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自行车专项竞赛制胜所需要的体能素质

2023-05-01 22:42鲍杰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教练员

鲍杰

自行车作为竞技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是场地赛还是公路赛,想获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都离不开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的支撑。在长期的訓练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各级别运动队都在不断培养和形成运动员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同时,逐渐加大自行车专项体能素质训练的力度。作为一项对于速度耐力和体能具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项目,不少体育科研人员和各级别教练员也针对不同年龄和具体主攻项目运动员定制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并在日常训练教学中做好数据监测与分析工作,以便于不断调整优化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作为竞技体育比赛,对于制胜关键因素的研究是相关领域人员不断关注和探索的关键,而具备制胜能力的关键还是在于强大的体能素质在比赛中的优势转化。

我国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尤其是在场地自行车这类短距离计时赛方面,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洲级别的比赛,都有机会参与争金夺银。这些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成功,为我国自行车运动员在专项竞技比赛过程中需要的体能素质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作为一项充满着激烈对抗的竞技体育赛事,自行车比赛过程中对于运动员体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练员不能做到将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必然会不利于运动员综合竞技水平的提升。长期的训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体能素质是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关键,也是保障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承受高强度、大负荷比赛的基础和追逐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

1 自行车专项体能素质训练指导思想概述

1.1 训练内容要与最新的竞赛规则相对应

作为竞技体育自行车专项训练,训练内容一定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比赛实际需要来设定。伴随着近年来该运动的精细化分类,不同的类别和具体参赛形式致使竞赛规则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尽管多种形式的运动呈现了出来,但是该运动对于运动员体能具有较高要求都是一致的。教练员在计划和组织训练教学时,要在全面训练和结合到运动员具体从事项目的实际需要去调整一些训练环节。例如,在短距离竞赛项目和长距离竞赛项目中,对于运动员完成比赛的体能分配和身体竞技状态具有一定的区别以及不同。又如,在成年运动队中,由于运动员年龄阶段的跨度不同,对于训练强度和因主攻项目不同所造成的训练后身体反应、恢复周期等实际问题都应当纳入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考虑中去。

1.2 遵循科学的体能发展与进步规律

高楼大厦不能平地拔起,同样道理,运动员具有强大的体能素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鉴于此,笔者认为,教练员在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应当是一个系统兼顾运动员自身年龄、专项实际情况和在运动队的定位等综合因素,结合不同周期竞赛具体安排,围绕运动员整个发展轨迹技能训练目标计划,或者结合运动员分属具体项目的竞赛需求去设计体能训练计划,并且在不同的周期应当有精细化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检验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调整的方向。与此同时,在运动员长期努力训练的同时,要把握好重大比赛参与之前或者特殊季节、运动损伤初愈等具体情况适度安排好训练强度。

1.3 做好可能产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在自行车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切不可做放任自流的事情,让运动员在无序管理中进行训练。与此同时,要考虑到运动员年龄、竞技状态的不同设置好适应他们竞赛需求的训练强度。尤其是要注重一些现代化科技辅助设备的应用和日常训练中的数据监测工作,确保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避免因为不科学的训练内容和模式对运动员身心健康带来无法挽回的不利损害,这也是遵循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做到提高与进步。

2 自行车专项体能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相信关注自行车运动或者行业内从业人员都非常清楚,无论是场地自行车或是公路自行车,看似平常的一次弯道超车或者加速超越就有可能改变比赛的走向和结果,而能够主导赛场形势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利局面的运动员通过把握机会和细节改变所处态势,这其中的主要因素莫过于过硬的体能素质水平。而在竞技体育的指挥棒下,为了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不断借助竞技比赛的需要切实提升运动员的竞赛水平,不断形成运动员的制胜能力,更好地参与和融入到比赛中去,就需要平时在训练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保证实际效果。

2.1 不断优化一般体能训练内容及形式

一般体能训练可以理解为不同级别运动队在日常训练教学中开展的训练方式,以确保运动员具有能够参与所属自行车专项竞技领域的一般身体素质。结合到自行车运动的实际特点,不少教练员在训练计划中都会安排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的时间节点。无论任何具体分项运动员都会全面参与的体能训练可以理解为一般体能训练,这样的体能训练内容主要是以提升运动员心肺功能,增强运动员爆发力,或者借以提升下肢力量为主。在这种以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为主的模式中,还可能会兼顾一些耐力训练的内容。在特定的训练周期或时间节点,例如不同的季节或者技术能力、身体反应变化周期,教练员可能会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小强度的长距离越野、爬山等训练内容,让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提升身体状态,不断迎接循序渐进增加的运动负荷,从而借助不同季节和环境的利好使运动员今后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转化到训练成果中。

2.2 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设置比例

因为自行车运动员具体分项的区别,在全面开展一般性体能训练的基础上,为不同项目运动员量身定制的专项体能训练也必不可少。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专项力量、专项速度和专项耐力。自行车作为一项必须通过快速蹬踏完成比赛的运动项目,毫无疑问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始终是重中之重。结合到场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的具体区别,作为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针对他们的训练更应当以围绕短距离竞速这一主题展开,重点突破运动员的快速动作方面;而在长距离的公路自行车训练中,则应当着重于运动员下肢力量具有长时间耐受能力的考量,不断保持和提升运动员的下肢耐力水平。从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研究人员长期研究实践得来的结果不难发现,我国自行车运动员在下肢肌肉力量方面与欧洲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更应当加强对于运动员股四头肌与小腿三头肌的力量训练。例如多采用一些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自行车专项对于运动员腿部肌肉的力量、动作反应速率具有较高的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教练员可以经常组织运动员进行蹬踏动作训练,借以提高腿部肌肉的力量。在自行车运动训练中,与腿部快速动作相关的训练方式,对于提升运动员竞技体育比赛的参与和掌控能力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除了上述这些,教练员也可以经常安排一些坡道练习训练,尤其是对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运动员来讲,这是能够不断提升短距离竞技运动员综合竞技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2.3 加强运动员常规核心力量的训练

相信了解竞技体育的人都非常清楚,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界还是运动队,都非常重視运动员核心区域力量的训练。客观来讲,只要是跑跳或者对于身体连续提供力量有要求的项目,都离不开优质的核心力量作为支撑。从理论上来讲,自行车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人体躯干两侧肌肉群进行的训练。主要是腰部、盆骨等部位的肌肉:前部肌群、后部肌群和侧部肌群,该部位的肌肉多属于小肌肉群,小肌肉群对运动员的动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相互配合借助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机能。从自行车运动的具体实践来看,核心力量素质对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比较大,由于自行车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需要经常保持一成不变的骑行姿势,这样的骑行姿势本身就对核心区域力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专项运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也产生了不少可以借助的器械设备,能够通过更加有效的训练方式,通过提升运动员核心力量水平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体育比赛制胜能力。

2.4 注重针对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

从自行车竞技体育比赛的实际来讲,对于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公路自行车这类长距离竞技比赛的项目,耐力水平的优劣无疑是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概念上来讲,耐力分为一般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尤其是对于中长距离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来讲,专项耐力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能够在高速状态下持续作用的耐力水平。多年的青少年自行车训练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广大教练员,一部分具有优秀有氧耐力水平的运动员专项耐力不一定处于良好的水平状态,有氧耐力相对较差的运动员专项耐力一定不会好。不少自行车运动研究人员成果表明,长期高强度的速度耐力训练是运动员专项竞技成绩能够不断实现突破与提高的关键所在。

有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依靠能源物质的有氧化所提供的能量维持体力,完成运动负荷的能力,是运动训练与比赛的主要能量支持系统。有氧代谢能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是训练的主要内容。由于对于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来讲,专项耐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是制胜的要素之一。因此,在日常训练与教学实践中,必须要以一般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重点突出专项耐力的训练。而对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这类计时赛的项目来讲,对于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要求更高。它的专项性体现在维持高速度的耐力方面。因此,在训练的负荷与强度方面,必须要予以重视,可以参考国内专家学者针对近年来我国不同年龄自行车运动员的身体数据和综合反馈,有效调整针对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计划与强度安排。而无氧代谢能力则是运动员在快速、激烈的运动中,机体内摄入的氧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量,这就使得体内以糖为主的能源物质在短时间内,通过无氧酵解提供大量能力并产生大量乳酸。由于中长距离公路自行车赛的实际特点,使得无氧耐力所能够提供的短时间内大强度的能量供应对于这类自行车运动员来讲显得更加重要。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对于自行车专项竞技体育运动员来讲,其专项耐力特征为长距离项目所需要的高速有氧耐力与短距离项目所需要的无氧耐力。尤其是短距离项目,在弯道与开始启动过程中自行车骑行技术与速度耐力的协调配合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也是竞赛制胜的关键因素。

2.5 加强一些辅助体能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在自行车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骑行训练无疑是最为司空见惯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在加强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的目标下,日常骑行训练可以更加细化目标管理,借助骑行训练不仅起到辅助体能素质训练的目的,还能够借助骑行训练的开展,对于部分运动员长期形成的,或者在不同骑行状态时形成的下意识或者习惯性的,不利于获取更加优异比赛成绩的动作予以矫正。这也是更好地让体能素质训练服务于运动员良好技术水平发挥的体现。

在体育行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也开始更多地不局限于室内或室外。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围绕自行车专项训练使用的室内模拟训练器,完全避免了因恶劣室外天气影响训练的情况。一些专项训练器械还将针对自行车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踏频训练结合了起来,使运动员可以不中断训练计划,切实保障了运动竞技水平的稳步提升。

3 自行车专项竞技制胜所需要的体能素质探索

从理论上来讲,对于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可以称为是制胜因素。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运用于比赛之中即为其制胜能力。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

从场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的运动实际来讲,以短距离为主的场地自行车竞技制胜更需要的是爆发力素质和保持高速度的能力,而公路自行车项目更需要的则是长时间应对高强度比赛能够稳定骑行的耐力素质水平。这两种不同的能量需求在运动人体科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也为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针对运动员具体分项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指明了方向。在现代信息科技和体育教育辅助设备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为教练员定期评价与了解运动员体能素质状况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这也需要教练员不断与时俱进,增强自身驾驭现代科技和训练手段,更好地参与到科学训练中的能力。

4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我们在电视机或其他媒介上看到自行车运动员在世界大赛舞台上摘金夺银、取得成功的时候,首先应当想到的是科学的训练计划加上运动员多年付出的汗水和勤奋。在自行车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中,与骑行技术训练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运动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玉斌.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制胜因素及其关系[J].运动,2012(16):33-34.

[2]姬建华.对自行车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47.

[3]郭强.对自行车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J].神州,2017(32):226.

[4]马正远.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策略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5):27-28.

[5]谈正顺.浅谈自行车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与方法[J].青海体育科技,2017(1):25-36.

[6]梁菲.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技巧研究[J].体育视野,2022(14):134-136.

(作者单位: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教练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