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背景下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23-04-27 21:31徐婧宇姚永晨孙晓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走出去人才培养

徐婧宇 姚永晨 孙晓蓉

摘 要:“讲好安徽故事,传播安徽声音”。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大了安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与贸易往来,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文化外宣翻译人才是提高安徽文化传播力的重要动力,目前安徽省在文化外宣翻译方面的成就累积越来越多,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安徽省应该对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各大高校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安徽文化的对外发展。

关键词:“走出去”;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15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发展多样化趋势持续上升,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竞争也日益增长,文化软实力已经变成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占据相当关键的地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安徽文化拥有极强的地域性。其内容深厚,特点鲜明,深刻揭示了东方社会文化的奥秘。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推动安徽文化更好地传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助力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积极参与“走出去”文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推动安徽省不断扩大的对外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团结中外朋友共同推动安徽文化对外宣传工作。

1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内涵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五届五中全会上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又于2002年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正式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逐渐完善“走出去战略”。之后,文化部出台的《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在未来5~10年内,推动我国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国家,走向世界。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各国人民理解和接纳中华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传播本质上是不同价值观的传播。理解和接纳一种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在于理解和接纳它的价值观念。这种方法的直接目的是让其他国家的人们理解和接受中国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中华文化化在世界中传播发展中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可以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成功搭建具有中华文明背景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增强中华文化话语权,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共识与谐和发展。

2 安徽独特的地域文化

吴头楚尾,徽风皖韵。安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流贯了全境的长江和淮河,将全省自然地分割成淮北、江淮和皖南三个地区,这样从南到北的巨大跨度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安徽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同样也造就了安徽文化丰富的多样性。皖北淮河文化、皖中江淮文化以及皖南徽州文化三大文化圈各自差异,却又逐渐汇聚融合,相互交叉染指,而安徽与其他省份对外对内的人口迁移与相互影响又使得安徽文化具有明显的交融性与包容性,安徽独特的地域文化由此显现并逐渐发展。

3 安徽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个性化内容开发为重点的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站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移动交互平台等一些新型媒体介质让传播超越时空限制,文化不再被民族和国界所限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实施积极外交战略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媒体的进步和外交政策的支持相当于一个较为平等的交流平台,支撑地域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契机,让安徽文化对外宣传进入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时期。近年来,安徽省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安徽地域文化也逐步走向了国际。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下,安徽省坚定文化自信,以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为目标,不断推动浸润本土特色、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文化走向国际。在政府外宣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魅力安徽》外宣专版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刊发,多种形式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良好。安徽文化外宣翻译方面的成果累积越来越多,在提高地域文化国际传播力的道路上,安徽一直在努力。

3.1 安徽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3.1.1 外宣翻译人才严重短缺

虽然安徽文化对外宣传翻译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调查发现,目前省内高端翻译人才特别是外宣翻译工作的领军人才严重短缺,能够单独完成翻译工作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安徽文化作为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之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但因为紧缺既精通外语又精通安徽文化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迟迟无法将安徽文化推向世界。同时,部分优秀领军人物年事已高,因身体状况等原因已无法再承担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著作翻译、审定等工作,而新一批年轻的翻译队伍尚在建设中,外宣翻译行业的新陈代谢速度已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安徽文化外宣翻译工作迫切需要注入新力量去为其增添新的活力。这也是安徽文化外宣翻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培养一支专业且优秀的外宣翻译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3.1.2 外宣翻译能力不足

从现下时代发展的状况以及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求来看,高端人才依旧是翻译人才队伍的中流砥柱,在文化外宣的重大翻译项目中承担着高难度的工作。然而,目前安徽省内设有全国MTI翻译硕士的院校只有10所,双语翻译硕士语言类别有英汉、日汉、法汉、俄汉、德汉等10余种,复语翻译硕士语言类别仅有俄英汉、法英汉、德英汉、西英汉等几种,而口译硕士、笔译硕士以及口笔译硕士的数量也较为欠缺。而且,关于法律翻译、商务翻译和传媒翻译等的口译和笔译专业的具体翻译分类也并未包含所有学校,省内的翻译人才队伍尚未达到高端水平,人均基础还比较薄弱,能够胜任高难度翻译工作的人才更为缺乏。安徽文化想要更好地“走出去”,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有高要求和高标准,必须以最精准的翻译和最贴近的表达向外输出省内的优秀文化。但在翻译过程中却常常出现专业词汇不准确、汉语式翻译严重、必要理论技巧掌握不扎实等问题,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建设任重道远。

3.1.3 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欠缺

在“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东亚、南亚、独联体等数十个国家,更是包含了英语、德语、俄语、日语等多种语言。但当前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建设出现了偏向性问题:大语种翻译人员普遍,小语种翻译人才寥寥无几。不仅仅是翻译人员的偏向性,师资力量和培养机制也不够完善,此外,随着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文化外宣翻译受到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但目前我国的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非通用语外宣翻译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所包含的语言面暂时接受不了如浪潮般袭来的翻译需求,语种资源的短板逐渐显现,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数量少,且大多无法有效切合现实翻译需要,显现出了两极化的走向偏差。

4 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4.1 重视外宣翻译人才培养

迄今为止,在安徽省,有阜阳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及安徽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拥有翻译本科专业。另外,有6所高校获批翻译硕士专业。但是,这些高校的翻译专业大多都是英语专业的衍生。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显示,拥有翻译硕士专业的6所高校研究方向均以英语笔译为主。这几所高校并没有开设文化外宣翻译专业,这就导致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的稀缺。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着重培养文化外宣翻译方向的人才。

4.1.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文化外宣翻译人才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优秀的文化素养。各大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也要注重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将他们培养成更全能的人才。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要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相适应,需要高校明确文化外宣翻译教学的本质目的。其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外宣翻译能力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将安徽文化与学生翻译水平联合的首要前提。

4.1.2 创新教学手段

新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对文化翻译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化翻译教学实践中,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微课、多媒体教学、外教授课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在翻译教学中也可以穿插安徽文化故事,让教学不再受书本的限制。学生运用别国语言讲述安徽故事,既能了解安徽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又可以提高文化翻译水平。

4.1.3 开发相关课程

目前安徽省内各大高校翻译发展的障碍之一就是课程设置。高校应该立足于安徽文化发展的现实与需求,密切联系翻译产业,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以文化知识、翻译专业知识为基础,建立一套体现本土化特征的课程体系,将文化的口译及笔译教学作为课程的重点。在课程与学分的设置中要有侧重,首先要侧重于汉译英。安徽文化翻译人才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汉译英人才这个方面,所以人才培养必须以汉译英为主。其次要侧重于开设文化相关课程。翻译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高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因为该校所在地为安徽淮南,其翻译专业可以开设与《淮南子》文化相关的翻译课程。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西汉哲学巨著《淮南子》就出自淮南,安徽理工大学可以设置“《淮南子》互译”等文化翻译课程。淮南也是著名的炭之都,该校还可以以煤炭文化为基础,设置“安徽煤炭互译”等“本地化”翻译实践课程。

4.1.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文化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师资队伍。为了能让高校文化翻译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部署,首先老师要熟悉安徽文化,了解安徽省对文化外宣翻译人才的要求标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扩充专业知识。高校应当对专业老师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等加强老师之间的合作沟通,便于老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明白自己的职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另外,学校也可以聘请高水平的外校老师或者文化翻译界著名学者以开展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2 打造专业的文化外宣翻译团队

4.2.1 提供政策支持

外宣翻译作为一项典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专业化、实践型、标准化等特征如果得不到国家层面的统筹与规划,缺少政府相关方面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将很难在当前各大文化产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安徽政府应当更加重视文化的外宣翻译,给予政策上的实际的支持,切实保障省内外宣翻译人员的个人权益和法律地位,为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现有专业翻译人才的缺失。并且要将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作为政策尽早落实,将其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以更加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多方位高层次地提高专业外宣翻译人才的语言能力、管理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资源应用能力等,以此打造出一支专业精良的专属性外宣翻译人才队伍。

4.2.2 加强实践,校企协同育人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中,学生的关注力重点集中在学分、考试与毕业上,教师的着重点也偏向于学生的成绩与课堂表现,二者都忽略了高校学习的本质。想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必须在原有的教学上实现创新,将实践应用作为优先考虑的点。高校可以采用定向培养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学校负责专业课程上的教学,企业负责毕业后的专业对口就业安排,学生负责明确自身能力与定位,最大程度展现自己的优势。三者联合构建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专业外宣翻译人才队伍的打造提供有效支持。

5 结语

中國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安徽文化的外宣提供了方向,安徽文化的传播拥有广阔的前景。在传播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外宣翻译人才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严重短缺。在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掌握新型的教育方法。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培育出高质量翻译人才。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培养安徽文化外宣翻译人才事业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虽然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需要国家、地方、个人等多方协调,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利英.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4,(23):186188.

[2]王毅聪,张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安徽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新机制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6469.

[3]梁娟.“一带一路”讲好陕西故事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4):9596.

[4]乃瑞华,王明明.复合型文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为陕西经济发展培养专业翻译人才[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45+48.

[5]梁旦.新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探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5,28(04):152154.

[6]邓安安.“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中国茶文化走出去的翻译人才培养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04):3637.

[7]王虹,罗慧芳.新时代中国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外文研究,2021,9(03):9397+110.

[8]杨宁.皮革商贸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J].中国皮革,2021,50(12):1821.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走出去人才培养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