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知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23-05-01 04:27吴红桃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理念体育教育

吴红桃

体育运动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意味着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小学体育教学和行知教育理念中的生活教育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将行知教育理念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基于此,在深入探究行知教育理念内涵,以及在小学体育课堂引入行知教育理念的意义之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都过于模板化,导致体育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渐淡化,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取不到有效的运动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能力难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制约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地把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从而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有效的借鉴,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1 行知教育理念概述

行知教育理念则深入融合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理念[1],并且在融合的基础上,该理念衍生出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教育理论,即“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具体而言,首先,行知教育理念对革新了传统教育方法,例如“灌输知识”和“模板化教学”等方法,而行知教育理念主要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生活时间中获取知识。其次,因为我国知识教育和实际生活关系逐渐变淡的情况,行知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主动带领学生去体验实际生活,将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最后,传统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实践方面给予的关注不够,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们虽然了解了体育理论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引入以“教学做”思想为主的行知教学理念,让所学知识为实际实践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行知教育去理念就是主张结合教育与生活的优秀思想,对于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应当深入了解行知教育理念,并将其合理运用于教学中。

2 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2.1 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将行知教育思想引进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使其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行知教育理念将生活教育作为其核心的教育思想,而这一思想可以有效促进国内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根据有关国内当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状态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仍然有少部分教师遵循着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这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2]。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进行创新与优化是有必要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引入行知教育理念,既可以为教学创新提供路径,又可以增添学生们感兴趣的元素,使小学体育课堂更具活力与热情。除此之外,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注意生活与体育的结合,可以做到充分了解当下学生们的内心情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2.2 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会将自己当做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在设计教学导案或是在选择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以自身为主体。并且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更加注重教学获得的成果,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没有得到充分关注。遵循以往的教学模式时,学生们往往都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的主體地位,以至于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一直提不起兴趣,甚至少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讨厌的情绪。而在教学时融入行知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改变教师们因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教师们在教学时也会更加顾及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利于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

2.3 提高教学质量

从小学体育课程本质而言,在小学阶段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其主要目的并非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体育知识,而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而言,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缺乏对学生系统的体育训练,以致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收获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体育小学工作时,根据学生们的情绪状态和当下教学目标,合理地引入行知教育理念,从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际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有充分的生活体验。

3 基于行知教育理念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3.1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认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当下的小学体育教学非常有指导价值。随着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民中的不断贯彻,新型的教学理念应当将专制理念排除在外,尽可能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避免学生畏惧教师的情况,让师生之间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3]。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更新自己教学观念,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改变学生以往对教师的刻板印象,进而营造欢快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动作不规范学生的呵斥态度,而应以温和的形象指导学生,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搜集一些视频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其观看视频的同时提问这些动物跳跃的特点是什么,并引出问题:“同学们青蛙跳跃时有什么特征呀?”学生们回答:“青蛙在跳跃时是后腿发力的。”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问道:“同学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可以跳这么远吗?”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自主纠正在立定跳远过程中的不规范动作。通过模拟练习和老师的交流,学生发现在立定跳远的时候,必须要双腿并拢,膝盖微微弯曲,双臂摆动,这样才能跳的更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促进其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3.2 以鼓励促进学生敢于行动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内心对于教师的鼓励和赞美比较看重。基于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此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做的好的方面,对于做的不好的方面及时给予鼓励,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期待,让学生在教师期待效应的想象下,渐渐提高对自己开展体育活动的自信心。

比如,在“荒岛集水”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前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用来搬运水的工具。在业余时间,学生们都在为他们的集水计划而忙碌着,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各种容器,有大的,也有小的,有塑料的,也有竹子和木头的。从这一点来看,表现出学生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手持白纸的学生突兀地出现在了一堆精致的容器旁边,引起了其他学生的质疑:“难道白纸还可以装水吗?”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肯定的回答,然后向学生提问:“一张白纸可以装多少水?”教师接着对那位拿白纸的学生讲解:“最好将白纸进行折叠。”在完成第二次的创作之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再努力努力”,这样能够起到维持学生自信心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敢于尝试。

3.3 从抱怨学生转向教师自省

有些教师抱怨学生的精力不足,喜欢玩一些小把戏,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交头接耳。其实,这不仅仅是由于学生们的天性过于活泼,还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比如上课方式不对,或者是准备不足,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4]。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这意味着教学环境因素、设施场地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学生学习效果不如意时,教师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也要及时的进行自我反省。

例如,在“定向运动”的活动中,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中开展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让学生处于五彩缤纷、形态生动、多变的自然界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勇气。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4 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他们在课堂中踊跃发言的勇气,并主动去探索、去创造。所以,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真实的教学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奋发图强,得到很好地锻炼,同时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反感程度。

例如,在教授投掷动作的这一节课中,老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被扔出去的树苗是什么样子的;在跳高时,老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跳高的高度和所需的设备。同时,在当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学习场景。此外,目前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大多学生都具备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垃圾回收,然后利用这些垃圾进行体育锻炼,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3.5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比较大,具有很好的模仿性,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缺乏自控能力,为了避免教师成为课堂中的“独角戏”,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越过障碍”的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解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之后,再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越过障碍?”“你是怎么做到的?”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提示:“如何在越过障碍的时候,既安全又快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中,老师所提的问题也“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同学回忆一下红军长征的历程,他们翻山越岭,攀登雪山,主动探索新的事物。此时,教室里的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同学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激烈地探讨,并向教师咨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6 创新体育教学活动,实行教学制度化

体育项目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们能够接受体育课程,其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教师而言,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既要将活动的项目与生活紧密结合,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中,既要强化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又要培养其博弈意识,从而使学校的体育教育走向制度化[5]。

例如,在制定晨练计划的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们留下自由活动时间,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拉练,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从不同的班级中选拔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定期组织体育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

3.7 注重整体,兼顾个体

由于自己的过去经验和认知有差别,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整体教育,还要注意学生个人的教育。把教学内容分为简单、普通、困难三个层次,点面结合,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6]。对于性格内敛、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知识竞赛,团队合作探究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学习、吸收他人的学习经验,这样,才能深刻地反思别人的观点,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了解别人。

比如,在教授“投擲”这项课程中,教师需要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掷纸飞机和投掷铅球,设置“如何把纸飞机扔得更远?”“如何把炸弹扔得最远?”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自主探究这些问题。随着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其思维也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学会团队合作,从而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得到提升。同时团队协作中也充斥着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变革,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逐步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创造”思想,对我国教育方式的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融入行知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入手,摒弃传统死板的教育方式,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来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洪生,杨冰.陶行知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6).

[2]顾婷婷.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如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4).

[3]郎宇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20:158-159.

[4]殷明.小学体育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探究[J].青年时代,2019:261-262.

[5]蒋任薇.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12.

[6]陈维佳.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价值研究[J].情感读本,2016:58.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安乐彝族仡佬族乡白宫小学)

猜你喜欢
理念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