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认知理论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构建

2023-05-10 02:52孙蒙蒙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构建小学音乐教学信息化

【摘要】音乐在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心灵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掌握音乐技能的情况不佳。究其原因是部分音乐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本文基于个体认知理论,分析和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构建课堂,以此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并为音乐教师构建信息化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信息化;课堂构建

作者简介:孙蒙蒙(1983—),女,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个体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现状的理解,遵循一致性原则,使认知可视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注重学生的迁移,以及个体与学习情境之间的互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来创设情境,旨在提高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及学习效率[1]。在将个体认知理论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履行自己的教育任务和职责,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软件、硬件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最后,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线上的拓展性教学,改善课堂的整体氛围,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将情境与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采用这一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集中精力放松地学习,实现学习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主体地位,这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情境化的教学。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图片等,构建情境化的音乐课堂,从而保障教学的质量。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学习音乐知识,让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教室中搭建一个小的船舱,让学生穿上救生衣,坐在船舱中,感受荡舟的过程,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如带有海浪声、海鸥叫声的音乐,营造在海上的环境。接着,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背后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互动游戏,对学生分组,让同一小组的两名学生将手臂张开,呈一定的角度,以表示船的轮廓,再让一名学生用船桨做荡舟的动作。学生需要一边模拟荡舟的场景,一边配合屏幕上的动画进行歌曲演唱,从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参与感。最后,教师可以用3D技术进行小型船模型的制作演示,让学生尝试动手制作,再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荡舟的理解和感受。

二、使用多媒体设备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浏览音乐视频网站、使用教学软件等方式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或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信息化课堂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投影歌曲的歌词和相关图片,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与歌曲有关的故事情节,同时让学生合唱歌曲,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音响设备播放有关的音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灵活使用多媒体设备或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对多媒体设备及技术的接受程度,以保证这些设备及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例如,对于《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设备及技术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图片及动画,带领学生逐句逐段地进行练习,再以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如何正确地演唱歌曲。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并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在了解声音的高低起伏特点、理解每一句歌词的含义的同时,掌握相关的音乐技巧[3]。其次,教师可以在互动白板上绘制这首歌曲的乐谱,并写出歌词,引导学生一起演唱;或使用互动白板进行歌曲的意义和背景的解读,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再次,教师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呈现问题:《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价值是什么?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线教育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评估。

三、结合教学视频,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小学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观认知需要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视频,引入音乐纪录片,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和演唱者的故事等,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或将相关的音乐作品以MV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对于MV,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场景,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制作,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MV制作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感受力。教师通过上述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音乐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4]。

例如,《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的知识,难点是让二声部合唱的声音保持和谐与统一。教师可以事先查找这首歌曲用钢琴来演奏的版本,因为钢琴可以呈现出歌曲旋律欢快的特点。学生在欣赏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首歌曲的MV,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画面,了解相关的人物和情节,同时进行音乐鉴赏,体会这首歌曲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實现教学目标。

四、利用讨论问答的方式,让学生爱上音乐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信息化教学时,教师要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信息化课堂的构建。如果部分学生不太愿意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就可以选择利用音乐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同样能够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在学习中逐渐爱上音乐。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利用讨论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提升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

例如,在开始《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泼水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吗?《快乐的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学生经过讨论、做出回答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泼水节是傣族等民族的节日,这首歌曲是用葫芦丝演奏的。葫芦丝是一种用葫芦做出的乐器,它的声音非常悠长。相比于用钢琴等其他乐器,这首歌曲用葫芦丝进行演奏更好听,更能展现傣族等民族的节日魅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播放用葫芦丝演奏的《快乐的泼水节》,就能夠让学生更加愿意去欣赏音乐,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五、延伸课堂,积极开展线上拓展性教学

(一)微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生因不可抗力等需要进行线上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网络课程的优势,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使用有关软件和工具制作微课等网络课程,同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5]。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来设计微课教学内容,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有效进行音乐学习,从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目标。为了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线上的拓展性教学,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结合自身的教学技能、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配备的设施设备,形成教学特色。线上的音乐课和线下的音乐课是两种不同的课堂形式。前者更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后者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资源设计微课等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在选择微课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景和体验,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教授《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曲时,教师需要基于微课等网络课程的特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如以“弯弯腰,捡回一个希望,手拉手,拉出一颗太阳。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我们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歌词作为微课的第一部分进行教学,再选取与歌曲相关的舞蹈作为微课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与学习。这样,教师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快速了解歌曲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播教学,与学生充分互动

直播教学与微课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应用场景和特点有所不同。直播教学是实时的教学,适用于需要实时互动的场景,学生与教师能够进行即时互动交流;而微课教学是利用预先录制的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对于什么时候选择直播的方式教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需要进行实时的合唱指导时或者需要进行互动交流时可以选择。在这些情况下使用直播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时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也能够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弥补线下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学习过程。在直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唱,教师自己则用钢琴进行伴奏。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让他们进行纠正。如果有的学生跟不上节拍,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提醒并在线下进行观察。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鼓励,让学生敢于唱歌,还应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在完成合唱任务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与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发现自己或者小组成员的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结语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个体认知理论在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构建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通过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构建适合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个体认知理论在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冰清.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教学[J].戏剧之家,2022(11):169-171.

[2]徐蕾.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80-82.

[3]张军,程紫含.核心素养本位下小学音乐智慧型课堂教学探究[J].中华手工,2021(02):104-105.

[4]刘鸽.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融合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2):20-24.

[5]郭亦桐,王以宁.基于视频分析的小学音乐教师TPMuK知识结构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1):106-115.

猜你喜欢
课堂构建小学音乐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试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