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

2023-04-27 08:18杨芸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杨芸

摘 要: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作为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教学面广,学生人数众多,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以“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实践为例,阐述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从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与手段、考核机制等方面介绍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守好了电工课程这一段“渠”。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81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做到克己复礼,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1 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

1.1 课程思政意义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电工理论知识传播、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养成等任务。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学生初入校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处于思想成长的不稳定阶段。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显现出如下问题:自控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缺乏目标,生活迷茫;缺乏自信,内心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弱,沟通表达能力弱等。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深入梳理“电工技术应用”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提炼课程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使其如盐化水般地融入日常教学,在无形中为学生指明方向、给予力量,是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

1.2 课程思政目标

根据《纲要》中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并认真研究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电工课程思政目标: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四个自信”,建立正确“三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引导学生找到读书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无私奉献、安全用电、遵规守章、认真负责、节能环保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2 课程思政具体实践

2.1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如果教师从心底里关爱学生、一身正气、学识渊博,以身作则,学生自然会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因此,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才是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大部分工科老师在人文、历史、哲学等方面积累不够,缺乏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在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引经据典,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能力稍显不足。只有坚定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在关注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扩充知识量,提升文化底蕴,才能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本领。

2.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具有思政元素丰富饱满、内容多元、厚重密集的特点。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将视角拓宽,不仅局限于教材,而是着眼整体课程,也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经认真梳理,深入挖掘,主要可按以下几种情况分类:

(1)人物类,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工课程本身涉及到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如伏特、安培、欧姆、赫兹、爱迪生、特斯拉、奥斯特、法拉第等。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引出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探索的艰辛,学习他们敢于探索、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很多发明创造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多年的认真工作中萌发的。例如,在讲到“数字万用表的使用”这一任务时,可以以英国邮政工程师Donald Macadie发明第一台万用表的故事为案例来导入。1920年,当他在电信线路上工作时,因为需要携带一大堆不同的工具而感到懊恼,所以他发明了一个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工具,当时被称为安伏欧万用表(Avometer)。后来,他将设计的Avometer转让给自动绕线和电气设备公司(ACWEEC,建于1923年),当年就变成商品销售了,自己也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Donald Macadie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自己多年的工作积累,并且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大发明家离大家并不遥远,只要肯用心钻研,敢于挑战,都有可能成为发明家,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甚至名垂青史。

(2)规则类,建立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实训室规章制度、安全用电规范、接线工艺规范、读图绘图要求等,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安全用电、规范操作、严谨细致、守时守信的职业责任意识。

(3)实践类,磨练意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环节在电工课程中占据一大半的比例,如万用表的測量、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三相负载的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控制等。这些项目都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理论内涵,真正体会到安全用电、规范操作、节能环保、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磨练中锤炼意志品质。

(4)产品类,提升自信。课程中涉及到大量产品或工程项目,如电力系统、新型发电站、电工工具及仪表、开关面板、低压电器等,要让学生明白,这些产品最初虽然都是由外国人发明创造的,但这是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能说明中国人不如外国人,而且现在很多国产品牌已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市场占有量巨大。20年前,西门子、施耐德等低压电器品牌稳居国内市场前列,而如今公牛、德力西、正泰等国产品牌已成为国人的首选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目前已高居全球第一。2022年5月26日,我国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产,也是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主设备均为国产首台套。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品牌自信。同时也应引导学生看到我国产品与发达国家产品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学生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经验类,纠正问题。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差异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进入教室就开始玩手机,直到上课铃声响起,甚至需要老师提醒才会放下手机。教师应以身作则,不能抱着手机到最后一分钟,可以提醒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回顾一下上次课的内容。又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划重点的习惯;不会做的题目等老师讲解完还是一片空白,没有认真记录;字迹不端正,画电路图不用直尺;课后没有复习、预习等习惯。老师对这些情况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将古代先贤总结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告知学生,并时时提醒,常常督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2.3 思政融入的方法与手段

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启发,做到能动地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地注入、移植、揳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思政元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些思政点适合直接讲解,有些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有些需要学生自行搜索进而体会感悟,有些必需要通过实践后才能领悟,有些在课堂进行有些在课后进行等。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直接讲解。在自编教材中,每堂课的开始增设了思政小课堂,内容主要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及当代先进人物事迹等,目的是时常提醒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光阴,不畏困难,努力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由老师直接讲解。

(2)完成思政报告。在学生作业中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完电力系统这一小节之后,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史及感想ppt制作”。在完成“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这一项目后,学生需完成作业“我国灯具的发展变化及感想ppt制作”。通过完成这些开放性作业,不仅拓展了课堂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信息筛选、思辨、ppt制作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的梳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案例教学法。如讲到绿色能源时,播放抖音热门视频“2022夏四川极端高温”,要求学生谈谈感想。学生都是今夏极端高温天气的亲历者,感受非常真切,节能环保、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学生在发表感想的时候也是情真意切,他们在后续的实训操作中也确实较往届更节约材料。

(4)个人总结。课程组在自编教材上增设每堂课的思政目标、非专业能力目标及学习日志。课前,学生需明确本次课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课后,对照标准自行打分,并在学习日志上做好总结。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鼓励学生至少做到“一日一省吾身”,充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当天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5)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形成混合式教学合力,在课程思政上实现“线上线下同心圆”,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线上教学平台采用“学习通”平台,存放一些视频资源。例如,课程组将实训室规章制度、安全用电规范、接线工艺规范等条条框框制作成微视频,存放于线上平台,微课既形象生动,还能反复观看,这样就避免教师陷入说教模式,引起学生反感。除教学平台外,教师可利用QQ群适时给学生分享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电影、纪录片、社会热点视频等,切实将各种大道理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4 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的思政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的变化具有长期性,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无法体现思政目标达成情况,因此,考核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同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即高职院校各班级人数较多,平均每班有50人左右,过于复杂的条款不便于实施。因此,学生的期末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学习通上成绩占60%,月考核表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20%。

学习通上主要包括各项活动的分数,大部分活动成绩由系统自动生成,主题讨论由老师打分,分组任务则由老师打分和组间互相打分两部分构成,最终成绩全部由学习通统计,学生可随时查看自己的成绩。

月考核表共4张,从9月份到12月份,每月一张,完全由学生自己打分。每个月的考核内容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及思想认知的变化略有不同。学生对照表格打分后上交,方便老师统计。同时,老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

期末考试由两部分构成:一半为理论知识考查,在学习通上进行,系统自动给分;一半为操作考试,线下教室进行,完全由老师打分。

无论是师评、自评、还是小组互评都应考虑3个方面因素,即思想认知、专业能力及非专业能力。

3 教學成效

思政教学的成效因人而异,在有些学生身上或许是比较快速的,有些学生就来得慢一点,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变化,这些现象是正常的。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这需要全课程的参与,需要全体教师、全体父母、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从整体来说,成效是比较明显的:

(1)学生的目标性和进取心增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期初,多数学生认为自身的自控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社交能力弱,对大学生活和人生感到迷茫,非常需要老师的引导,为他们指明方向。学期末,多数同学的目标逐渐清晰,找到人生的意义,阅读的数量增多,转本愿望强烈,且养成一日一省吾身的习惯。

(2)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转变。注重朋辈之间的积极影响和身边先进同学的带动作用。通过宣传优秀团队奖及个人技能之星,起到十分显著正向影响效果。在守时、上课等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方面,通过在教室内设置公告栏,发挥师生全员监督的作用,上课迟到和违纪学生人数明显减少。

(3)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思政融课,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个人使命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用电、规范操作、节约环保、工匠精神、质量效益、7s整理等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信息搜索、归纳总结、沟通表达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能力。

4 结语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中,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主线,发挥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尝试通过基础知识传授、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技能培养、道德情操培育四个维度齐头并进,助力机电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要做好课程思政,教师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很多细节需要考虑。课程思政之路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积累,久久为功,唯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08).

[3]王思涵,陈宗颜.大学地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以“地貌學”课程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2,(06):15.

[4]高玉龙,陈艳平,何晨光,等.“随机信号”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5):1215.

[5]宋秋云.高职人文素养课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文学里的大运河文化”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04):4652.

[6]陈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5):5256.

猜你喜欢
电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的应用研究
关于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