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

2023-05-01 18:17杜德琴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家庭

杜德琴

高中阶段作为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的强调助攻。同时体育教学既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耐力,但是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促进价值,单纯依托校方单方力量远远不够,还离不开家庭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及促进,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家庭体育教育是激发高中学生体育参与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专门围绕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展开探讨。首先,明确了家庭体育及体育行为的基本概念,然后审视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家庭体育教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促进功效,明确了家庭体育范围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反思了家庭体育的发展困境,最后详细提出了如何发挥家庭体育优势,助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促进其体育素养的增强。

1 前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必须要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对扣牢。家庭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好比细胞和机体。家庭体育作为全面健康的核心保障,家庭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方面优势突出。体教融合背景下,對家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家庭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如何凸显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促进价值,是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 家庭体育

家庭体育作为与时代及社会不断发展加之人们思想转变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形式,当然也是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典型标签。20世纪八零年代学术界开始围绕家庭体育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但是至今没有形成相对统一权威的定义。总结专家学者对家庭体育释义的共识,明确家庭体育的概念,家庭体育首先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需要两名及以上家庭成员参与到获得感当中,充分应用属于自己的时间做好身体、技能练习,达到健体强身、满足爱好、获取运动技能、提升家庭和睦度的目的的文化活动。

2.2 体育行为

界定体育行为必须明确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是发展及改变呈现出渐进、连续的过程。体育行为本身也作为行为概念的基本范畴,显然体育行为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成熟。体育行为可结合具体行为本质细分为显性体育行为、隐性体育行为。笔者认为高中生的体育行为是高中学生借助学习及生活的闲暇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的行为,包括体育态度、认知、参与时间、参与频次、参与场所、参与地点、参与项目等一系列与体育运动关联的行为。

3 体教融合背景下家庭体育教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促进价值

体教融合背景下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的影响深远,家庭体育教育和体教融合的价值追求保持一致,即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全新教育背景下认真审视家庭体育的现实意义,可以立足于高中学生的本身需求及外部条件两大层面展开细致的论述。

3.1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增强

家庭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增强有明显促进,家庭体育教育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促进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高中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其家庭环境。推进家庭体育教育发展,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从当然家庭体育现状分析,高中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动机相当明确。首先,与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相契合,父母对孩子凭借体育获得的考试成绩比较重视,体育育人的功能未发挥到位;其次,部分家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为孩子提供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资源。但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过多的陪伴。体教融合背景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促进家庭体育活力的高效释放,稳固青少年体育发展根基离不开家庭体育教育的强大助攻。

3.2 助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家庭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牢牢把握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仿真,源自于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全面发展一定要立足于契合广大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需求着手。首先,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对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有明显促进;其次,家庭体育教育发展对高中学生体育及智育的协调发展有明显促进,很长时间以来受到体育及智育矛盾夸大的影响,使得社会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认识存在明显误区,因此必须立足于科学视角做好其原理的阐释及理解工作,对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充分说明,体教融合政策的落实,使得国内方面对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工作愈发深入。

3.3 提升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

家庭体育参与到高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有助于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目标的高效达成。家庭教育发展对高中学生人格健全意义深远,对于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明显促进。家校社合作本身也是体教融合目标落实到位的保障,是高中体育教育工作高效展开的保障。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防控期间,家庭体育更是迎来了发展新高峰,家庭依托线上体育健身app掌握更多训练技巧,在父母的带动下,高中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发展特征,落实家庭体育教育,发挥家庭、社会、学校对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助力协同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3.4 开发体育教育资源,释放办学活力

家庭体育对于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办学活力的释放有明显促进,体育教育资源涵盖的内容丰富,例如体育知识技能认知、科学化指导、场地器材等等均包含在内,很多家庭缺额发完善的家庭体育教育资源,家庭体育教育的展开还是依赖于校外培训机构及共同体育场所,如果可以把家庭体育教育的促进价值发挥充分,那么对青少年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现实意义显著。一方面,家长对体育教育有了更广泛的认知,了解的体育信息更广泛,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高中学生的体育知识及技能接受范围进一步扩大,使体育教育软件资源的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家庭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尽可能地配备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使得家庭成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二场所,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空余时间,多给予孩子陪伴,陪伴其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4 家庭体育氛围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具体影响

4.1 家庭体育态度的影响

家庭体育态度对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台布与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成呈正相关,即家庭体育理解水平、认知水平及体育价值观非常关键,对其他因素作用的发挥起到很好的带动、调节及管理作用,父母对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持肯定、支持、鼓励的态度,可以调动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4.2 家庭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

家庭体育锻炼方式对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起到积极影响,相关分析研究显示,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对学生体育行为起到的影响显著,令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如若缺乏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那么高中学生表现出消极的体育行为,参与体育活动时表现为态度懒散、消极、随意甚至抵触。

4.3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影响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一大因素。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念也悄然改变,家庭条件与选择内容的丰富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家庭条件越好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越丰富,家庭条件一般自然选择简单的体育项目,这样一来不好的理念会直接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家庭在体育锻炼场所及选择项目上及动机上直接反映家庭经济条件。居住条件环境好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生活在体育文化氛圍的环境当中,所以学生的体育行为更加积极、主动;反之,学生的体育行为不积极。

5 家庭体育的发展困境

结合国内家庭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体育从原来的生存技能到如今的地位逐步削弱,体育渐渐地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功效,社会生活当中逐步被边缘化。立足于整体层面分析,家庭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着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传统理念及时代发展间的矛盾,至此体教融合背景下理想性及家庭体育的现实性间的冲突不断,导致家庭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主要体现为家庭、学校、社会在认知层面存在偏差;科学性实施不到位;对应发展资源不充足;家校协同参与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6 发挥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促进价值的有效策略

6.1 促进家庭教育立法保障机制的完善

发挥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促进价值,首先要从立法层面下足功夫,加快家庭教育立法保障机制的完善进程。完善的法律体系俨然作为家庭体育指导服务工作展开的保障。首先,家庭体育指导服务多元主体责任纳入其中,赋予家庭教育更多权力,主张家庭佳偶立法为父母带来的家庭教育能力,确定政府、学校、社区等在家庭体育中扮演的角色及能够提供的服务指导,保障法制化运作机制顺利高效的构建形成,保障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支持家庭教育的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为其免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器材等等。社区和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培训,鼓励父母带领高中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除此以外,加快家庭体育教育立法,能够极大地规避学校体育工作人员在学生受到意外伤害时的主体责任问题,社会家长的不良风气得以强效纠正。

6.2 被动参与朝着主动参与积极转变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文化教育减负目标的达成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对家庭体育教育寄予了更高期望,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广大高中学生在课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更多,家庭体育教育的时长对应延长,家庭对于高中学生体育行为产生的影响日渐显著。家庭对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动参与为主,校方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家庭体育作业,或者是家庭体育教育受到评比、加分等等外界因素的趋势才参与到其中,这样的家庭体育教育徒有其型并无其实。例如,体育成绩纳入高中,家长则催促孩子结合考试科目展开针对性训练,所以家庭被动式的体育教育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高中学生体育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家庭而言,一定要立足于高中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以此为根本导向,主动、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孩子的体育学习活动当中。首先,家长需要对高中学生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导向全面了解,结合高中学生的生长规律做哈哈体育锻炼的安排工作,立足于心理、生理、认知等视角为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助力,防止其身心负担过重压抑其天性;其次,想方设法打造积极正向的家庭体育氛围,以家长自身出发,做好表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点燃高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体育素养、品德素养、健康素养,打破高中学生善智、疏德、弱体、轻美、缺劳的尴尬现状。此外,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还有助于提升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促进融洽亲密的亲子关系的构建。

6.3 将校方的指导价值体现到位

发挥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将校方的指导价值体现充分。家庭及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培养的重要场所及负责人,校方作为高中学生教育资源的主导,立足于家校互动、资源开放、政府干预三大层面研究家庭体育教育的而发展。首先,体育教师通过家访的方式来加强家长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及了解,将体育教育思想、知识等等传达给家长,端正家长的体育教育理念,鼓励家长积极辅助高中学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通过家访的方式为家校协同育人搭建起桥梁,体教融合政策落实到位;其次提升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突出学校的引导功效,凭借互联网技术,构建家校信息交流平台,家长及学校均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实际有全面了解,结合高中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及作业;政府加大对家庭体育发展的经费支持,助力家庭和学校强强联合,突出学校为主的家庭体育发展模式优势,与家长有效互动,增强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7 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体育对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巨大,因此家长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意识到自己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校方积极配合家庭体育教育,发挥家庭体育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促进优势,多方合力共同为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思玉.家庭体育对扬州市城区高中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0.

[2]孙旭.家庭体育氛围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山海经:想象作文(下),2015(12):1.

[3]李慧.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长沙市区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

[4]聂洋炀.武威市高中生体育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0

[5]李林朱.关于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8(6).

[6]苏水生.教养方式阶层差异对高中生体育思维能力及体育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005(018):194-198.

[7]周传志,冯奇荣.论家庭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3):4.

(作者单位:毕节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家庭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家庭“煮”夫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恋练有词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