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助导向走向行动自觉

2023-05-01 20:02李绍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同伴导师游戏

李绍

体育自主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体精神,本文秉承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价值导向,首先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剖析中学体育活动中的推进与实施过程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同伴导师团”的解决思路。然后,从团队组建、靶向培养、引领辐射三个方面提出“同伴导师团”的推进策略。最后,从价值认同角度给出实施策略。提出以“同伴导师团”助推体育课堂中集体活动,破解眼下体育课程活动实施难的有效措施,是提升体育团体活动水平的重要抓手。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结构的重大改革。随着课改的深入,互动教学课堂也逐渐得到深入实施和开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体育课堂活动,获得亲身参与集体活动的体验;促进身体及生长的发育;培植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识;学会分享、合作、交流;掌握正确、科学的运动方法和学习态度;强化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课程推进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实施效果如何呢?

1 实证考量——剖析问题

在中学体育课堂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活动初期,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一段时间后,每组会呈现不同的状态,有的小组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小组的活动情况令人担忧,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与学生本身的活动能力和指导教师的指导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具体阐释如下:

(1)从学生本身来看:每次活动的课内指导,学生仅完成对活动流程、技能方法等的初步了解,基本停留在表层认识,而真正的困难、问题和挫折,往往是在体育活动中才会产生,如果组内学生在活动游戏规则与难度中进行调整,部分学生参与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体育游戏活动只能停滞不前或终止。

(2)从教师层面来看:每次开展活动时,都会有好几个小组同时展开,一个老师需要同时指导几个小组,而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均不同,因此,教师更多的时候分身乏术。另外,不同的指导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对学生指导的有效性大不相同。学生遇到困难时,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不知如何解决问题,产生畏难情绪后活动进程就会受阻。

以上因素归根到底皆为活动指导与方法的落地实施问题,因此,我们在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方法的培训,提高活动指导有效性的同时,组建和培养“同伴导师团”——“以生导生”“以生助生”“以生评生”,以此助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2 视域开启——互助导向

“同伴导师团”,是以同伴教育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同伴进行有目的地培养,使其成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同伴导师”,通过分享信息和经验,向周围的同伴传播方法和技能,帮助同伴明晰问题,解决困难,以期达到辐射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2.1 选拔组建——汇聚优势

“同伴导师”自身活动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活动效果的好坏,推行“同伴导师团”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导师”的选拔与组建工作。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少有进行前期宣传的情况,在构建“同伴导师”活动互助组开展前通过校园媒体平台公布“同伴导师”的选拔标准,采用学生自主报名或老师实名推荐等方式产生候选人名单,经过教研组教师的审核,报教学处批准正式聘任。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发动和公平公正的选拔流程,将真正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有热情,有组织协调、策划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组建成一支有行动力的“同伴导师”队伍。

2.2 靶向培养——根植能力

虽然“同伴导师”都是学生,却承担着活动引导、组织、协调,提高课堂体育游戏活动实效的重大责任。“同伴导师”作为联系指导教师与活动小组之间的纽带,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与成长的过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持续、系统的靶向培养,根植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保证“导师”能出色完成活动任务。

(1)启动仪式培植意识。“同伴导师团”成立时,举行成立仪式,发给学生导师聘书,向学生说明成立的意义、作用及推行方式等,加深“同伴导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明确责任和内容等,从在思想上为做“导师”做好准备。

(2)课程助力掌握技能。以体育课堂教学为基准,开拓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融入技能的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行涵盖体育游戏活动课程需要的方法、形式、技能等学习与培养,指向学生体育游戏活动能力的提升、活动方式的整合、合作意识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引领等,为“导师团”导引其他学生开展活动提供技能保障。同时,不定期进行各種形式专题辅导、案例分析、难点诊断等,利用开放的云端空间进行经常性及时交流,实现云共学。

(3)活动实践内化方法。从已开展过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汲取成功开展的经验和技能的有效学习。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做“导师”的方法指导,使他们对如何帮助和指导小组开展活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方法上为做“导师”做好准备。另外,“导师”们需要把活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梳理出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关键问题集。互相介绍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心得体会,在分享中相互借鉴,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高指导活动的能力。

以上靶向培养,知行并举,思习结合,致知力行,在仪式中形成意识,在课堂上获得新知,在实践中多元感受,在活动中提升能力,让“同伴导师”的整体能力获得提高。

3 引领辐射——合力前行

经过靶向培养后,“同伴导师”对于体育活动有了清楚的认识,熟悉了活动组织的流程,掌握了活动方法后,让“同伴导师”回归活动小组中去,“以生导生”“以生助生”“以生评生”,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

3.1 “以生导生”引方向

“同伴导师”在参与活动时,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关注小组的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思考活动开展的方法,对困难和问题做充分的预测,协调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以使活动的顺利开展。

(1)方法指导:开展活动时,“同伴导师”深入活动,亲历过程,深入思考,与小组成员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活动进程,客观评估学生小组成员运用方法的实际水平,找到起始点和困惑点后指导方法,建立规范。

(2)问题疏导: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困难而产生退缩心理,“导师”及时引导活动小组依据“归纳汇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改进”的思路,通过合作探讨的形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疏导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有些“同伴导师”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

(3)心理引导:体育活动是基于提升全名素质开展的教学活动和课后活动,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后,走向社会,开展各类自主感兴趣体育游戏活动。活动中,一些缺乏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同学受挫后会停滞不前;一些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的同学,对体育游戏活动没有热情;习惯了个体竞争的同学,一下子不能适应团队合作的要求。“导师”们要引导同伴处理好关系,学会团结协作、关心理解他人,服从集体,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3.2 “以生助生”推进程

“同伴导师”直接参与活动,为小组成员起辅助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错综复杂的问题,单靠学生个人能力很难处理,这就需要寻求“导师”的帮助,在反馈、交流、咨询中,与“导师”一起合作共进。通过“导师”的帮助,调动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达成活动的效果。纵观活动的全过程,结合多次活动的情况来看,在活动的不同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都不尽相同。

(1)在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活动主题和制定活动方案,因此,“导师”们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帮助小组解析主题,确定方向,方案的制订,一部分能在指导课上完成,但大部分内容则需要各小组在教师和“导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细化。

(2)在活动实施阶段,特别是自主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制定时,在“导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小组成员根据活动分工进入角色,运用合适的体育器材,机智灵活地处理在活动过程所产生来的新情况,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

如在活动《足球的花样玩法》中,前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喜欢哪些运动方式。在访谈后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归纳、筛选,共同制定本次游戏活动中的玩法和推进过程。这些都需要小组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学生往往没有想得那么细致,这就需要“导师”周密谋划后,助力小组成员,进一步探求、细化活动开展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

(2)在活动总结阶段,“导师”们则帮助小组成员按照“回顾过程——形成记录——标记内容——筛选梳理——誊录汇总”的大致步骤完成资料的整理,帮助同伴在进行资料整理时有章可循。引导同伴从收获与遗憾、展望与计划等方面去自我反思。同时,协助同伴按活动顺序将所有积累的资料都放进“电子档案袋”中,如个人活动卡、主题网络图、问题卡、活动方案、调查问卷、活动资料、开展照片、体验感悟卡、家长寄语、师生评语等,记录研究和成长历程。

3.3 “以生评生”促成长

“同伴导师”在与所指导学生的广泛交往中,协助同伴顺利开展活动,既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也了解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直跟进活动的全进程,对学生的活动情况正好弥补教师了解的不足,让“同伴导师”参与对活动小组和成员的过程性评价,会增加说服力。

(1)罗马量表——量化表现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表格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化评,全方位的评价,因此称之为罗马量表。每一份评价表格中都设置出导师参与的环节,让“同伴导师”导引活动过程的同时,也参与到评价中来,明确评价标准,以终为始,提升活动效果。

(2)赋能奖卡——分项评价

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体育游戏活动主题设计制作五种颜色的赋能奖卡,针对活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难度,丰富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在赋能奖卡的发放过程中,赋予“同伴导师”发放的机会和权利,借助“导师”的及时评价,全面关注活动的全过程。

(3)为你点赞——激励成长

“同伴导师”在教师提供的或者是自己设计的点赞寄语卡上,为同伴的表现进行激励点赞。一句句激励性语言,能和谐同伴关系的同时,激发同伴内在动机,唤醒潜在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在以上多样化的评价过程中,鼓励“同伴导师”积极参与其中,关注和肯定同伴的活动行为,让同伴在参与的过程中随时体验到体育游戏活动的乐趣,自觉主动地形成良好的参与态度真实体验体育游戏的趣味。

总之,“同伴导师”在全程跟踪指导时,既需关注、引导活动进程,随时提醒注意事项,帮助同伴解决问题,将方法和技能传递给同伴,实现对方法的优化和提升,也要身先士卒,起到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又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包办代替,不过分干预小组的计划制定和活动的开展。

4 价值认同——行动自觉

自在中学体育活动中开展“同伴导师团”的方式来助推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同。随着“同伴导师团”的层级推进,以此为中心的“活动能量圈”得以共生共长,实现了“双师指导”的双向互联。

4.1 完善了“同伴导师团”推进路径。

通过一个年级的“同伴导师团”的先行试点,辐射到本年级的层级推进,进行经验总结,再到学校其他年级的移植推广,与此同时,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断补充“同伴导师团”的新生力量,实现“同伴导师”的跨年级指导,实现体育游戏互动的自主开展在全校的有效推进。

4.2 激活了“活动能量圈”的共生共长。

“同伴导师”带来活动的实效,由“导师团”集合而成的活动能量圈又使这种实效更加升华,成为活动实施的一大重要支撑,与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无缝对接,精准把控活动进程,细致引导活动进入良性上升。以“同伴导师团”为中心的活动能量圈,既是学生活动的生活圈,也是学生活动的交流圈,学生可以在圈内展开交流,也可以进行“圈际”研讨,汲取来自圈内外的智慧,获得体育技能的增长,更有效地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强化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从而实现共学、共进、共享、共生、共长。

4.3 加强了“双师指导体”的多向互联。

“双师指导”共同体以体育游戏主题活动,指导教师,同伴导师以及学生活动为中心,各要素之间建立有机联结。确定主题活动后,指导教师与同伴教师分别作为体育游戏活动的两翼,携手推进“双师”指导活动的开展。课内指导时,指导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与规范,扩展游戏玩法,开阔视野;活动实施时,指导教师与同伴导师共同全程跟踪指导,并针对存疑的游戏环节给予个性化指导,不断完善“双师指导”的活动效果。既有效地补充了指导教师有效指導的缺失,也促进了“同伴导师”的成长,实现教与学共赢。

参考文献

[1]汪明微.导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13(09):19-21.

[2]屈佳芬.学科学习共同体建设与思考——以数学小组学习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81-83.

[3]张威,郭永志.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8(05):32-36.

[4]费玲妹.彰显指导价值:教师在研学旅行中的应为与可为[J].中小学管理,2019(07):18-20.

(作者单位:威宁县金钟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同伴导师游戏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V eraW an g
导师榜
寻找失散的同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