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发腮”小心腮腺肿瘤

2023-05-08 03:33沈毅
祝您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颌面腮腺头颈部

沈毅

沈 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头颈外科学组委员,以及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及缺损修复。熟练掌握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熟练诊治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各种急症、重症,熟练掌握口腔颌面-头颈部常见的各类良性肿瘤切除和恶性肿瘤联合根治、各种游离及带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常见缺损等手术。

周大叔平素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基础病,就是右侧耳后慢慢肿了起来。一开始也没当回事,可一两年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这让周大叔的家人担心了起来:“不会是肿瘤吧?哪有发腮几年都不好,还越来越大的?”周大叔为人好面子,表面大大咧咧不在意,心中却害怕得紧,偷偷到医院检查。医生的一番话,让周大叔的心情像坐上了过山车:“查下来看,确实应该是一个肿瘤。但别怕,良性的,不难处理。”周大叔再三确认,终于放下心来,算好日期住了院。

医生三下五除二,将肿瘤完全切除,周大叔也顺利安好地回了病房。可后面几日,周大叔却有些吃不下饭,总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出神:“这么大个肿瘤拿出来,不得破相了,耳后那么大一个疤,我可怎么见那些老伙计,唉!”查房的医生甚是敏锐,看出了周大叔的顾虑,安慰起来:“放心吧周叔,现在我们手术都是微创,口子开得小,创伤也不大,后面长好甚至可能看不出来。”拆线回家后,周叔叔看着耳后那一道细长、不仔细分辨难以发觉的伤口,大呼神奇。

心里大石头落了地,周大叔感激之情难抑,于是做了锦旗赠予医生表示感谢。闲聊之余,周大叔便表达了心中的疑问:“这个腮腺肿瘤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就好端端地得了这个病?神奇的微创手术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顾名思义,腮腺肿瘤就是长在人体腮腺的一种肿瘤。我们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分泌唾液,而这些唾液的来源就是唾液腺。口腔黏膜下分布着许多小唾液腺,与此同时还有大唾液腺,它们是独立的器官,通过导管将分泌的唾液输送至口腔。腮腺,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对唾液腺。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腮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如果这一组织生长了肿瘤,便是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头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良性肿瘤占75%~80%,良性肿瘤中又以多形性腺瘤(又称为混合瘤)占绝大多数,腺淋巴瘤的发生率为其次。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人;而腺淋巴瘤则好发于老年男性,多数有吸烟史,但近年来女性的腺淋巴瘤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如果切除不彻底,可能导致肿瘤的复发。

腮腺肿瘤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年龄、病毒感染、基因突变、遗传等因素与腮腺肿瘤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食不均衡),长期暴露在烟雾或灰尘中,接触放射线者易患此病。此外,在工作场所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金属粉尘、石棉、橡胶)的人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也正是因为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确,除了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并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由于腮腺所处位置通常不在体检项目的覆盖范围内,我们不太可能通过体检发现腮腺肿瘤。

临床上患者就诊时,大都主诉与周大叔类似:发现了腮腺部位的肿块。腮腺良性肿瘤的肿块多位于耳垂前、下方,质地中等、可以推动,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做正规的诊断检查,及早确诊病情,以便后续的治疗。就诊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很好地观察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为手术处理提供依据。确诊则需要进行细针穿刺,取少许样本进行病理检查,通过病理结果确定肿瘤类型。

腮腺良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手术设备的更新,外科医生手术理念的更新和手术技能的提高,腮腺肿瘤也开始广泛采用微创的外科治疗技术。

腮腺部位周围组织结构复杂,重要神经、血管、器官较多,不可谓不复杂。为了能够充分保护神经血管,也彻底清除肿瘤组织,传统术式往往采用伤口较大的腮腺浅叶、深叶或全叶切除,同时保留面神经的手术方式。这导致了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多发。

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手术中需要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和总干,大大增加了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同时,由于手术破坏了覆盖在腮腺表面的大部分腮腺筋膜,腮腺组织和皮肤间失去了一层天然的机械屏障,术后患者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为显著,表现为进食时手术区域皮肤的潮红和出汗现象。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手术通常不保留腮腺导管,因而常引起腮腺腺体组织的萎缩,使术后的腮腺功能大大减退。此外,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后患者面部的凹陷畸形也较为严重,患者对手术后的面部外形常不太满意,有时需要转移邻近的肌肉组织来充填凹陷,这又会增加新的手术创伤和影响邻近肌肉组织的功能。

而如果采用微创方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手术器械入口减小后,仍能够充分保护神经血管、组织器官,也能够干净利落地切除肿瘤组织。这一术式在减少面神经损伤、降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保存部分腮腺功能以及减轻术后面部凹陷畸形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同时也有大量的病例随访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在肿瘤复发方面与以往的术式一致。当然,施行腮腺部分切除术,要求外科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能,因为一旦把握不当而切破肿瘤的话,将会导致肿瘤的复发,给后期手术带来困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团队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小于5厘米的腮腺良性肿瘤可采用单一线形切口(4~5厘米)入路的全新微创手术术式。这样的微创手术具有足够的视野和空间来完整切除肿瘤,保护周围的面神经和管理耳垂感觉功能的耳大神经,同时,术后反應轻、恢复快、瘢痕小且隐蔽、肿瘤复发率并未增加,患者十分满意。当然,由于切口的减小使得显露范围和手术空间有限,这对手术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术者非常熟悉腮腺手术和面神经的解剖以及具有极大的耐心来完成手术。必须强调的是,腮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是不超过5厘米的肿瘤,而内镜的辅助则并非必须;反之,对于较大的肿瘤则不建议施行微创手术,因为很难获得足够的肿瘤显露和操作空间并确保肿瘤的完整性。笔者在此提倡,对于大小在1~5厘米的腮腺良性肿瘤应尽早手术,以免错过微创手术的时机。

总之,腮腺肿瘤越早发现,手术越容易,治疗的创伤也就越小。如果大家的腮腺部位出现了不明肿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建议及时就医判明性质,早诊早治。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颌面腮腺头颈部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