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

2023-05-15 06:45黄菲
时代邮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君山岳阳楼洞庭

● 黄菲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里,五湖四海的“五湖 ”,指的是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其中,洞庭湖为五湖之首,也唯洞庭湖有“天下水”之说。何哉?

一个重要缘由,自然是洞庭湖之“大”。洞庭湖素以“八百里洞庭”著称,水连天,天接水,碧波浩渺,气象万千。南宋马子严赞曰:“四渎长江为长,五湖洞庭为宗。江湖之胜,巴陵兼有之。”洞庭湖之“大”,在其面积,更在其容纳众川的胸襟。洞庭湖南接湘江、资水,西纳沅江、澧水,北通长江。每年汛期到来之际,长江的洪水像脱缰的烈马,洞庭湖让洪水涌入自己的怀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八百里洞庭之恢宏壮丽,令人叹为观止。汛期过后,湖水再缓缓地回流到长江。

另一个重要缘由,是洞庭湖之丰饶富足。洞庭湖是中国最早的稻作农业发祥地和渔猎文化发祥地之一。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文化遗址上发现了炭化稻谷的遗迹。在新石器时代的洞庭之野,我们的先民在创造洞庭渔猎文明的同时,率先成为“世界水稻文化的摇篮”。如今,包括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内的中国人又是在洞庭湖的平原上,把世界水稻文化推上了新的巅峰。洞庭湖年复一年地调节着长江的水位,减轻了洪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压力,也因此沉积了大量泥沙,湖的面积逐渐减少。这些泥沙冲积而成的沙泥田,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十分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再加上雨水丰沛,湖区人勤劳肯干,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洞庭湖“鱼米之乡”的天下美名。

“天下水”的盛誉里,更有“天下楼”的一份荣光——“岳阳天下楼”。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扩建阅军楼,后将其改名为“岳阳楼”。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曾登临此楼留下名篇。宋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写尽了洞庭湖的壮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更是光耀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洞庭湖有大美,这美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相互辉映。这里有充满古老传说的君山、德山、钦山,其中尤以君山为美。君山只是洞庭湖里的一个小岛,宛如“白银盘里一青螺”,却名扬天下。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苍翠之中,有“道”,有“佛”,有“儒”,有家国情怀,有魔幻传奇,有道德文章,有礼义秩序。湘妃祠、柳毅井、朗吟亭等名胜古迹,皆有故事。历代文人墨客钟爱君山,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特别是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都曾到此览胜抒怀。

洞庭湖畔岳阳县的张谷英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美名。这里有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1700多间明清风格的房屋坐落在青山之中。“耕读继世,孝友传家”,张氏家族从明朝开始在此聚族而居。古村始祖张谷英公26代子孙繁衍,数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世世代代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尊教育、好读书的风尚代代相传。

洞庭湖最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游客们在岳阳楼前背诵《岳阳楼记》——能背诵者可免岳阳楼门票。那朗朗背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天真稚子,亦有白发老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和着洞庭湖的涛声,吟诵着千年不朽的篇章,神情庄重,眉目端凝,脸上焕发出一种近乎肃穆的光芒。

猜你喜欢
君山岳阳楼洞庭
登岳阳楼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孙高华
洞庭谣
君山美学生活馆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