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政治站位高 经济特色浓 融合报道活

2023-05-19 10:22张曙红王智胡文鹏
中国记者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济日报总书记经济

□ 张曙红 王智 胡文鹏

2023年全国两会,是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体人民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经济日报高度重视此次两会报道,按照“浓墨重彩、喜庆热烈、安全准确、全面充分”的基调,提前组织,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认真落实,既守住了安全报道的底线,也探到了优质报道的高线,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营造了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

经济日报两会报道守正与创新兼而有之,议程报道与特色报道相得益彰,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一起发力,两会期间,共刊出两会专版117个,其中特刊52个;报网端微全平台刊发两会报道6292篇(件),全平台累计传播量26.1亿。整个报道呈现出政治站位高、经济特色浓、融合报道活、传播效果好等鲜明特征。

一、创新

(一)以强烈的政治敏感和政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核心报道,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想、领袖风范、人格魅力、人民情怀

经济日报紧扣会议议程、紧跟重要活动、紧随关键节点,聚焦总书记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展示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反映代表委员、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深刻领悟、真心拥护、真诚爱戴。

在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时刻,喜庆热烈地给予报道。《经济日报》在一版以通八栏标题、大幅照片和版面套红等形式,充分展现出这一激动人心的结果,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体现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同时,经济日报还在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海报、图片等形式,精准、及时地做好这一重头报道,形成了网上网下同频、线上线下共振的舆论氛围。

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讨论发表重要讲话后,以高站位、高质量、高要求,精心组织讲话精神反响报道。经济日报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内核和丰富内涵,第一时间推出“代表委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专版。两会报道期间,经济日报先后就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有效应对风险挑战24字方针等重要内容,采访多位代表委员谈感受、谈体会、谈认识,完整、准确、全面地做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阐释报道。

两会报道期间,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平台发力,结合各平台传播规律和传播特征,各展所长地做好总书记报道。微博主持开设“总书记两会金句”等话题,结合总书记深入团组的重要讲话,制作大气、精美的海报产品,登上微博置顶热搜,阅读量1.3亿。微信制作推出《这五年,总书记两会上多次提到的有关发展的关键词》等原创产品,阅读量均超10万+。原创重点融媒体栏目“一起学习”正式上线,运用图文和SVG动效等形式“做笔记”,与网友一起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

(二)彰显经济特色、凸显经济视角,做好经济热点焦点难点的解读、引导和应对,大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

两会报道既是媒体同声合唱的大舞台,也是媒体各显身手的竞技场。经济日报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定力的同时,紧紧围绕自身定位和独特优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把形势说清楚,把情况讲明白,把问题分析透,引导受众全面认识中国经济韧劲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点。

经济日报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别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五大特征,以及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的“六个更好统筹”等重大经济议题,在两会特刊推出系列深度解读,引导受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光明前景,认识到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思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凝聚最大共识。同时,精心打造“经济学家建言中国式现代化”专栏,采访林毅夫、马建堂、韩保江、张连起等业内“大咖”,提升了报道的权威性和深刻性。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稳预期、强信心是当务之急,其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又是重中之重。经济日报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讨论时的重要表述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就“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正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等热点话题,刊发《始终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等评论,推出《强信心稳增长促发展》《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等专题报道,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增强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发展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经济日报就群众关注的物价、就业、医疗等民生经济话题,推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等报道,既反映出相关领域过去五年和近一年的发展成就,又深入剖析相关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还积极探讨做好相关工作的有益路径,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

(三)重视发挥言论、评论的导向作用,发扬“评论立报”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善于解疑释惑,敢于发声亮剑,凝聚社会共识

近年来,经济日报坚持“评论立报”的办报思路,在精品评论专栏就经济社会中的焦点热点问题,主动发声,正本清源。同时,为一批年轻同志开设个人评论专栏,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今年两会,经济日报将日常报道形成的战术优势,延续到战役报道中。

首先,精心谋划,用心经营,打造两会期间的精品评论专栏。《经济日报》在一版开设重点评论栏目“盛会快评”,连续刊发《制造业要加速向高端迈进》《激发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澎湃动能》等言论,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清新阐明大道理,重点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多篇评论得到重点推荐,实现全网立体传播。

其次,精选骨干,匹配资源,打造两会期间的个人评论专栏。经济日报遴选两位各具特色、颇有积累的业务骨干,分别开设“数说两会”“两会观察”个人评论专栏,专栏紧紧围绕两会热点话题,以每天一篇的频率更新。其中,“数说两会”紧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数据,讲清数据的所以然、所以必然,并进行视频化改造,形式新颖,效果良好。“两会观察”则聚焦“六个更好统筹”相关话题,以问题为导向,观点鲜明,说理透彻。两会期间,高质量评论的高频率更新,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三,提前策划,提前安排,争取版版有评论,篇篇都精彩。在两会报道启动之前,《经济日报》就根据各版面版性、定位和特色,分别设置“两会随笔”“两会观潮”“代表委员手记”等评论专栏,鼓励上会记者通过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脑中所思,点评两会新风新貌新气象,约请代表委员根据自身思考、自身职责,谈想法,说思路,话发展。

(四)聚焦两会重要议程、重要报告,通过专业视角、深度观察、多元呈现,准确系统全面地解读好《政府工作报告》等重点内容

在全国两会前夕,做好《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数据解读,是经济日报坚持多年的常规动作,但常规动作常做常新、常做常精,渐成精品。3月3日,《经济日报》用两个整版的规模,全面呈现、系统梳理、深入解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19个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相关报道经济特色浓郁,版面设计精心,解析专业通俗,在去年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广受关注的背景下,极大地提振了各界信心,稳定了各方预期,为会议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3月5日起,经济日报在两会特刊推出“代表委员话开局”专栏,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就“有信心实现新征程良好开局”“把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优先位置”“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主题邀请代表委员深入解读。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如何稳信心、促发展”等,献良策,促发展,相关报道起到了凝聚共识、鼓舞士气、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作用。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策划了《数读政府工作报告》动效长图产品,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数据进行了动感呈现,亮点突出,形式活泼。经济日报微博同步主持开设了#关注2023政府工作报告#、#数说政府工作报告#等话题,相关话题及报道累计阅读量2535万。

(五)坚持深度融合、移动优先的报道原则,将优势产品与优势平台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形成报道合力,最大限度扩大报道影响力

无融合,不报道。在主力军、主阵地向新媒体平台转移的当下,融合报道的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报道效果的好坏。经济日报充分发挥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流程创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等创新成果,深与活相结合,大与小相配合,长与短相补充,内与外相呼应,融合报道出新出彩出特色。

集中力量,将优势产品按照不同平台传播规律进行新媒体转化,实现了一个产品、多种形态。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根据经济日报两会重点策划内容,申请话题,制作产品,进行推送,阅读量超过2亿的新媒体产品有7个、超过1亿的有3个。其中,“数说两会”融媒体产品,基于报纸个人评论专栏,由记者本人出镜制作系列短视频7集,围绕今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解读简明清晰、形式生动新颖,体现了经济特色和专业优势,全平台总传播量达2.4亿。

差异竞争,坚持“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打造轻量化、小而精的“轻骑兵”。两会期间,经济日报制作推出视频节目“小莉100秒”,由年轻活泼、有亲和力的上会记者出镜报道,剪辑集纳100秒现场视频素材,信息量丰富,轻量化形式在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吸引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多关注全国两会。该栏目发布《我与部长“面对面”》《要实干!》《这场“委员通道”,提到很多个“亿”!》等内容,微博相关话题及文章阅读量超2.3亿。

做好外宣,利用海外更多关注中国的时间窗口期,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经济日报海外平台制作推出两会特别报道“中国经济新亮点”系列,制作展示中国经济成就的英文海报、英文视频、中英文动漫视频,在脸书、推特、INS三个平台经济日报官方主账号同步推出,海外平台阅读量超2600万。评论类英文视频栏目“CE Comment”两会特别报道共推出3期,以“主持人出镜+评论+实景画面”的方式呈现,形式新颖,符合海外受众阅读习惯,传播量达503.6万。

总体而言,经济日报此次两会报道,有政治站位,有经济特色,有清晰思路,有较好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启示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的贺信精神,是我们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今年是《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时强调,经济日报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经过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我们认为,总书记贺信的重要精神既管微观也管宏观,既管一域也管全局,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经济日报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办报方针。事实上,此次两会报道,正是对经济日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成果的一次有力检验。

(二)重要战役性报道中,央媒既要唱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合唱,又要演好立足自身特色、自身优势的独奏,合唱有力,独奏有戏,才是正道

在新闻宣传报道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是题中之义。而在唱好合唱、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经济日报也立足自身定位,凸显经济特色,做足经济文章。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抓好经济宣传、做深经济报道、体现经济特色、做浓经济味道,以专注、专业,打造主流、权威、公信力;另一方面,聚力守正创新,做好热点话题的经济解读,以经济视角、经济眼光审视热点话题,专业性、时效性、可读性兼而有之。两会报道期间,经济日报多篇经济报道被广泛转发,微博主持的多个原创经济热点话题阅读过亿,这都说明经济报道大有空间、大有可为。

(三)媒体在守正创新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理念和运行方式,特别是难得的制度性成果,不仅在日常报道时可用,在战役报道时也要坚持

经济日报按照“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办报要求,推进日常报道工作。此次两会报道,我们没有全面撒网、全面开花。在重点做好核心报道、程序性报道的同时,聚焦经济,聚力特色,集中有限采访力量,做足做强经济特色,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经济日报 秉承“评论立报、理论强报、调研兴报、开门办报”的办报理念,为12名青年采编人员开设个人评论专栏。此次两会报道,我们推出两名业务骨干开设个人评论专栏,在短时间内刊发多篇高质量的评论文章。没有此前的探索和积累、路径和思路,没有此前的人才历练和人才储备,这是不可想象的。

(四)融合报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还不能“让专业的人一个人干事”,只有聚众力、汇众智,才有可能出精品

融合报道一哄而上不行,单兵突进也不行,必须要有系统思维。一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人用其长,这样产出效率才能最大化;二是不要让专业的人“一个人战斗”,要把人力物力和资源,配置到专业的人身上,形成合力。此次两会报道期间,经济日报在短时间内生产了“数说两会”“经济学家建言中国式现代化”“小莉100秒”等一批爆款产品,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背后是一个个团队,这些团队找到了专业的人,匹配了专业的事,配置了相应的资源。

逐梦惟笃行,奋楫再出发。下一步,经济日报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凸显经济特色,全力打造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舆论高地,努力做经济领域舆论宣传压舱石,朝着与中国经济实力、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经济大报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经济日报总书记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总书记的告诚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