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2023-05-01 15:29周正琴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中职运动

周正琴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相探讨与积极研究,而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强力载体,不仅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得到放松,还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运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中职学校加强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在本课题中,笔者将目光聚焦于中职体育教学,在明确中职体育教学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当下中职体育教学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再以新课改要求为导向,结合自身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出可有效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可行策略。

修订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认可,不仅将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纳入必修行列,要求授课老师将重心投放在学生发展上,还要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却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授课老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并立足于课改要求及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面思考,通过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开展。中职体育教学以体育、健康、体育文化等为重要内容,期望通过系统化、全面化的教学与引导,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塑造优秀品格,使学生掌握更多体育技能、生理知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 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发生了新变化,要求立足于学生学习和身体素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以下两种现象极其突出:(1)在应试体制下,学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文化课学习中,完全忽略体育、文艺等培养,甚至指出参不参加体育活动无所谓,因此身体素质意识比较薄弱。(2)在中职学校中,有部分学生热衷于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也乐意在体育项目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因为方法不合理,导致身体健康问题频发。所以,加强中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运动观念、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就笔者来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职业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体育教学作用最大化发挥。举例来讲,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办公的学生来说,其身体关节很容易僵硬,体育老师就可设计以锻炼身体关节为目的的教学内容,既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还能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对于舞蹈、体育运动等专业的学生,老师可从专业内容入手,制定强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这样可防止学生运动过度引发健康问题。

总之,中职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中职体育老师改变传统思想,从根源上认识到加强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积极开展多元化、趣味性的体育课程,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综合发展,以顺利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

2 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经深入调查发现,在新课改政策深化落实的今天,仍有一些中职学校固守传统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沿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还出现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下中职体育教学的常见问题:

2.1 学生方面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差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根源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运动意识差。学生没有从根源上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健康第一”的观念。其次,运动习惯差。中职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小,有大把时间进行运动和练习,但很多学生会将时间用在逛街、网游上,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完成运动训练。最后,运动欲望小。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灵活掌握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好成绩,而工作又不会考核体育成绩,因此将体育看作是负担,并产了应付心理。长此以往,不仅没有产生锻炼兴趣,还会使体育课愈发边缘化、形式化。

2.2 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具体来讲,一些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迎合新课改政策做出积极调整,仍固守传统思维、沿用传统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提起学习兴致。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落后。运动项目总是那几样,运动方式也欠缺新颖性,在吸引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参与性差也就在所难免。三、授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态度存在问题。绝大多数的中职体育老师没有树立正确态度,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升学压力,无需精心备课。其实,备课不足也会影响教学成果。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老师没有将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不关心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否下降,最终导致教学成效不尽人意。

2.3 学校方面

一些中职学校因经费不足、条件有限,无法提供完善且齐全的教学设施,当学生想锻炼身体、参与体育活动时,却因为场地过小、设备不全被劝退,不免挫伤学生的运动热情。经深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只建设了篮球场地,并没有建设田径场、游泳池等,甚至一些学校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混为一体,导致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运动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另外,也有部分中职学校连最基本的体育器材比如篮球、排球等都不能正常提供,体育设备不全也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能动性。其实,有些学生非常喜欢运动,也乐意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项目,但因为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器材,致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大大降低,进而转向其他娱乐项目。笔者认为,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轻视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没有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还会经常占用原本课时就不多的体育课,那么学生的体育时间就会一再缩减,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

2.4 教材方面

中职学校没有配套的体育教材,只是根据大纲要求自行选取教学内容。大部分情况下,学校都会让体育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选择教学内容。经深入调查发现,体育老师倾向于选择容易教学且学生熟悉的运动项目,比如走、跳等。而这些运动是学生从小就接触、学习过的,根本提不起兴趣来,也就无法保障课程学习的专注性与高效性。以标枪、铅球等运动项目为例,在课下没有运动条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短时间练习,也就不免会挫伤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此,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体育老师就需要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下功夫,通过精心的课前备课、教材的深度钻研,探索出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运动项,让学生产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3 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体育教学以强身健体、培养运动习惯为目的,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因此中职体育老师要深化落实素养教育理念,认识到加强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探索出新教学模式,通过打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体育知识、掌握更多运动技巧,从而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为增强中职体育教学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3.1 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应用激励理论

(1)教学环境激励。实践表明,倘若课堂上老师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建立宽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就会很紧张,并造成人心思离,那么学生就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安心完成课程知识学习。反之,如果在课堂上形成了相互尊重且彼此关心的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学生就能在融洽、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保障了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建议中职体育老师在课堂上重视人际关系构建与维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民主交流,打造出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通过氛围带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2)“情感投资”激励。所谓情感激励,就是一种以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模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授课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通过有效方法、有效途径与学生建立起彼此信任、互相关怀的真挚情感关系,达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的效果。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感情激励,中职生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体育老师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比如说些安慰或鼓励学生的言语,做出一些实际性的表扬或奖励行为,这都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值得一提是,只有心理相容,才能保障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开展,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强调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交流,因此更需要情感方面的激励,以此来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全身心都处于轻松、欢快状态。

(3)榜样激励。相较于说教,榜样的影响更深刻,可见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其实,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将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学生列为榜样,通过榜样的带动与影响,对其他学生起到鼓舞、鞭策的作用,从而唤醒学生的赶超意识,以饱满、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我们都知道,班级中的学生有明显的优、中、差之分,让优秀生成为班级的榜样,通过榜样力量的发挥增强学习环境的氛围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知识。因此,中職体育老师要重视榜样的树立及作用发挥,在榜样的带动下让每个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追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参与激励。相关研究证实,参与度与积极性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也就是说,人的参与度越高,其积极性就越强。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老师发挥鼓励和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被充分激发,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体育老师也要重视能动性的培养与激发,让学生独立探索新知识、自主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并学会总结知识点、领悟学习技巧,而老师只需在学生无法解惑时给出引导和鼓励,这样一来,课堂就成为了知识学习、技术交流的综合性平台。

3.2 培养学生体育的积极兴趣

实际上,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中职体育老师还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运动活动,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具体建议如下:

(1)了解学生个性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政策明确要求各地区学校要深化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也就需要老师将更多的课程时间留给学生,全面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此才能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所有学生经过系统化学习都能获得长足发展。智商有高低、成绩有差距这是不可更改的客观事实,并且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体现人格的尊重。要想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率的快速提升,笔者建议中职体育老师采取观察、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立足于具体实际,采取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的共同点、个性化需求都得到满足。

(2)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落实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有了新变化,需要授课老师以教学内容为引导,立足于学生具体实际,不断地探索新教学模式,并重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以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体育老师可采取以下方法来调动兴趣:角色任务法、榜样激励、因材施教等等。

(3)重视心理教育,完善体育设施。全面发展是当下教育的基本要求,不只局限于课程知识学习,还要提高道德素质、促进智力发展等。因此,中职体育老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女学生的生理特征,给予更多学习空间,让其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不仅如此,中职学校也要在设施完善上给予更多支持,比如延长羽毛球、篮球场等场地开放时间,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对女生的场地开放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运动,长此以往也就让更多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4 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中职体育教育开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广泛落实的强力举措。在日常教学中,中职体育老师要不断地调整与优化体育锻炼方法,科学设计运动量,并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唯有此才能保障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使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高昂兴趣,以减轻课业压力、促进思维拓展、增强体育素质。总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兴趣激发、主动性调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并且,体育老师也要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的反思与分析,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优化调整,让学生以饱满情绪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身体素质,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浩新.论体育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关键因素[J].吉林教育,2016,05.

[2]顾海燕.浅谈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技风,2009,01.

[3]徐輝.浅谈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5,05.

[4]胡孝蕾.浅析体育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01):77-78.

[5]张红.浅析体育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 (02):156-157.

(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中职运动
我们的体育老师
体育老师生病了
不正经运动范
体育老师教你语文
体育老师教数学需从长计议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疯狂的运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