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居委会、村委会”教学设计

2023-04-27 06:21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景山实验初级中学校舒红良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主群众基层

文/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景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舒红良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走进居委会、村委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学习内容。本框的特点是:一方面延续“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两个主题单元的知识脉络,展开“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主题单元内容、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进居委会、村委会”,以全面理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何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多在学校与家庭中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对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比较陌生,对于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的性质、产生、职能、监督、意义等也不是很了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有利于增强其亲近社会的意识行为,加深他们对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了解,使其进一步理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三、教学目标

1.明确基层民主制度离不开党的领导,居委会、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增强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2.了解居(村)委会的性质以及与基层政权的关系,由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

3.深刻理解居(村)委会的产生、职能、监督等相关内容,从而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4.深入理解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居(村)委会的产生、职能、监督等相关内容,使其明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1.布置第1组(走访小组)任务:走访居委会,对居委会书记、主任进行采访并录制视频。

2.布置第2、3、4组(调查三小组)任务:分别对父母、邻居、社区工作者进行社会调查,围绕“你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成员是如何产生的?”“你认为居委会或村委会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你参与过哪些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组织的活动?”等议题,开展调查。

(二)课堂互动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所在地区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名称并谈印象。

学生写下自己所在地区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名称,然后谈谈自己对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印象。

环节二:深入探究

议题一——居委会、村委会与党组织的关系

活动一:视频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走访小组拍摄的视频《居委会书记、主任访谈》,提出问题:居委会为什么有书记?书记与主任是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理解党组织的领导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前提,并进一步提出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是基层民主制度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基层民主制度离不开党的领导,居委会、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也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

议题二——居委会、村委会是不是国家机关

活动二:小小辩论

教师抛出辩题:居(村)委会是不是国家机关?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来辩论。

学生通过辩论,进一步明确,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它们与基层政权(国家机关)的关系由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促使其主动了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两法为基层民主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

议题三——居委会、村委会保障居(村)民自治

分析钩藤的总离子流图,发现相对于空白组,实验组在3.59、4.22 min处离子流峰强有较大的增强,因此可以推断这几个离子流峰相对应的化合物应该为与酶结合的化合物,为AChEI。质谱分析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6(3.59 min)、384(4.22 min)。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检索钩藤的化学成分,查阅对应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546对应的化合物为3-二氢异卡丹宾或者3-二氢卡丹宾;相对分子质量384对应的化合物为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或异柯诺辛(表1)。

活动三:镜头聚焦居(村)民自治

镜头一:某社区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大家推举候选人。

镜头二:最近某社区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车主把车停在了社区健身广场上,引发健身居民与车主们的矛盾。居委会组织居民代表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镜头三:某社区居委会主任在居民会议上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并接受居民监督。

教师播放以上反映基层群众自治管理方面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

之后,教师展示教材中关于双桥村村民议事会通知的图片,带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学生,启发他们从案例中学习农村村民如何自治,如何保障自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学生谈感受,并思考作为社区的一员应该怎样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活动四:调查成果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三个调查小组课前分别对父母、邻居、社区工作者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结果,分析总结,并在课上分享交流,从而认识、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课前的采访成果,组里其他成员可以补充。(2)针对某小组分享的内容,其他小组成员要进行交流讨论。(3)教师适当追问,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成员如何产生?居委会或村委会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居委会或村委会要接受谁的监督?你是否参与过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的活动?

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意义。

【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了解。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其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可有效增强其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与能力。

议题四——居委会、村委会对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

活动五:小小悬念

教师使学生假想,如果没有了居委会、村委会,那么社区会怎样?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目的是让其充分认识到没有居委会、村委会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共识,即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具有优越性。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居委会、村委会对于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充分体现的全过程民主、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环节三:归纳提升

环节四:运用拓展

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作业:你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或者村庄建设有哪些好的建议?写一份建议方案,反映给居委会或村委会。例如:垃圾分类处理难、停车难……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还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通过课前的采访调查、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确保了他们参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在讨论探究、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达到积极践行的价值效果,从而增长智慧、涵养品行、增强意识、培养情感。

猜你喜欢
民主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