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保洁阿姨,弹响一架废弃的钢琴

2023-05-15 06:41王媛
时代邮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联欢会弹琴走廊

● 王媛

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四楼,走廊临窗的转角,有一架废弃钢琴,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3年前的春天,学生们没法回到学校上课,本就不热闹的走廊更寂静了。大楼成了空楼,有人走了过来,掀开琴盖,按下了一个音。

按出这个音的人觉得欣喜,这是她第一次用自己的手弹奏乐器。她是这幢大楼里的保洁阿姨邢国芹,一个利落的东北女人。2014年邢国芹刚来清华工作时,琴就已经在这里了。她拿着拖把和抹布,在这架钢琴边上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遍,却从来没掀开琴盖。在她眼中,这是“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碰。

但在那个寂静的春天,走廊里四下无人,邢国芹感受到那架钢琴带来的诱惑。

▲邢国芹弹琴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方微信)

52岁那年的春天

邢国芹从来没想过要买什么乐器。从辽宁农村来北京打工,图的就是多挣点钱,以备日后养老用。若不是这里恰好有一架废弃的钢琴,以及疫情让她突然多了些闲暇时间,她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能与音乐有什么关系。偏偏就是钢琴。它明明白白地,一个键挨一个键,邢国芹想:“这我也能弹响啊。”能弹响,她和音乐之间就有了关系。

邢国芹的手是劳动者的手,粗糙而有力,干干净净的。手指按在钢琴上,按一个键,就出一个音。往左按,音就低些,往右按,音就高些,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规律。有了这个规律,她有了弹出一首曲子的希望。

弹点什么好呢?事实上她知道的歌并不多。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东北农村,小时候在村子里看露天电影、听戏匣子,她学会了两首歌,一首是《海外赤子》里著名的插曲《我爱你,中国》,另一首是《我的中国心》。跟着记忆里的旋律一唱,她有了点信心,能弹。她看不懂简谱,更不用说五线谱了,“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脑海里的旋律就是她的谱子。

52岁那一年的春天,邢国芹开始弹钢琴。嘴里唱着歌词,哼着旋律,她的右手就在琴键上一个个地试。“有好多人问我,你怎么学会弹琴的?我说,你就把它按响不就行了吗?一响,低了,就往上边去找,高了,就再回来。”

虽然在这样一个演出场馆里工作,剧场里每天被演奏声环绕,来来往往的人不乏艺术家和大师,但这些和邢国芹都没什么关系。有演出的日子,往往是保洁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需要在观众入场前与离场后完成清扫工作。不留痕迹,就是他们工作最大的成果。

邢国芹的弹法,完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空闲的时候,走廊里没人的时候,可能一周一次,可能几周一次,邢国芹会来到这里,搬一把沙发凳,坐到这架废弃的钢琴前,开始寻找自己的宝藏。今天弹这两句,练会了,下次来再弹下两句,一句歌词弹个三四回,差不多调子就找着了。

“扫地僧”上台

她从没想过要弹给别人听,甚至很怕别人发现这件事。平时她是一个恪守规矩的人,作为物业队伍里的保洁主管,工作也一直很出色。偷偷“动”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邢国芹觉得好像犯了错似的。但明知是“犯错”,她还是忍不住。这一次总比上一次好一点,一首曲子弹得越来越像样了,这种成就感,什么都比不上。

有时候弹个10分钟,有时候弹个半小时,一个月算起来弹不了几次。两年多时间,邢国芹只练会了两首歌:《我的中国心》和《我爱你,中国》。后来这件事还是被领导发现了,跟她谈话的时候提起。邢国芹有点紧张,她打算跟领导保证,以后再也不弹了。领导并没有要制止她的意思,还鼓励她继续弹下去。

如果不是一次演出的机会,一个保洁阿姨在走廊角落里弹出的旋律,轻而易举地就会被剧场里恢宏的交响乐掩盖。家里人知道她在弹钢琴,觉得她是在瞎弹。她不介意这样的评论,“确实是瞎弹的”。

2022年1月,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要办内部的新年联欢会。保洁队伍推荐邢国芹作为代表上台弹一首曲子。邢国芹原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只是内部联欢会,大家开心,那就弹一回吧。

那天晚上,邢国芹穿着工作穿的蓝色制服,登上了那个打扫过无数次的舞台。台下坐着的都是艺教中心的老师和职工,一百多人在台下瞅着,邢国芹手往钢琴上一放就觉得紧张。这不是她平时练琴的那台琴,不走音了,反而感觉不太对了。她的手边弹,嘴里也得轻轻地唱,这样才能找着节奏,左手也不敢动,一动就找不回来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在教授黄河知识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议论纷纷。虽然学生提出来的一些解决方案欠缺科学性,但是学生能有这样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也是非常难得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从思想到行动上变得更加主动,也能够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有更多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经验。

紧紧张张地,一首歌弹完了,邢国芹觉得自己弹得那叫一个“错上加错”,本来就没谱子,左手还一直都是一个音。但大伙都给她鼓掌,所有人都听出来了,她弹的是《我的中国心》。

台上台下的人都没想到,她演出的视频被放到网上之后,一下子火了。“不识乐谱,不懂乐理,55岁清华大学保洁阿姨弹出《我的中国心》。”

弹琴,是一件挺让人开心的事情

有人说她是“扫地僧”,还有人传言她之前当过音乐老师,她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千千万万个保洁中的一员,就这么个简单人。”

她把外界的夸赞看得很淡,好像那些名声并不属于自己。在学校里,有学生认出她来,问她是不是那个弹琴的阿姨,她会平静地笑一笑。

记者来了,她愿意讲述自己弹琴的故事,带着一个个记者来到那个弹琴的走廊里聊聊天,自己是怎么练的就怎么说,不会把故事讲得多么励志,也不会把自己说得有多厉害。她觉得这阵风迟早会过去,等过去了,她还是那个认真工作的,也喜欢弹琴的,普普通通的保洁阿姨。

简谱学会了,她却没什么练琴的机会了。那台走音的钢琴越来越坏,原先还能坚持用用,现在有的琴键根本不出声了。随着新清华学堂的演出恢复,她的工作又恢复了之前的忙碌,空余时间也少了。

最近一次弹琴,是在山东卫视的舞台上。那也是她迄今为止登上过的最大的舞台。今年3月,山东卫视《你好,我们》演讲节目讲述了20多位女性的故事,邢国芹也是嘉宾之一。节目组来邀请的时候,邢国芹说自己技术不行,弹得不好。对方说没事,你来就行。

那天她化了妆,穿着一身黑色的礼服,在舞台上的一台白色的三角钢琴前,又弹起了那首《我的中国心》。邢国芹觉得跟联欢会上的那次演出相比,自己还是有进步的,手还是一样有点抖,但是左手能动地儿了,不再只重复同样的和弦。她还为歌曲加上了一段前奏。

邢国芹想以后给自己买一架电子琴,但这是一个遥远的计划。现在趁着还能劳动,赚钱肯定还是第一位的,她可不想因为这个爱好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等到以后,年纪大了,回老家了,她会再认真考虑买琴的事。毕竟弹琴,还是一件挺让人开心的事情。

猜你喜欢
联欢会弹琴走廊
荷塘联欢会
会弹琴的沙丘
走廊上
亲子联欢会
用腿弹琴的孩子
弹琴
教爸爸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