy!

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Changes around us”的同时,提出了“Changes in us”的新视角,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与绘本自由创编表演,调动关于童年的体验与情感,体会时代发展与个人成长同样重要,使“变化”的主题意义更加丰满、个性、具象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场景、确定角色、组织语言、丰富情感,为表演展示做好准备。改编后的剧本以更为开放的语言、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具童趣的面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知,体悟语言所蕴藏的情感和文化。将“事件—概念—语用”置于剧本这一载体,拓展语篇,深化剧本主题,使得语篇理解向深处漫溯,实现了语言体验性与认知性的连接融合。

(四)合作排练,展演剧目

语言体认既在个体内部生发,也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验证运用。表演中,多个角色支撑剧本,小组成员共同编排,师生共同设计完成表演活动,其间贯穿着各方的对话和互动,体现了表演的教育性和成长性,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语言体认。

在讨论确定剧本框架后,“演员”需要通过排练熟悉角色和台词,完善场景内容,在合作和互动中排练表演。此时,教师应巡视走动,为各小组排练提供指导和帮助。接下来,为使表演更具舞台仪式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走位、增加动作、神态到位,并适时运用道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给予启发指导;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结合人物特点设计神态动作,并自由运用随手可得的道具辅助表演。仍以Happy New Year为例,以新年主题的课件为背景,墙壁上的节日拉花、人物头饰和装着礼物的礼盒等,以及演员的移动走位、自然的神态和交流等,都会让表演真实、生动和完整。

(五)明晰维度,鉴赏评价

为使表演形成完整闭环、持续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表演评价至关重要。评价维度应融合剧本创编、语言面貌、舞台效果,既要评价学生在主题下对新学与已知的融合,还要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是否自然、动作表情是否符合情境和角色,以体现表演培养学生情感、提高语言体认的作用。

具体说来,可观照三个维度:第一,語言面貌,需关注声音的响亮、神态的自然,主干语言表达的流畅,语音、语调的准确,等等;第二,剧本创编,需关注是否能增加语言或丰富的句式,是否有续编、扩编等创新内容,创新内容是否符合主题与逻辑,等等;第三,舞台效果,需关注演员的情绪和动作是否符合人物特点,是否能合理使用服饰道具,演员合作是否默契、展示完整,等等。围绕以上评价维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打星的方式评价:完成最好的,打三星;完成良好的,打二星;完成一般的,打一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表演中完成不太好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展开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评价时应注意,评价主体为“师+生”,师生都有评价的权利和责任。学生应培养观察反思的习惯,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对自身和他人语言体认的过程。评价角度体现“扬+抑”,即应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学生表演。客观理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体认的质量和效率。

受教学时间限制,课堂表演无暇反复排练,在语言、表演、合作等方面可能会表现出粗粝的质感,但也因此能彰显独特的张力和喜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难得的调剂与亮色。希望从体认语言学视角透视的表演能在课堂中发挥激励表达、促进语用、展示个性等积极作用,成为正确理念指引、精妙环节设计、师生倾情合作的高潮活动。

参考文献:

[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11,37,8.

[2][3] 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J].外国语文,2014(6):6167,67.

[6][7] 林正军,张宇.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外语教学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2):261272,265.

[8] 胥倩.以迁移为导向的职初教师培训[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1):4650.

[9] 王寅.突显原则与词法教研——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新观[J].语言教育,2022(2):5463.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多元化单词记忆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