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探讨

2023-05-01 22:45高建锋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养游戏

高建锋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格与关键能力。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体育游戏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初中学生更能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与娱乐。其次游戏能刺激学生好奇心、激发体育兴趣、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再者体育游戏集教育与游戏于一体,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最后体育游戏可以把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相结合。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对体育教育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对体育游戏进行良好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实际开展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满足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相应学段的教育后,逐渐形成的满足个人终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一个有关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需要的综合体,指向于过程,注重学生对自身发展过程的体悟而不是结果向。同时核心素养具有稳定性和开放性,发展性的双重属性,它是伴随着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个体适应能力的过程、未来社会推进终身学习,获得全面发展是根本保障。核心素养既能促进个体发展又能帮助塑造良好社会。

2 体育游戏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2.1 教育性

核心素养指学生自身具有的与个人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要能力,它凸显了个人修养等等,更关注个人发展、团结协作以及实践创新。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这一能力的最佳时期。体育游戏的产生恰好是为了学生在成长中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做事能力和心理而强调教育。教师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教育启发,比如开展合作类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体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性意义。

2.2 多样性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长大了,以及青春期来临了,老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时就应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了,加上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以满足各个阶段的学生。如果青春期学生向往独立自主、有自己主观意识的话,那么此时教师就应该选择互相协作、学生之间以交流沟通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体育游戏,它既能满足学生青春期的需要,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提高集体荣誉感。

2.3 趣味性

体育游戏具有参与性、规则单一等活动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这一趣味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迅速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既放松身心,又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体育游戏的类型很多,比如“长江黄河”的游戏,老师让学生们在玩得过程中锻炼反应能力,把“玩”和“教”相结合,同时,倡导“健康是第一位的,幸福是运动”的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游戏。

2.4 智力性

体育有可以发展学生智力等特点,游戏本身也是对学生脑力进行锻炼的一项运动,尤其是体育游戏要求学生全心投入心地投入。因而,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时需要创建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各式各样的体验,如“指部位”游戏、“夹足球”游戏、“拉人的角力”游戏等等,并在条件成熟时尽情地做着游戏,既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反应能力,协作能力等等,又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有发展智力的作用。

3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现状

3.1 教师对于体育游戏教育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有相当部分初中已經开始关注体育教育问题,然而体育教师利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体育游戏来改革传统体育课堂时却无法做到恰到好处、充分了解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效果,以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思维与习惯。由于教师体育游戏意识的局限,体育游戏无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起到锻炼与培养学生正确体育锻炼观念的效果,无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

3.2 比赛时组织形式比较失当

就体育游戏教学而言,它是一项富有创意和主动性的活动。它是通过组织结构的确立,使关系清晰,各司其位,并要求各成员间互相配合,通力合作来进行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复杂而周密。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直接影响着游戏目的性,安全性等方面。由此造成了体育游戏优势智能得到了开发,但也要确保课堂教学中最为根本的行为规范。一些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时,忽视对学生进行管理,造成课堂纪律散漫现象,影响了学生体育游戏教学效果,严重时甚至会由于学生游戏行为不规范而引发意外等问题。所以,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严格地组织起来,而组织管理工作又是搞好体育游戏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3.3 体育游戏的内容没有新意

体育游戏比统一,刻板的体育课程教学更加灵活,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方面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当前初中体育教师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课堂中,但无法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部分原因在于体育游戏的内容不新颖。教师喜欢并选用的体育游戏都是些陈旧老套,放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并不喜欢的。除此,体育游戏的内容也千篇一律,不同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不同的喜好,但同样的体育游戏应用于课堂时却需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这样极易造成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抵触心理,同时也无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难以促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3.4 体育游戏的应用缺乏针对性

体育游戏应用针对性不强,这也是导致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无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因。体育游戏原本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身心锻炼作用,但缺乏针对性的体育游戏非但没有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锻炼知识,会使学生对于体育游戏毫无兴趣,对于课堂学习主题起不到推动作用,一节体育课结束后学生所学知识寥寥无几。而体育游戏在使用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未能按照体育游戏所扮演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例如,一开始在课堂上无法利用具有热身功能的体育游戏来为学生热身,课后体育游戏又无法达到帮助学生休闲的效果。再加上上课中间时段所开展的各个环节体育游戏间缺乏目的性,和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无法实现对学生针对性的锻炼。

3.5 比赛缺乏安全管理

体育游戏具体实施过程比较困难,并且对于学生运动强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确保体育游戏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应该促进教学安全管理工作。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体育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运动量。做体育游戏前请同学们做一些准备活动,防止抽筋和扭伤。此外当需要使用体育教学器材,器械时更应该提高警惕,老师应该对器材,器械进行综合检查,避免对学生安全构成威胁。

4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策略

4.1 以兴趣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对于语文、数学这些专业科目而言,体育学科自身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由于体育在室外课堂上进行,不如室内课堂氛围沉闷,所以学生也就不用一直去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了。因此,体育教师需把握这一特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让学生更加关注体育,产生参与该课程和利用游戏提升其人文素养的积极性。如可设计看单词的模仿游戏。由老师给一位同学出示一句话,同学们仿照话语的含义,然后另一位同学根据成绩推测出这句话的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对局的方式进行猜词活动,看看在指定的时间里哪个组猜对了词。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形式,很符合中学生有趣好动的本性,很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激发中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与传统体育教师所采用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较,若能把待学生体育知识或者训练任务与有趣的游戏活动巧妙结合起来,进而能够大大提升体育教学中知识趣味性,这也同样能够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吸引注意力,激发其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对应的体育教学效果将得到显著增强。更关键的是这种以体育游戏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让中学体育教学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中体会快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其他良好人文素养,具有传统说教式或者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极大优势。

4.2 丰富教学方法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在本应该比较活跃的体育教学课堂上,学生无法体会到教学所带来的神奇之处,也无法认识到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巨大意义。传统体育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在第1个阶段,体育教师带着学生进行跑圈活动来为学生预热。第2阶段,体育教师对学生做完热身活动后,给学生做相关动作示范和学生模仿动作。第3阶段,基础动作教学之后,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并不具有更大的含义,一方面,学生仅仅模仿老师的动作很难使他们真正领会动作要领,学生无法从这个环节上体验体育教学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过分强调自由活动的时间,有的学生把体育课程与自由活动课画上等号。在上述问题影响下,学生们很难学到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技能,学生们无法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出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为此,教师需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过程中养成更高质量的创新精神。

以初中篮球课堂教学为例,传统教师通过给学生演示投篮动作来使学生学与练,而学生则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规范的投篮动作,然而,学生在实战中将球很难投到篮筐里去,这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实现,有些学生会在重复实践的过程中,认为体育教学枯燥。在此基础上,教师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投篮动作后,把他们划分为2个数量相等,男女同组,组间举办篮球投篮比赛时,由老师担任裁判,记录不同组同学的成绩和投篮准确率。同学们在投篮游戏带动下,可以更主动地投入地投入到投篮练习中去,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关注点也就由投篮动作变成了投篮准确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投篮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引导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喜欢上体育教学活动。

4.3 增强多动,提高科学精神素养等

核心素养从素质与能力的层面上体现了它的功能,因此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掌握。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多多练习和操作,从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又要强化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的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基本认识。教师要重视体育游戏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心动的,手动的,脑动的,口动的”中掌握新知识,发挥内在潜能,提高科学精神素养。想要使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体育游戏感兴趣,那么老师就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去指导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游戏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所在。例如男生与女性的差异性使她们所喜爱或有兴趣的比赛多相同,而男生则喜爱篮球,足球以及其他一些浑身都是动作的激烈性比赛,女人更喜欢健美操,瑜伽之类更文雅的比赛。此时需要老师们耐心地追问或者友情的融入,逐渐使学生们对游戏产生热爱之情,从而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他们在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素养。

4.4 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游戏教学中

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着力点,不管是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层面上,还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上,都具有积极意义。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既要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推动体育教学活动更契合当下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充分发挥出德育教学的作用,时刻都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初中体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进行这一教学的时候也需要符合现行的体育教材和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玩一些有培养团队精神价值的活动,比如二人三足。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使得肢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让同学们学习到怎样和别人一起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助初中体育课堂教育这一平台得到沟通能力,互助能力等等方面的增强,继而促使他们在运动能力得到增强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德育思想素质。

4.5 以课程内容为依据,精选游戏主题

教师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主题使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内容、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合理选择游戏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游戏教学模式。当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于游戏内容理解程度。

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与“跳跃”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选择学生较为喜爱的“跳方格”游戏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事实上,许多同学从小就玩过这样的游戏,它是在地上画几个方格,叫同学们捡起小石子,丢进格子里,作案顺序跳。老师要求学生在以前游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丢入固定方格后,老师要求学生用加减乘除乃至开根号等方法说位置而不直接说。学生可以在锻炼中计算,这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锻炼能力,使他们在锻炼中不断调动思维,增强记忆能力,继而能够在复杂的运算之中使自己的各种素养得到提高。

4.6 在鼓励性评价方式指导下促进学生责任素养发展

初中生自尊心较强,不能接受他人的指责,有时候甚至明知是他们的错误,却不愿意面对面地去认。基于这一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鼓励性评价来保护学习自尊心,并借助游戏来锻炼其责任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不同班级间进行足球比赛等,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协作的意义以及团队的真谛。

5 结语

总之,初中是学生正确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视,以游戏的形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調动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传授运动技能,还应该融入德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增强体育能力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体育学习理念。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养游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