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邓小平西南三线调查研究

2023-05-15 06:41梅兴无
时代邮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六盘水汇报重庆

● 梅兴无

最近,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196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邓小平到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一线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推动了工作,也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 1965年11月,邓小平视察成昆铁路

▲ 1965年11月12日,邓小平视察重庆钢铁厂

▲ 1965年12月2日,邓小平听取攀枝花建设规划的汇报

“先抓紧时间到下面看看”

从1964年开始,党中央决定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以战备为指导思想,以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为重点的三线建设。西南地区是三线战略布局的重点。

1965年11月1日,邓小平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一起,带领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的主要负责人数十人抵达成都,对西南三线建设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李井泉、程子华等中共西南局和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主要负责人打算先汇报总体情况。邓小平说,还是先抓紧时间到下面看看。

11月2日,邓小平在成都现场听取二机部(核工业)负责人关于核工业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得知大家对新铀浓缩厂的选址有不同的意见,邓小平当即带领李井泉、程子华及二机部相关负责人,到新址踏勘地形。邓小平认为这里背靠大山,地形隐蔽,面临大河,水源温度适宜,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便当场拍板决定改在新址建厂。接着,邓小平又在成都实地考察了784厂(雷达制造)、715厂(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重点军工企业,对这些三线骨干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1月4日,邓小平到四川德阳视察了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两个三线建设“歼灭战”项目。邓小平看到德阳工业区厂房林立,人口由2万多人增至7万余人,欣喜地称赞:“干得好!这已经是一个工业城市了。”邓小平叮嘱:“要加强协作,把工业和城市都搞好。”

11月9日,邓小平一行来到建设中的成昆铁路现场视察。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穿越地质大断裂带,是一条在世界筑路史上堪称奇迹的铁路。来到成昆铁路的金口河关村坝一线天工地现场,邓小平看到系着保险索的拼装工人正在将最后的钢梁吊起,灵巧地将大桥两头的半拱跨连成一个整体,在两山之间架起了一道“长虹”,他脱口称赞“人民创造了历史”。邓小平叮嘱铁路建设者要把成昆铁路建设作为三线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舍得花时间摸透情况、解决问题”

11月11日,邓小平乘坐专列来到重庆市,在这里停留了8天。他说,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有40多家军工企业,要舍得花时间摸透情况、解决问题。他先后到重庆建设机床厂、长安机器厂等军工企业,以及为军工企业提供优质军用钢材的重庆钢铁厂、重庆第三钢铁厂等企业调研,鼓励广大职工一定要争分夺秒,把战备生产任务完成得更好。

邓小平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集思广益,研究谋划重庆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建设,他反复强调:“要从准备打仗的战略高度,建设好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同时就重庆南线(长江以南)的高炮生产基地、重庆北线(长江以北)的光学仪器和核工业基地、长江沿线的造船基地等进行了研究论证,要求在重庆周围搞成一个小体系。

11月17日的会议上,邓小平与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一同出席。重庆常规兵器配套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五机部(兵器)副部长朱光汇报了军工配套生产和建设的问题,提出目前急需国家有关部委为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关键性制造设备。邓小平听后果断决定,让一机部部长段君毅速飞重庆,共同研究如何支持兵器工业加快发展的问题。听完段君毅的汇报,邓小平指出:“机械工业品种不多,新的、精密的、先进的品种更不够。机械工业要搞快一点,特别是精密机床,不然被动得很。”为充实三线建设的领导力量,邓小平还当场拍板,调负责华东地区企业内迁到西南的华东局经委副主任钱敏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工作。

邓小平的此次视察,对加快推进重庆三线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快重庆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建设,进而打好重庆现代工业的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问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

邓小平一行乘坐专列离开重庆,于11月21日抵达贵阳。当天下午,他们听取了七机部(航天)黔北基地建设和六盘水煤矿基地建设的情况汇报。谈到六盘水的开发时,邓小平指出:“没有电网是不行的。贵州有煤,火电缺。贵州要很好地规划,要综合利用,各行各业在这里搞多少工厂,要些什么,要多少,怎么解决,都要有个规划。”“物资供应只能分地区,不能分部门,尤其是大规模建设的地区,一定要这样。”

11月24日,邓小平一行来到六枝矿区的地宗矿坑口调研视察。矿区条件简陋,邓小平在一个未建成的澡堂里与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当他得知矿区10万职工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立即让秘书给北京打电话,让有关部门调拨。几天后,十几车皮新鲜蔬菜运到了矿区。工人们感叹:“中央领导一来,马上为我们解决了困难。”

现场施工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六盘水煤炭基地建成后,年产4000万吨原煤,东调2000万吨,供应攀枝花钢铁基地1000万吨,贵州留1000万吨。邓小平频频点头:“南方大煤炭基地在贵州啊!”接着,他在火车上听取了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钟子云等人关于六盘水矿区建设情况的汇报。邓小平高兴地说:“看到西南有煤、有铁,就放心了,不然建好多工厂也没有用处。办好西南两个大型的联合企业就好了,就有希望了。”“六盘水煤矿建设基地很重要,既可满足西南钢铁和动力用煤,又可支援两广(广东、广西),以减少北煤南运。”邓小平对六盘水三线建设工作开展之快,职工情绪之高,以及他们“三老带三新”(老矿区带新矿区、老矿井带新矿井、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此次调研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看问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他对六盘水在三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这里的潜在条件太好了! ”当余秋里谈到要在盘县搞一个钢铁厂时,邓小平当即予以肯定:“这样可以就地消耗煤。”邓小平的这种以煤为中心,在六盘水发展钢、铁、煤、电及其他配套项目的战略思想,对促进三线建设特别是六盘水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路再难走也必须去”

邓小平乘专列折返成都后,决定到攀枝花考察。当时成昆铁路尚未贯通,需要先从成都坐小飞机到西昌,再乘汽车到攀枝花,沿途都是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土路,交通十分不便,李井泉劝他修好了路之后再去看。邓小平说:“攀枝花钢铁基地是毛主席关注的重点,路再难走也必须去!”

11月30日,邓小平乘小飞机抵达西昌,次日乘坐吉普车,沿险峻的山路,一路尘土飞扬,抵达攀枝花。他不顾舟车劳顿,在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攀枝花基地建设总指挥徐驰等的陪同下,登上兰尖铁矿的最高峰。邓小平兴奋地说:“站在山上,面对一比一的天然大地图,听了你们的说明,我们就不必再到各工厂、工地去看了。明天坐下来,专门听你们汇报攀钢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安排,还要听听你们在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月2日,在攀枝花新建的招待所会议室里,邓小平听了徐驰对攀枝花基地模型沙盘的详细讲解后,激动地说:“要说在攀枝花搞钢铁,条件真是得天独厚啊!”当时人们对攀枝花钢铁厂的选址弄弄坪存在争议,迟迟不能定案。按设计标准,建一个产能150万吨的钢铁厂,至少要5平方公里平地,而弄弄坪只是一个2.5平方公里的山坡。邓小平风趣地说:“弄弄坪,弄一弄就平了嘛!这个选址,我看很好嘛!建工厂不占或少占粮田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你们带了个好头嘛!”

邓小平还仔细听取了徐驰关于钢铁、煤炭、电力、水泥、铁矿、石灰石矿及副食品生产基地的选址和建设方案的情况汇报。他认为在这里建设后方钢铁基地的条件成熟,当即代表党中央确定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方案。他说,要考虑攀枝花与六盘水的相互依存关系,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何时供煤,成昆铁路何时通车,何时供应多少煤,铁路承担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定和执行相互配合的时间表。邓小平还强调,煤钢联盟,中心还在煤。

邓小平对规划问题十分重视,指出:“这么多人搞会战,没有一个好的计划怎么行?”邓小平特意安排随他一同考察的余秋里及“小计委”一班人留下,研究解决办法。第二天,余秋里一行人召集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开会,根据邓小平的指示,认真修订完善了建设规划。

根据完善后的建设规划,广大建设者将弄弄坪山坡炸成4个大面积台阶平地,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开创了世界钢铁基地建设史上的先例。攀钢也被誉为“象牙微雕”式的立体大型企业。

勾勒西南三线“两点一线”蓝图

12月3日,邓小平一行从西昌乘小飞机抵达昆明。一连几天,邓小平到昆明钢铁厂、机床厂、光学仪器厂(军工)等企业调研。

12月7日上午,邓小平在昆明主持召开会议,对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作了系统性的部署。程子华汇报了西南三线建设的综合情况,吕正操汇报了成昆、川黔铁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情况,川、云、贵三省汇报了各自三线建设项目及投资的情况。邓小平在总结讲话中勾勒了“两点一线”(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为东西两点,成昆铁路为贯通南北的一线)西南三线建设的蓝图,并提出了“煤钢联盟”的构想:从六盘水向攀枝花运送煤炭,同时在六盘水建立钢铁厂,利用向攀枝花运煤的返程空车运回铁矿石,形成“钟摆式”的对流关系。要在水城、盘县多搞点火电,可以就地消耗煤炭。

从更大范围看,“两点一线”“钟摆式”布局还可以涵盖整个西南地区,即以四川攀枝花为钟轴,以成昆、贵昆铁路为两摆,向成都、重庆、昆明和六盘水辐射,把攀枝花、六盘水的资源与重庆、成都、昆明的制造基地紧密联系起来,构筑西南地区新的经济格局。

邓小平提出的西南三线建设的大布局,对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昆铁路沿线辐射范围13.6万平方公里,包括四川、云南的7个地市和所属50个市县,极大带动了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如今铁路支线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企业和科研机构星罗棋布,西昌、绵阳、雅安、乐山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攀钢集团作为主产高铁钢轨、无缝钢管、特殊钢、钒钛钢铁的企业,已延伸到凉山州、成都、绵阳及重庆等地建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凉山彝族风情和冰川地貌、丽江玉龙雪山等旅游线路不断丰富……当年的点线布局,今天已经发展为生机勃勃的新经济区。

猜你喜欢
六盘水汇报重庆
重庆客APP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诗书画苑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在这里看重庆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