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胸闷、气促…… 这问题不在心脏,而是在“心上”

2023-05-08 03:33
祝您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胸闷女士心脏病

张雯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务委员。擅长中医药治疗睡眠疾病,及以失眠为主症的躯体疾病、神志疾病,如失眠症、失眠伴围绝经期综合征、焦虑状态、不安腿综合征、异态睡眠等。

吴女士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会计,为人谨慎,平时胆子很小。几个月前,在老同学的微信群里,她得到了一则消息:有位身体一直硬朗的老同学突发心脏病骤然离世。为此,她不禁为老同学感到惋惜,同时也开始疑虑自己是否有隐匿型的心脏病。在不断的猜忌中,她开始感到惊惧不安。某天夜里,在睡梦中,她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就诊,但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可是回家后没过几天,又是在夜里,她感到胸闷喘不过气来,心脏怦怦直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同时手脚发麻,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家人也惊呆了,急忙打120急救电话将她送到医院,医生立即给她做了所有的相关检查,结果仍旧是全都正常。这样的情况,吴女士后来又发作了好几次。她遍寻省内名医,不仅在当地一家医院心脏科住过3次院,还特地到心脏病专科医院检查过,结果都显示正常。可这类症状仍经常发作,最严重时,一个月跑了七八次医院。

现在,吴女士整日提心吊胆,根本无法工作。还和丈夫商量,卖掉家里现有的房子,在常去看诊的医院门口随便买套房子,就为了看心脏急诊方便。可是丈夫、女儿都不同意,认为她得了“癔症”,但吴女士反复强调,发作时她真切地感受到胸闷气短、心慌的症状,如此这般,却得不到家人的信任。说到这儿,吴女士委屈地哭了……

或许吴女士的案例有些极端,但有过类似情况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还有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遇到紧急事情时,经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心慌心悸,甚至有时候会四肢发麻,一度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疾患,可到了医院做完一圈心脏的检查后却发现自己的心脏并没有什么异常。其实,这些被以为是“心脏病”引发的症状,并非来自心脏,而是源于“心上”。换句话说,其实有这些症状的人可能正在经历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也称“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急性的严重焦虑的反复发作。惊恐障碍的患者往往体验到突然出现的高度恐惧(往往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这些强烈的恐惧和害怕会使患者心跳加速甚至会出现心悸、胸部不适、呼吸快而浅、体表发冷或发热、尿急、发抖、恶心、头昏头晕等现象。大部分患者会软瘫在沙发上,部分患者会惊呼求救,跑去别人的房间。这种症状大约会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更长时间发生得非常罕见,发作之后情绪就逐渐缓解。但发作后仍可有数小时感到紧张、头重脚轻、卧床不起、衰弱无力等。

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惊恐障碍的发病率从青少年开始,随着年龄逐渐上升,女性的患病率相比男性更高。

在患病初期,惊恐障碍的患者有可能会以为自己即将死亡,也可能会担心心脏病或者脑卒中的发作,或害怕自己可能会发疯。但与心脑血管的器质性病变不同,惊恐障碍虽然也有一些类似心脏病、脑卒中的迷惑症状,但主要以下面四类症状最为常见。

惊恐体验: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期的、反复出现的惊恐体验。比如,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一般历时5~30分钟,很少超出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结束。患者时常伴有濒死感和时空感,发作时意识清醒,事后也能清楚回忆。

预期焦虑:发作后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发作,因而惴惴不安,表现为虚弱无力。也可能出现一些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

求助行为: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帮助。

回避行为:大多数惊恐障碍患者会担心下一次发作,并因此回避上一次发作时的场所和情形,比如,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热闹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此外,患者常担心自己患有严重心脏、肺和大脑疾病,并反复去内科或急诊科就医。

如果患者已经在心内科反复就医,排除了生理疾病的可能,并且在1个月内经历上述这些症状3次及以上,就要考虑患有惊恐障碍的可能性,并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查明具体发病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虽然惊恐障碍看似有些“逼疯”人,但也不必太过紧张。张主任介绍说,一些研究表明,惊恐障碍发作时还常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抑郁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转入慢性波动病程,甚至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远期疗效让人满意,急性期治疗后50%~70%患者可以得到症状缓解。“惊恐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早期治疗时,患者也应该认识到惊恐发作时的各项躯体症状其实是由于心理障碍所引起,貌似可怕,实则无害,‘担心失去自我控制或死去’的想法是焦虑导致的认知障碍,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目前,针对惊恐障碍的治疗和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惊恐发作的频率及发作的严重程度,也可减轻焦虑、回避等症状。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很多病人起初不愿意服用药物,觉得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后,自己通过心理调整可以控制再发,但实际上心理治疗应是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的辅助治疗,若第一次未堅持服药,其后症状再发时才开始服药,症状会更难控制,治疗疗程会更长。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时长和用药量都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停药及减药需咨询医生,千万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心理治疗:可通过认知矫正和行为训练的方法,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和矫正他们错误或歪曲的信念,通过深呼吸或其他放松方式来缓解他们的害怕与担心。

中医药疗法:在惊恐障碍的缓解期采用中医药疗法(中药、针灸等),或有助于减少惊恐发作的频率,起到预防的作用。

家庭护理: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家人的帮助下监测记录病情,并定期预约复查。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胸闷女士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思考心电图之166》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女士找茬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