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视域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23-05-08 12:17朱琳玲
考试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新课标初中语文

朱琳玲

摘 要:202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明确语文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并具备一定的审美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可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2022版新课标出发,探寻了初中语文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及落实核心素养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养成教育;可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019-0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仅要在课堂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而且要设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应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打造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从认真研读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教师要从文化、语言、思维、审美这四个维度建设语文课堂,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技能的获得,同时深入学生内心,建设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直到学生具备学习语文所必需的品格与能力,让语文学科教学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

一、 想法转变,为学生素养能力养成创造条件

从最新版的语文新课标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仍然要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不再是过去的“双基”或“三维目标”,而是从知识教学、技能培养到课程育人的升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导向,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基础性教学,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使学生的思想、文化都得到充分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做到教学思想的转变,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注重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利用语文学科的专业语言表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借助教学思想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散步》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建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朴实的文字中体现出的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感受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且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首先,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了这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的方式,把家庭中常见的小事讲出来,让学生看到家庭生活细节。以此为切入点,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读出课文中的细节,在读出感情的同时对“幸福”“生命”等词产生自己的理解。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生活,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些学生可以迅速掌握朗读要点,而有些学生则是在泛泛地朗读后找不到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此,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如下问题:在作者遇到“分歧”时,做了怎样的决定?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这个“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作者的母亲做了什么事情?利用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重新回到课文中,在当时散步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读中越来越接近答案。

二、 方法调整,帮助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好感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通过教学语言传授知识,对语文课程而言,教学语言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轻易地打造语文学习环境,却会被这个语言环境所累。因为如果教师常年采取同样的教学语言打造环境,采取同样的方法开展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想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懈怠感,让学生重新获得学习好感,具备一定的学习自信,就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灵活的、可调控的课堂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改变,使学生时刻看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当中,作者选择了当时学习生活的片段来再现自己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学生在阅读中对趣事感到好奇,因此,在阅读时把阅读重点放在了生活的记叙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百草园事物的特点时,学生只能又回到课本中再次阅读。为了吸引学生阅读作者对百草园中事物的描写部分,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一些写作经验,教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并尽可能地将百草园中的事物画出来。从阅读到画画,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再单一,学生很快就在画画的过程中找到了百草园中的事物,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不仅会感叹百草园内丰富的物种,而且在作者欢快的文字中体会到其对百草园的特殊情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把阅读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叙事上,更是沉浸在作者对事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对童年乐园的依恋之情。在后续阅读到作者与私塾先生在三味书屋发生的对话时,作者活泼的性格给作者和先生的互动增添更多真实性,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作者和先生之间的互动。

三、 情境构筑,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要对传统理论式的教学进行改革,采取构筑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学生采取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内化知识。良好的语文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开展逐步深入的学习,由表及里,学生阅读课文时可以明白作者应用语言文字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结构,把作者的语言文字或教师的教学语言或为己用,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认知情况。

例如,《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非常重要,学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掌握课文的主要內容,可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梳理故事情节时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构筑了相应的情境。以时间线为例,教师利用在不同时间里牧羊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制作了图片加文字梳理,学生可以在反复观看图片的过程中了解牧羊人的具体形象,从作者最初与“种树的男人”相遇开始,这个男人就表现出了善良与正直、自信与果断、干净与自律,他给作者的水清冽可口,生活并不富裕,外表却整洁,并且已经坚持日复一日地种树长达三年。联系到作者前文所说的“才不过八年的时光”“花好几年观察”等词语,不难看出其对后文作者与牧羊人再遇的铺垫。学生可以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分析课文内容,随着课文中的时间流逝,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逐渐丰满的牧羊人形象。同时,教师展现牧羊人的事业与他的处境对比图,他的事业与一战二战时期的灾难对比图,构筑充满强烈冲突的情境,让学生不仅可以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牧羊人的高贵品质,而且可以从社会的角度看待牧羊人的艰苦付出,从而对牧羊人产生敬佩之情。

四、 保持合作,更好养成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

在建设合作学习的课堂时,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有意识地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想不再单一,思维模式不会被局限住,从而学会从自己的角度、从作者的角度、从课文中人物的角度分析问题,具备基础的审美能力。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课文内容,避免学生亦步亦趋地学习,使课堂中呈现出多元文化绽放的场面。

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根据课文中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组织学生围绕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的变化展开讨论,这正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分析和讨论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在阅读中注意到的变化,在整理为自己的语言时要联系原文。很多学生可以发现,同学竟然说出了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或者把课文中的内容精简了很多,或者通过语言的润色使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的变化充满了感情色彩,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些会成为学生分析问题、欣赏课文的不同渠道,打开学生闭塞的思维,让学生始终以活跃的思维思考问题。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讲解了普法战争失败后所签订的合约,以及不再教法语的原因,丰富时代背景,使学生可以在上课的变化对比中体会到作者语言文字的力量。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作者在这部小说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语言与行动,对心理活动的着墨等,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受到作者影响的同时受到激发,引导学生以模仿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出色的语言、动作与心理描写。

五、 重视阅读,帮助学生传承与理解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丰厚与博大,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与智慧,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多样化地体现出来,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就突出了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而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是对学生的个人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我国真实的传统生活,分析当时人们的智慧与气节,可以在近现代课文的讲解中分析作者所用的形象、简短却富有深意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在阅读中理解并参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教学当中,作者一开始对阿长这个人的感觉是“切切察察”“爱管闲事”“规矩多”,不大敬佩阿长,甚至对阿长有些不耐烦,随着作者与阿长相处时间变多,越来越体会到阿长的魅力,最后对阿长产生敬意。课文中的欲扬先抑手法非常契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的阿长的形象会越来越饱满,教师就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句话,让学生思考阿长身上存在的那些“缺点”以及课文提到的“伟大的神力”是否有冲突,分析阿长的精神品质。教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曾经反复提到这位‘阿长,甚至以‘阿长为名写了这篇文章,说明了阿长对于鲁迅的重要性,你能在阿长身上看到什么美好的词汇吗?”从阿长的精神品质出发,如心地善良、不拘小节、乐于助人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可以受到鲁迅先生作品的影响,学习阿长身上的优点,达到以传统美德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

六、 作业设计,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用语言所积累的语言活动经验,其中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自然也包括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与实践。创新作业设计,把课堂的延伸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积累丰富的经验。首先,语文作业要具备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锻炼学生学习技能的功能;其次,语文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可以引发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最后,语文作业要突出“精炼”,在不加重学生课后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使作业具備针对性与代表性。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1)巩固课堂知识。

把下列词语写在作业本上,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给加点的字重新组词、释义。

繁密  藤萝  瀑布  忍俊不禁

遗憾  笼罩  伫立  沉淀

(2)回顾课文内容。

①从课文中勾画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并且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前后发生的变化。

②课文中哪些部分应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作者在课文最后得到了怎样的启发?这样的启发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吗?

④你认为课文中有哪些部分的景色描写非常美妙?妙在哪里?

(3)练习写作技巧。

自行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段落(不少于一段)或句子(不少于5句),以仿写的方式完成本题。

(4)拓展课外阅读。

阅读作者宗璞的文章《好一朵木槿花》并写出木槿花“好”在哪里。

作业的设计中不仅有基础性知识点的回顾、课文的分析,还通过写作练习锻炼了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把课外的拓展阅读设计为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看到同样描写景色的文章,拓展学生对景色描写的认识,使语文学习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七、 教学反馈,有效实现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学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这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反馈呈现出正向的刺激作用。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就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反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安排,并有序接收学生的反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注意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使学生的学习可以逐步推进,引导学生经历先低后高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的深入而得到发展。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赵州桥与卢沟桥的景色,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根据这两座石拱桥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的特点,其间还出示了其他类型的桥梁,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出答案。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了解石拱桥的兴趣不大,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了问题,课堂积极性不高,思维活跃程度不够,这时,教师可以从为什么学习中国石拱桥这一角度出发,利用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看到学习石拱桥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对中学生的意义。又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白杨树的形象,结合微课视频展示象征手法,有学生就通过将白杨树的形象与解放区的人民相结合,并说出了二者相似的特点。在教师的提示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把抽象的事理感知为具体的白杨树的形象,此时,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用象征手法的好处,相比文字直白的描述来说,象征手法给文章带来了哪些优势等。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初中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搭建起学习语文的桥梁。在课堂中教师要掌握以下方法:设法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通过教学手法的调整与优化拉近语文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认真学习的信心;积极构筑语言学习情境,在语言文字的分析、段落内容的阐述等方面尊重学生的学习理解与感受;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开放、互动的课堂中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包容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在阅读课堂中讲解或引申出传统文化,以优秀文化的魅力影响学生,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业设计要进行适度优化,以符合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突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反馈要突出互动的价值,在师生互動、生生互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雷雷.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思想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2(3):34-36.

[2]孙怀武.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1(22):97-98.

[3]张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72.

[4]李绍海.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17.

[5]徐越.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2020(41):24.

[6]康永春.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策略[J].课外语文,2020(18):86-87.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新课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