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认证报告研究

2023-05-05 06:41王鑫高黎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国

王鑫 高黎

摘   要:英国跨境教育质量认证工作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资格认证服务机构Ecctis进行。该机构于2021年10月发布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认证报告,从跨境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度、项目质量同等度、学习经历满意度、本土环境融合度和公众信息开放度五个方面对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和埃及文学及现代科学十月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质量认证,旨在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跨境高等教育,进而提高国际上对跨境教育资质的理解和信任。文章通过介绍该报告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借鉴两校跨境教育经验,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能力;完善学生反馈机制,确保学生获得支持;坚持评估主体多元化,实现多方建设监管;合理利用评估结果,优化质量认证机制。

关键词:英国;跨境教育;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4.08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资格认证,此类认证可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1]英国作为首创校外学位制的国家,了解借鑒其较为丰富的跨境教育经验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方面的工作不无裨益。

一、英国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背景

随着世界各地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跨境教育增长迅速。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igher Educations Statistics Agency, HESA)2020—2021年的数据,从跨境教育项目分布地区来看,亚洲接待了49.5%的学生,其次是欧盟(15.8%)、中东(13.8%)、非洲(11.1%)、北美(5.3%)、欧洲非欧盟地区(3.4%)、澳大利亚(0.6%)和南美(0.6%)。从跨境教育开展方式来看,英国跨境教育主要以合作办学(39.1%)和远程学习(30%)为主。从学习水平来看,大多数攻读英国跨境教育项目的学生选择攻读第一学位(63.8%)。其中,亚洲、中东和非洲国家的学生倾向于攻读第一学位,而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的学生倾向于攻读研究生学位。从学生比率来看,顺利获得学位的学生占比22.2%,在读的学生占比68.7%。可见英国跨境高等教育规模之大,其国内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了跨境高等教育的质量。鉴于英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海外利益相关者可能无法完全了解英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相关要求。明确不同部门职责和公布开展项目流程的相关信息,并展示英国高质量的跨境高等教育有利于加强海外利益相关者对英国跨境教育的信任,增加各国对英国跨境教育的需求。[2]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和埃及文学及现代科学十月大学(October University for Modern Sciences & Arts,以下简称MSA大学)从2002年开始建立伙伴关系,自此双方关系一直在发展。目前,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5个学院,超过7600名学生,并计划进一步扩大。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英国跨境教育质量认证服务机构Ecctis应格林威治大学的请求,任命国际专家评估小组(以下简称专家小组)对格林威治大学和MSA大学的合作质量进行认证。在审查格林威治大学提交的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后,专家小组访谈了两所大学的校级管理人员、教学行政人员及学生。深入访谈后,专家小组拟定了评估结果意见,与两所大学沟通并确认相关事实,而后将确认过的评估结果报告提交咨询委员会进行复核,来确定是否授予质量标准标识。2021年10月,在埃及国家质量保障和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Authority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Education,NAQAAE)、资质认证组织等机构的支持下[3],Ecctis发布《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TNE Quality Benchmarking,以下简称《质量标准》)认证报告。该报告的编制参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跨国高等教育实施准则》(Code of Good Practice in the Provision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经合组织共同发布的《跨境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指南》(Guidelines for Quality Provision in 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4]

二、英国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内容

Ecctis开展的《质量标准》评估工作是一项面向世界各国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和项目的质量认证工作,通过提供独立且可信的质量标准认证,帮助跨境教育学位授予机构和跨境教育项目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5]格林威治大学与MSA大学的跨境教育项目评估报告共24页,包括引言、质量认证工作的背景及主体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共18页,分别从跨境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度、项目质量同等度、学习经历满意度、本土环境融合度和公众信息开放度五个方面对格林威治大学和MSA大学的合作质量进行评估。每一个方面分别对应1个分项标准和4项观测指标。

(一)跨境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度

跨境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度所对应的分项标准要求母校机构的管理机制应当健全,足以保障其开展的跨境学位项目的办学质量,4项观测指标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对于观测指标1,双方的跨境教育伙伴关系符合格林威治大学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其国际伙伴关系战略,且双方积极开展合作,保障学生的双向流动。对于观测指标2,格林威治大学伙伴关系工作组通过项目审批委员会和伙伴关系战略小组向学术理事会提供有效的报告。同时,母校机构的导师也承担起监督跨境学位项目的工作。对于观测指标3,双方签署的最新且有效的协议备忘录中规定了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对于观测指标4,合作双方在建立伙伴关系前后都有健全的机制来审核双方关系。该机制在双方关系建立后也会定期审查并发布年度机构报告,以便及时提出和管理问题。专家小组针对观测指标3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格林威治大学应当在协议备忘录中明确投诉管理,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清楚自己的责任。总体认证结果显示,格林威治大学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和管理跨境教育项目有关的指标。[6]

(二)跨境教育项目质量同等度

跨境教育项目质量同等度对应的分项标准要求母校机构确保跨境学位项目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与母校机构的相一致。经审查的格林威治大学完全符合其跨境教育合作伙伴的学习方案标准指标,4项观测指标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对于观测指标5,双方的伙伴关系基于一种认证模式,在MSA大学提供的格林威治大学学术课程根据英国标准进行认证。这就保障了母校机构学生的录取条件、教学质量及考试要求和MSA大学的同一或类似项目相一致。对于观测指标6,在课程的开发、批准、监管和审查过程中,格林威治大学有适当的机制和程序来监测并审查跨境学位项目相关规定。对于观测指标7,格林威治大学为MSA大学教学人员提供在格林威治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并获得高等教育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Higher Education,PGCert)的机会,保障了双方教学人员的积极体验。定期开展的教学和会议交流也有力地确保教学人员发展路线得到持续支持和发展。对于观测指标8,导师、格林威治大学代表和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经理共同监督学生的进步和表现。MSA大学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获得外部审查员的反馈。

(三)学习经历满意度

学习经历满意度对应的分项标准要求母校机构为跨境学位项目学习者提供足以使其取得预期学习结果的支持。关于学生经历满意度,专家小组发现格林威治大学存在的适当系统既保障了学生获取全面的资源和支持,又使学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具体观测指标如表3所示。

对于观测指标9,MSA大学为每位学生都分配了一名学术顾问,并由教学助理提供支持。学生也认识到教学助理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教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有效的渠道,转达学生的反馈和要求,并加强格林威治大学和MSA大学之间的沟通,这些支持还包括职业咨询和残障支持。对于观测指标10,双方都提供适当的岗前培训和支持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有能力胜任其工作,具体包括林威治大学提供的研究生证书课程,以及加入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机会。对于观测指标11,鉴于学生对格林威治大学和MSA大学在学生代表培训方面的安排不确定,专家小组建议双方院校应对学生代表培训采取一致做法。对于观测指标12,格林威治大学对合伙人财务状况展开定期尽职调查和审查,以保障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学生能继续完成学业。

(四) 本土环境融合度

本土环境融合度对应的分项标准要求跨境学位项目在当地实施的过程中,母校机构应确保该项目符合本土要求和需要。格林威治大学与MSA大学的合作遵守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MoHESR)关于当地资格和跨境教育提供的要求。同时,在制订方案时邀请埃及专家参与方案设计,并与当地行业签订协议,以确保实习或实际项目的实现。4项观测指标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该分项标准下的4项观测指标主要从产教融合度和本土化程度出发,对母校机构作出一定的要求。对于观测指标13,格林威治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遵循的是包括大学最高理事会在内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埃及国家质量保障和教育认证委员会制定的国家学术参考标准。对于观测指标14,格林威治大学考虑到跨境教育项目的制定符合本地教育行业需求,在为不同课程安排专业实习时实现战略的制定与本土产教相结合。对于观测指标15,MSA大学通过协议开展实地研究、与行业代表举行会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业界的接触,并与格林威治大学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对于观测指标16,MSA大学在法律上符合MoHESR关于本土学历教育资格和学分转移的规定。

(五) 公众信息开放度

最后一个分项标准要求母校机构应为所有学生和相关人员提供学位课程项目和授予证书的详尽信息,4项观测指标的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评估结果显示,对于观测指标17、19、20,两所院校已达到分项标准的要求。对于观测指标18,其主要問题表现为:MSA大学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手册内容以及格林威治大学在实施自己的监督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学生手册的格式和内容存在显著差异且手册中所包含的投诉和申诉信息有限。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小组建议格林威治大学应确保MSA大学学生手册遵守协议备忘录的规定,并向所有学生提供关于正式向MSA大学投诉政策的明确和全面的信息,包括处理投诉的时间表、申诉程序以及这与格林威治大学投诉政策的相互关系。

三、 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实现办学项目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教育部于2009年发文启动了新一轮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评估工作。据统计,2022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已通过157项。[7]在办学质量认证方面,共有33个机构和项目参加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8]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工作尚处在发展阶段,借鉴英国跨境学位项目质量标准有助于完善质量认证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能力

我国很多高校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学校未设立完善的教师入职培训程序,外方教师只能短期集中授课或网络授课。[9]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中有关教师资格的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师资评聘、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建设。其中师资队伍建设中规定需要评估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及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而对于加强教师岗前培训、提供相应支持的规定较为模糊。

在此次英国跨境学位项目质量评估中,专家小组发现,格林威治大学为MSA大学教学人员(截至目前约70人)提供完成格林威治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生证书的机会。[10]这既能为教师及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其自身的提升与发展,还能通过高等教育研究生证书课程实现对MSA大学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同等的教学标准和方法。专家小组认为这是对提高区域内质量的积极承诺,并有可能在建立后成为良好实践。母校机构向合作院校提供师资培训,对于考核通过的教师授予证书。

(二)完善学生反馈机制,确保学生获得支持

梳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经历了“学科评估”与“院校评估”并存阶段(1997—2002年)、评估类型整合的“院校审查”阶段(2002—2011年)和基于风险管理的“高等教育评估”阶段(2011年至今)。无论哪一阶段,评估标准都指出了应加强对学生的支持。其中,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基于风险管理的评估方式、同行评估以及学生在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11]此次Ecctis针对两所院校开展的质量评估认证工作是由国际专家开展的同行评审工作。通过观察分项标准3,格林威治大学保障双方院校能够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在定期收集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信息后及时回应,且为学生提供投诉和申诉机会。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重点评估教师聘任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及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在培养质量方面注重学生满意度,其中有关学生满意度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保障学生对于知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认可、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满意情况等。[12]可以看出,该体系中对于学生的支持性措施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未作出详细的规定。学生是跨境教育学位项目的重要资源,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合作院校提升竞争力的一大指标。在教学环节中,应当了解学生需求、加强学生支持,为学生建立一个表达自身问题和意见的机制。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回应并尽快完善相关工作安排。

(三)坚持评估主体多元化,实现多方建设监管

就评估主体而言,此次《质量标准》评估由Ecctis开展。该机构是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资格认证服务机构,代表英国政府负责国际学历学位资质的认证和审核,签证和移民事务申请者语言能力和学历教育水平的认定,以及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等事务。就参与人员而言,双方院校的导师及学生、母校机构和合作院校的工作人员、埃及当地的国家质量保障和教育认证委员会都建设性地参与了本次审查过程。英国高校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系统的建设,对各自所设的专业质量负责,因此各系会主动邀请外界专家对学校的专业进行周期为5年的监控和评审,以检查这些专业是否达到预期的专业目标,是否保持稳定的教学水平,评审的最后报告将作为外部专业机构认证的参考资料。[13]

英国《质量标准》中多元主体的共同建设和管理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的评估与认证有助于实现认证结果科学化、专业化,帮助学校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提升跨境教育质量。虽然我国许多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协会也在质量标准评估与认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当前我国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主体依然是政府部门。[14]对于质量评估认证的主体,政府可简政放权,加强第三方专业机构发展的独立性。坚持多方共同建设监管,有助于整体办学质量提升和优质教育资源全球流动。

(四)合理利用评估结果,优化质量认证机制

根据《质量标准》,此次英国跨境教育项目评估的程序为:提交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评阅相关材料,对双方院校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和三角互证比对评估报告等材料与《质量标准》的一致性),对评估结果报告进行复核(以确定是否授予质量标准标识)。根据《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条款的规定,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程序为: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完成并提交自我评估材料;专家会议或通讯评议进行初评并开展实地考察评估;公示评估结果。对比我国和英国的质量评估程序,发现大致流程基本相似,但对于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有细微差别。对于通过评估的院校,我国选择在官网公示评估结果,且公示期有限。英国在评估结束后会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这些教学质量评估报告都发布在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和质量保障署的网站上,為信息的公开和使用创造了条件,也为公众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开辟了渠道。[15]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既有利于相关利益者进行学习,同时向社会公开教育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竞争力。

在质量认证工作中,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高校受资助款项尤其是科研经费的多少有关,竞争性较强。而我国质量评估结果的优劣与学校受资助资金联系不强,竞争性较差。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可逐渐施行将评估结果与高校获得的拨款数额挂钩的办法。通过院校教学质量报告,加强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16]对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可以考虑将评估结果列为获得资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琬,田蒙奎,陈烨.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下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7(1):9-10.

[2]Joana Westphal. The scale of UK higher education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2020-21[R]. London: Universities UK International, 2022.

[3][4][5][6][10]Ecctis. TNE quality benchmarking—report[R]. Cheltenham: Ecctis, 2021.

[7]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 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信息公示[EB/OL]. (2022-11-14)[2023-02-01]. https://www.cdgdc.edu.cn/zwhz/info/1023/1067.htm.

[8]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EB/OL]. [2023-02-01]. https://www.ceaie.edu.cn/dist/#/projectDetail?id=1574749181224955905.

[9]张家豪,耿菁璐,贾宏福.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初探[J]. 国际公关, 2020(2): 1-3.

[11]孙科技. 英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及其启示——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为例[J]. 外国教育研究, 2020(6):42-54.

[1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内容[EB/OL]. (2010-12-30)[2023-02-02]. https://www.cdgdc.edu.cn/zwhz/info/1023/1058.htm.

[13][14][16]陈武林, 黄崴. 新时期英国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行动机制及其启示[J]. 江苏高教, 2012(5):88-91.

[15]李静. 英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研究[D]. 东北大学, 2015.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Benchmark Report in UK

—A Case Study of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and the October University for Modern Sciences and Arts

WANG Xin  GAO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Abstract: The UK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s carried out by Ecctis, a third-party service commissioned by the UK government. The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Benchmark report, released in October 2021,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oper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UoG) in the UK and October University for Modern Sciences and Arts(MSA) in Egypt from five aspects: the management of the transnational education(TNE) operation, standards of the study programme,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 experience, the alignment with lo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openness of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This report aims to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high standards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thereby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By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s of this repor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of UoG and MSA and rai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n the quality assess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s in China: strengthening training to improve teachers ability, optimizing students feedback mechanism to provide supports for students, diversifying the subjects of evaluation to realize multi-party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rationally us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assessment and assurance mechanism.

Keywords: UK;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編辑 吕伊雯   校对 王亭亭

作者简介:王鑫,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 710127);高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西安 710127)

基金项目:国家外专项目“多学科视野下俄语翻译人才创新培养研究”(编号:DL2022040005L)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