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后行,落笔成章

2023-04-26 08:25金柳依
关键词:想象力导图作文

金柳依

作文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小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遇到无从下笔的问题,即不知道要写什么,不知道要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过于空洞,要么如流水账一般。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便在于没有激活写作思维。思维决定了学生写作时的逻辑与顺序安排,如此文章条理结构才会清晰。思维也决定了学生对于中心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动笔,如此写作主题才会突出,立意也会更加明显。由此可见,思维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先思后行,才能下笔成章。本文基于小学写作思维的培养,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分析与参考。

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写作逻辑

思维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显化和呈现。文字、图表等元素皆可作为思维的载体,于是思维导图则成为教学中常用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进行重点提炼,并建立各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清晰、有序的思维网络。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写作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写作,清晰完整地表达。

以“这儿真美”的写作教学为例。该文题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即选择一个主体对象,从不同角度将该主体的美展现给读者。那么,教师便可以选择一篇题材相符的课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并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课文顺序与内容进行提炼,观察和分析作者的思路,通过哪些事物体现小兴安岭的美,以此作为参考。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首先确定主体对象“小兴安岭的树木”;然后按照课文顺序继续延伸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一条主线路;接着根据课文描述围绕主线路继续延伸分支,如“春天——树木抽条、积雪融化、小鹿散步”“夏天——树木葱茏、晨雾升起、百花盛放”等。按照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学生再思索与绘制“这儿真美”的思维导图。比如以“美丽的城市公园”为题,绘制思维导图如下:城市公园的银杏树林——春天(树木发芽,草坪鲜花盛开)——夏天(树叶浓密,蝉声四起)——秋天(树叶金黄,游客嬉戏)——冬天(雪落枝头,如水墨画)。如此,有了清晰的思路结构,学生便有了写作的顺序与方向。

相对于纯文字形式的写作提纲的拟定,思维导图将文字与图形结合起来,更加具象化,能够让提纲与思路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符合小学生认知与思维习惯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梳理逻辑关系与写作思路,从而高效完成写作。

二、仿写训练,培养写作情感

模仿是学习写作最为迅速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初次接触写作,其文字表达、情感表达、中心主题表达等各方面都欠缺经验,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课内外文本,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结构、修辞、语言等,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文感,为学生的独立创作打好文笔基础。

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一整个自然段,运用了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极为生动地描写了大自然中风吹过时森林的状态,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该自然段,以“云”为主体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通过对原文本的品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这样描写:云,是大自然的魔术师。天空如同舞台,可以尽情地变幻。当太阳升起时,他变出了如烟雾般的绸子,在阳光下慢慢散开;当夕阳渐沉时,他将天空变成了动物王国,东边有只灰蓝色的小兔子,西边有只金黄色的大鲤鱼,南边神气十足的小狗正要扑向北边奔跑的马儿,天空这个大舞台一下子热闹极了!在建立了一定文笔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升级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以“听听,春的声音”为题,试着写一篇现代短诗。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听听,春的声音,柳树舞动着身体,“沙沙”,是南风温柔的伴奏。一片片冰雪融化在河里,清唱着与天空的别离;一丝丝细雨抚摸着麦苗,呢喃出茁壮成长的期盼。

作为小学写作教学的基础方式,仿写在小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仿写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笔,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词语、修辞等文字语言的积累。长此以往,量变引发质变,学生便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与方式,从而真正学会写作。

三、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一篇作文字里行间能够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如果将写作比喻为绘画,那么想象力便如同为画面涂上丰富的色彩,让画面更加鲜活。想象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天马行空的年龄阶段,想象力会更加丰富活跃。但是在特定的写作情况下,出于外部因素如课堂氛围、写作教学方式等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基于此,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打破课堂的单一与枯燥,将学生置于具有强烈代入感的氛围中,从而引导学生想象,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

例如,进行“看图画,写一写”的作文练习时,教师可以创设图画情境,融合声音元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蒙上眼睛,放慢呼吸,集中注意力,教师则用声音来引导。当大家都沉浸在安静的氛围中时,突然,一声清亮的露珠声传入学生的耳朵里,紧接着又响起了一阵鸟鸣。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一天之中在什么时段可以看到露珠,聽到鸟鸣呢?”学生思索后纷纷回答:“清晨。”接着,又传来打太极、晨跑的声音,教师继续以同样的方式提问,学生回答:“在公园中可以看到晨练的人。”随后,又陆续传来风吹树梢、小孩子嬉笑的声音,其中一个小朋友说:“起风了,快跑,让它飞起来!”此时,学生便立刻想到这是一群小朋友在放风筝。教师再让学生将前面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说一说整体的画面,即“清晨,人们在公园里晨练,不远处的草坪上,有一群小朋友在放风筝。”如此,这段话的中心主干便有了。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一说草坪是怎样的,风筝又是什么形状,小朋友们是如何放风筝的,他们的动作、神态、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一步步完善内容。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睁开眼睛,对比屏幕上的图画,看一看自己的描述是否与图画相符,还需要补充哪些细节等。直面图画时,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被限制在平面静态图中,而闭上眼睛,教师再以声音引导,则让学生的想象更加立体、生动。

情境的创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性。

四、将游戏融入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生写作思维的受限,主要源于小学生习惯以单一的思维模式或习惯去观察和看待现象与问题。事物都是多面的,换一个角度,学生才能够有新的收获,从而打开思维,丰富写作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围绕写作主题,将游戏渗透其中。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宽松、兴奋而又紧张的氛围,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大脑的运转,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你说我猜”的游戏。即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纸条,上面写上班级学生、班级代课教师的名字;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轮流抽取一张纸条,向组员描述纸条上的人物,只能描述特征,不能透露这个人的身份与性别;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猜出的人物最多,便获胜。比如,第一组中一个学生抽到的纸条是美术教师,于是该学生这样描述:“他的頭发有点长,但是没有超过脖子,额头上附着一些松散的刘海,大家平时都好奇他把刘海梳上去会是什么样。他还戴着一副眼镜,大家说他像民国电影里文气儒雅的书生……”该描述中,前面几句大家还很难确定这个人物是谁,但说到后面的比喻,便立刻反应过来是极具文艺气息的美术代课男老师,那么“像民国电影里文气儒雅的书生”便可作为描述该教师的一大亮点。再例如,在“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选定实验主题,如“小孔成像”,让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与细节加以记录。通过实验操作的亲身体验,学生便可以清晰地描述实验的内容,准确表达情感。

游戏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效活跃了学生的大脑,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丰富了写作角度,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枯燥、沉闷的写作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情绪的活跃,让写作课堂更具活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五、生活与写作相结合,激发写作灵感

新课改着重强调了建立生活与教学的联系,开展生活化教育,让学生融于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写作本就源于生活,写作亦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素材的挖掘,能够带给学生新的写作主题与立意,从而激发与丰富学生的写作灵感。

以“奇妙的想象”作文练习为例。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一定的事物基础,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观察到的细节越多,想象的基础也就越牢。比如,有的学生在公园散步时,看到绿色的草坪上开满了蓝紫色的小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远远看着就像一片片闪烁的星星一般,于是便产生了写作灵感,以题目“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进行作文。再例如,学生在小区排队做核酸时,看到有些老人不会用手机扫健康码,而一旁的志愿者则十分耐心地帮助老人一步步完成操作,排在前面的年轻人看到老人腿脚不便,想着队伍还长,久站对老人腿脚不利,于是便主动让老人排在前面。针对这一幕,学生便可以围绕“社会正能量”“温暖的小区”等相关话题写作。此外,生活当中读过的一本书、一次旅游经历、一次劳动经历等,都可以作为素材与灵感进行文章创作。

细节与情感是一篇文章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融入生活的写作,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细节,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与作文质量;另一方面,融入生活,观察生活,能够提高学生捕捉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生活的习惯,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六、解放学生天性,激活写作思维

生活是写作的来源,学生立足的生活空间越广,眼界与思维就越开阔,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是十分有利的。大自然中的景色多姿多彩,变幻无穷,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身心体验。因此,教师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让学生在课外可以拥有充足的时间与大自然交流,从而激活写作思维。

例如,描写“日落”时,很多学生对于日落的描写只停留在了表面或书本,描写时脑海里也只有“夕阳”“晚霞”等意象。而当学生立足户外时,便可以从日落开始到日落结束,完整地观察太阳、天空以及树林光影、湖水、建筑的轮廓等周围景物的变化,如此写作的角度、范围、素材也便更加详尽。再比如,描写阵雨的时候,通过对天气的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当天空两朵巨大的乌云逐渐靠近时,狂风便会四起;当两朵云碰撞在一起时,阵雨便会落下;而当这两朵云逐渐擦肩而过,雨也逐渐变小;两朵云彻底分开,雨也随之停止。如此,便了解了阵雨来临时前期、中期、后期天气与景象的完整变化。此外,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和了解一棵树的发芽、一朵花的盛放、一个果子的成熟等,从而丰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感受世界万物的美好。

喜欢亲近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立足宽广的户外世界,学生的大脑、眼睛、双手、双脚、时间、空间等得以解放,从而拓宽了视野,将精彩丰富的元素融入写作中,让写作更加多元化。

综上所述,高效、高质的写作需要基于思维而展开,教师可以从写作的各个方面,运用相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写出更加吸引人阅读的作文。

猜你喜欢
想象力导图作文
烃思维导图
看见你的想象力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打开新的想象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