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土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23-05-22 19:02余文成刘均利谭波虞爱平
大学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余文成 刘均利 谭波 虞爱平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土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确定往往缺乏需求导向,且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间难以形成有效支撑。为此,文章提出“分类对标、反向设计、融合共享”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并从确定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指标、构建课程体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土建类专业;修订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4-0130-03

一、土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背景

《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促进工程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2005年,我国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2016年,《華盛顿协议》组织接纳我国为正式会员国,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重大步伐[1-2]。

我国专业认证工作走向国际化源于土建类专业开展的相关工作。1990年6月,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并于当年组织对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 4 所大学建筑类专业进行试点评估工作。该专业评估一开始就瞄准国际标准,为我国建立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和评估制度并与有关国家实现互相承认创造了条件。参照建筑学专业的评估,我国又开展了对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管理等土建类专业的评估工作[3]。多年来,专业评估工作对我国土建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国,土建类专业评估标准逐步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在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通知中指出,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专业认证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由此可知,是否通过专业认证是一流专业建设的衡量标准之一。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专业教学运行的重要文件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4]。从人才培养方案视角考察专业建设水平,可以有效为专业建设把脉,及时发现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准专业建设努力的方向。一流专业建设应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并形成相互间的有效支撑。

二、传统土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与不同阶段的专业建设标准关系密切。目前,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主要参照现行的各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和专业评估标准。因此,在专业评估标准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逐步与专业新工科建设要求对接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目标确定缺乏需求导向

培养目标的确定往往没有综合考虑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需要;目标表述不够明确,存在趋同性,没有形成特色,往往盲目追求高层次的定位[5]。

(二)培养规格难以有效支撑培养目标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主要是对培养目标的细化,一般描述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专业人才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达到的具体要求。这种描述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细化不足,而且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维度,难以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全面达成。

(三)课程体系难以支撑培养规格达成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往往先考虑构建课程体系的情况。评估一个专业能否开办,首先看能否成功开设专业指导规范要求的一些核心课程。而开设一致性的课程导致专业办学的趋同性明显,难以形成培养特色,且相似的课程体系难以有效支撑不同学校个性化培养规格的达成。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

(一)分类对标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可以参照的标准规范主要有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性专业规范、专业评估(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等。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现有的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和建筑学四个土建类本科专业发展历史不一,所处的建设阶段和目标也不同。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得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立项,城乡规划专业也通过了国家住建部专业评估并获得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立项。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在严格执行认证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瞄准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办学特色。而工程管理和建筑学专业需接受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应着重按照评估(认证)标准要求,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二)反向设计

反向设计是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最后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即按照成果导向(OBE)设计[2]。这区别于传统的由课程体系构建到培养规格和目标确定的正向设计。通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反向设计”,可有效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对应支撑关系。

(三)融合共享

首先,深化产教融合,对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充分调研,了解和掌握人才培养外部需求,与行业企业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充分挖掘校外合作基地的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其次,深化科教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等活动纳入学分要求,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最后,拓宽专业和专业方向间的融合共享,在土木、建筑类大类和土木工程四个专业方向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原则,做好平台必修课和开放性选修课的设置。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案

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各专业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等成员共同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按照“分类对标、反向设计、融合共享”总体思路具体开展方案修订工作。学院牵头组织各专业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组由专业评估委及教指委委员、同行专家、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形成专家修订意见。各专业根据修订意见修改形成方案后,参加学校统一召开的答辩会,最后修改定稿。

(一)确定培养目标

基于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区域一流高水平理工大学近期奋斗目标指导下的一流人才培养定位,结合专业建设经验,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办学定位。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和同行专家咨询等方式,对行业、用人单位、毕业生校友开展广泛的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研讨、反复推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精准描述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所应具有的专业成就和执业能力。表1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新旧对照。

工程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多样性的需要,培养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扎实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及获得土建类工程师基本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桥梁、岩土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等领域中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咨询和教育教学工作。 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胜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科学研究、咨询评估等岗位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及社会责任感、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土木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目标1:热爱祖国,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

目标2:具有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土木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的系统而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

目标3:具有综合应用土木工程知识的能力,能够对具体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现代科学工具,设计(开发)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

目标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能够在多元环境下有效沟通,协调开展工程项目的评价、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

(二)分解毕业要求指标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本专业可评价的毕业生学习产出的具体表述。在覆盖专业评估(认证)通用标准的基础上,毕业要求细化指标点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自身特色的具体表述,更关注学生毕业时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利用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学习目标将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细化分解,体现分解后各指标点的不可逆性和不可复制性特点。

(三)构建课程体系

依据确定的毕业要求细化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建立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1.针对大类招生的实际情况,土木类、建筑类大类平台课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适应大类中不同专业的毕业要求,同时实现专业间的融合共享。如将传统的专业概论课程调整为专业大类概论课程,拓宽了专业口径。

2.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出核心课程的核心性和不可替代性。如建筑类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与建筑群体设计和城市设计等设计类课程,应按照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适应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

3.打破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壁垒,实现开放性开设。如土木工程专业开设混凝土结构设计、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地下工程等平台专业选修课程,可在专业方向间跨方向选修,实现跨专业方向共享。

4.为适应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与企业联合开设课程。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建筑信息模型和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建筑学专业校企联合开设案例教学课程,如开设建筑设计、建筑项目策划与管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论、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等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开设应用研究型课程,以教师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探索本硕课程融通先修。明确学生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提高大学生参与双创项目研究和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

(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的完善依赖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断反馈。因此,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见图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一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使其符合内、外部需求;二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使其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三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使其与毕业要求相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分析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分析,进而間接判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形成闭环反馈机制[1]。此外,专业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应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表2所示。

五、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影响和制约着专业建设与办学水平。为适应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应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方案适时评价、反馈和修订,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 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2]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二:我们应该防止和摒弃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7(1):8-14.

[3] 刘自团.我国高校专业评估:历史、问题及发展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72-76.

[4] 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45-47.

[5] 刘明贵.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几个问题[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1-8.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新常态下《企业财务通则》调整修订思路辨析
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PGIS—Ⅱ)的修订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关于现行《消防法》修订的几点思考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