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策略

2023-04-26 08:25石莹孙梦艺
关键词:草船借箭教师应文本

石莹 孙梦艺

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培养学生智与德的重要载体。阅读与写作既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阅读与写作,可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阅读教學与写作教学概述

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文本交流而获取知识的活动,也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涵盖了依托教材解读课文、根据生情制定计划、指导理解文本、文本知识实践几个方面。写作教学则是教师根据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需要,就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选取材料等内容组织综合训练。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原则

1.适时性

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贯彻适时性原则,科学把控阅读与写作整合的限度,合理安排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时间,有条不紊地在学时中容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时,应适时调整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训练的难度,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差异化表现,为基础扎实的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分别设置特色阅读与写作整合训练任务,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阅读与写作整合训练。

2.联系性

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在客观认识阅读、写作各自特点的同时,明确阅读、写作的共通之处。进而从阅读文本解读出发,带领小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欣赏文本的精巧构思、深刻内容,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将在文本感悟中获得的信息运用到写作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整个过程中,阅读、写作水乳交融,相互补益。

3.有序性

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教师应预先制定计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阅读与写作活动,避免盲目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与随年级阶梯状变化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对应的学段内容、要求,制定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的教学方案,将无序教学转化为有序教学,为学生阅读与写作综合能力的有序提升提供依据。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要点

1.体会情感

情感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纽带,也是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共鸣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从体会情感着手,带领学生分析生动人物的刻画、鲜活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寻找与作者相似的情感经历,产生练笔兴奋点,主动完成阅读向写作的转变。特别是在小说体裁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小说主题为依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探索人物塑造的方法,并联系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为后期写作提供依据。

2.夯实基础

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经常出现,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基础较为薄弱,词语积累量不足。语言是写作表达的关键元素,需要学生日常积累。因此,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记忆佳作名篇的基础上,摘录价值较高的好词佳句,并从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议论抒情等方面进行类别划分。在摘录笔记的基础上,定期翻阅背诵,逐渐实现名篇写作手法的迁移,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3.借鉴手法

很多学生易被课文内容吸引,产生写作意识,但是在正式练笔时不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根源是小学生未掌握合适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从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着手,带领学生有条理地整合基础素材、阅读感悟,在整合的同时归纳写作方法,开展方法实践,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进而帮助小学生熟练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创造性练笔。

4.创设情境

因小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阅历,对于阅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风土人情、深刻情感缺乏足够认识,教师应借助现代多媒体,创设情境,便于小学生在情境内发散思维,在深层次解读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模仿文本写作方法进行练笔。特别是部分寓言体裁的阅读文本,教师应创设虚拟情境,指导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感知主人公情感的倾向,并启发学生改编故事,调动学生阅读后写作的积极性。

5.以说促写

课堂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加之小学生的积累较少,写作耗时较长,给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带来了较大挑战。口语交际与写作具有共通之处,均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为了在课时内完成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带动写作。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辩论中纠正学生的表达问题,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层面达到“完整、连贯、明白”的要求,为后期练笔提供助力。

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策略

1.以课文为依托

课文大多是独立篇章,部编教材的编排依据是人文主题或文体,精深探究可以发现文章中有精妙的构思。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系统梳理教材中的课文,确定适合开展写作训练的篇章,设计续写、仿写等训练形式,为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提供依据。

(1)课文续写训练

课文续写训练指在原文基础上对现有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精读、深读文章是学生顺利完成续写任务的前提。在精读、深读文章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原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主旨,在叙述视角与人称不变的前提下,围绕中心事件发挥想象力自然延伸故事。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的主人公闰土是较为典型的人物,他在少年时期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富有活力的少年小英雄;在中年时期,则是思想封建、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典型农民。故事的最后是,“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些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再次见面,少年闰土变成了中年闰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续写少年闰土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中提升表达能力。

(2)课文仿写训练

课文仿写训练主要是结合表达所需,模仿课文词语、句式、段落或篇章。仿写训练是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将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因此,教师可以教材为仿写样板,带领学生研读范文,着重学习范文的结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技巧,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范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展模仿练笔,让学生拓宽阅读与写作视野,产生感性认识,提升读写素养。比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语言生动形象,展现了活泼伶俐的燕子形象。教师可以选择开头句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可爱活泼的小燕子。”要求学生模仿写作。在模仿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周边的动物、植物,学习和借鉴遣词造句手法,并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描写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描写片段或者巧妙过渡段,如第二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确定段落后,从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对称美着手分析,让学生仿写,在仿写中感受语言美、形式美,实现知识水平的横向迁移。

(3)课文评写训练

评写训练主要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表达阅读感受,是阅读的进一步补充,包括圈点批注、评價议论几种形式。圈点批注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文本中的描写片段或精彩段落,在空白位置写下点评,允许学生自由评价,并鼓励全班学生交流,为后期写作积累经验。评价议论则是在阅读后,师生交流个性化感想。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师可以预留一定的交流时间,让学生评价周瑜的行为,并用文字总结。有些学生认为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贤人、为人阴险;有些学生则认为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将相同观点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和其他小组的学生辩论,由专门的学生记录辩论过程,最终总结成评论文章,丰富学生的表达体验,为读写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

(4)课文改写训练

课文改写训练主要是借助课文材料,在课文主旨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表达方式,包括改写体裁、人称、文体等。比如,部编教材安排了多篇诗歌。诗歌具有语言精练、情节跳跃等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理解原作品内容与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语言特点与构思,连接跳跃之处,以记事抒情散文形式表达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雨初晴时山村美丽的风景,完美地融合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浣女归来的喧嚣声、渔船穿过荷花的水波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简洁的古代诗歌语言转化为散文语言,在改写过程中深刻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达到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的目的。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作者采用第三人称,以神机妙算的“神”、草船借箭的“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草船借箭的原因、草船借箭的准备、草船借箭的过程。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回顾过去、预测未来;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下,叙述者需要亲自参与事件过程,根据叙述人称的差异,故事呈现的方式也有一定差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我”,以“‘我’以草船借箭”为主题写作,在练笔中深入阅读作品,获得更加独特的阅读体验,为其他名著的阅读奠定基础。

2.以写作为杠杆

写作教学至关重要,部编教材写作板块包括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均有对应的写作任务,为写作杠杆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依据。以写作为杠杆,可以延伸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的空间,丰富阅读与写作训练的形式。

(1)课内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存在差异的目标放置在同一空间,依据统一标准区分目标的相同点、差异点。具体到写作层面,主要表现为指导学生对比自身与作者的差异,明确自己的不足,进而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有针对性地了解课文知识,延伸思维空间。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师可以摒弃常规的先阅读范文再写作的方式,而是教授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写作。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教材中单元写作范例《祖父的园子》。很多学生急于了解自身不足以及纠正方法,所以阅读兴趣较浓。《祖父的园子》本质上是小说,文本紧扣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完成了“眼中园”到“心中园”,再到“梦中园”的转变。特别是在描写环境时,文本从花园大、色彩艳丽、万物自由几个层次写起,为借景抒情手法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在写作练笔基础上分析课文范例,可以加深学生对借景抒情手法的印象,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课外延伸

阅读是知识内化的吸收过程,而写作是知识外化的过程。阅读可看作是写作的源泉,有益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开阔视野,奠定写作能力转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课内写作专题为依据,指导学生向课外文本延伸。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缩写故事”,若学生对“缩写”理解不到位,写作会出现内容干瘪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专题要求,指导学生阅读大量故事,促使其对故事缩写产生深刻认知,如《三国演义》《城南旧事》《东周列国志》《伊索寓言》《青铜葵花》等。以写作专题为杠杆的课外阅读具有形式自由、内容多彩、过程开放的特点,可以扩大视野,激活创造性思维,为将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提供依据,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教师应文本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