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社区:滇池畔开出团结花

2023-05-15 01:25范春艳
今日民族 2023年4期
关键词:观音山民族团结草莓

文/范春艳

·示范社区名片·

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地处滇池西岸,因“神龟出海”“凤凰展翅”的观音山而得名,南与白渔口省工人疗养院相连,北与市工人疗养院相邻,是典型的白族世居农村社区。社区占地13.73 平方公里,辖观音山、白草村、杨林港3 个居民小组。社区先后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省级美丽村庄等10 余项称号。

观音山社区 杨景林 摄

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绿水掩映,碧波万顷,观音山社区坐落于滇池西岸。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观音山社区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农、文、旅融合为导向,着力打造“产业美、生态美、人文美、治理美、生活美”的高质量美丽宜居乡村。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实现共建共享共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必须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创建工作中,观音山社区将传统“包办式”直接管理转变为“引领式”融入治理,发挥社区引领发展、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整合社区资源,搭建“六个一”服务平台。

观音山社区一角 刘瑜澍 摄

一是点亮“一盏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党员培训、法治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宪法法律法规宣传月等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传,点亮思想明灯,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带来“一本书”,增强共同团结奋斗的本领。设立农家书屋,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草莓种植、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在社区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送去“一份情”,共建共享一家人的好日子。成立社区一家亲工作站,做好社区青少年、城市流动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和老年人(离退休)、下岗职工等群体管理服务权益保障等工作。依托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和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及时掌握各族群众的需求和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

四是建设“一阵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民族团结长廊、社区“三园”(党建连心园、党建清心园、党建清风园)、龙氏墓庐及人文展馆,充分运用党员电教、综合服务平台、云岭先锋APP 等媒介,宣传社区各项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容”“乡音”“乡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是搭建“一舞台”,营造共乐民族大家庭氛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聚人气、拢人心、汇力量,在展现民族风采,重拾邻里温情中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六是树立“一榜样”,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以“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为契机,评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民族团结示范户,努力营造出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观音山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族宗教专项资金项目、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以水利、道路等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为重点,配套建设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一是整体提升人居环境。以项目为牵引,抓实抓细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和“厕所革命”,改善人居环境、村庄风貌、村间道路、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社区“一体式”道路,实现村村通新路、处处是风景,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加深社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底色。

二是擦亮生态宜居新名片。准确把握社区定位,科学谋划布局,将“滇池湖畔花园社区”建设理念融入环境提升,打造观音山社区适居宜居新名片。

三是项目建成资金有保障。整合省、市、区、街道等各级党委政府、民族宗教、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各方面资金,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培育社区特色产业 壮大经济发展引擎

观音山社区周边云集诸多名胜,有观音寺、董氏宗祠、李培莲墓穴牌坊、龙云与李培莲浮雕展览、龙氏墓庐、节孝石牌坊、云龙寺、八角亭、小南海、乡贤祠、曲焕章旧居等,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秀美的滨湖自然风光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观音山社区在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方面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一是强培训,培育技术过硬创业人才。立足社情和村民需求,加大就业创业技术培训力度,联合市、区、街道开展韭菜种植、草莓种植、面点师等培训,提升社区居民就业能力。2019 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20 余场次,培训人员1000 余人次,实际运用率达100%。

二是强产业,育好社区发展后劲。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帮助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草莓、花卉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成立草莓种植协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村民家家种草莓,户户搞副业。目前社区发展种植草莓336 亩、鲜花311.87 亩、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318 亩,社区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近五年人均年收入按10%的增幅逐年递增。

三是强旅游,开拓增收致富新路子。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目建成民族团结广场、曲焕章民俗博物馆、龙潭水景等旅游打卡新地,形成了“初春摘草莓、仲夏采鲜花、深秋尝鱼鲜,一年四季品历史、六月十九逛庙会”的都市旅游精品周末线。

留住西山乡愁记忆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在壮大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观音山社区还牢固树立“历史记忆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之基与源”的理念,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创建中发挥社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打好 “三张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立足历史人文根脉,打好历史文化牌。通过打造提升曲焕章民俗博物馆、建设民族团结主题公园,放大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阿佤人民唱新歌》创作者杨正仁等观音山历史名人的文化效应,赋能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打好群众文化牌。利用春节、中秋节、“三月三耍西山”“六月十九观音山庙会”“六月二十四火把节”“苗族花山节” 等传统重大节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文化连连看”“民族运动会”等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民族故事会、民族服饰展示、民族美食才艺展示等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交流活动,促进民族文化嵌入,营造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环境。

三是深挖民俗,打好民族风情牌。鼓励村民依法依规实施“三类房”改造,整合乡村振兴等力量,按照“白墙灰瓦”的传统白族民居风格,分批分步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动员村民节日期间跳霸王鞭、唱白族小调,打造滇池湖畔白族风情村寨。绘出各民族群众在秀美观音山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和美画卷。

启示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创建过程中,观音山社区将其紧邻昆明主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发挥了出来。一是不断整合资源,用好政策,在人居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上补齐发展短板,筑牢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二是科学研判,合理布局,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汇聚合力的良性循环;三是紧跟市场,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将社区服务、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从线下延伸到线上,通过“数字”与“实体”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高端化、现代化发展;四是将经济发展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草莓大赛、舞龙展演、观音山庙会等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成为社区经济增长的发力点,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局面。

猜你喜欢
观音山民族团结草莓
观音山倒虹吸工程进入合拢阶段
民族团结之歌
Exploring the Added Outcomes of the Teaching of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n EFL Context
厦门观音山会所
草莓
观音山水库双曲拱坝除险加固安全复核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