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05-23 17:51朱晓雅葛笑婷张玟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8期

朱晓雅 葛笑婷 张玟 朱利群

摘要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为进一步引导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保护稻虾种养模式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管控的奖惩机制,强化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的认知,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稻虾共作;农户行为;减量化投入;影响因素;Logistic-ISM模型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211-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4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Reduce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ice-shrimp Coropping Mode—Taking Jiangsu,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as Examples

ZHU Xiao-ya, GE Xiao-ting, ZHANG Wen et al(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95)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reduce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ice-shrimp co-cropping mode,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671 farmers in Jiangsu,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Logistic model and ISM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farmers’ reduce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ice-shrimp co-cropp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rice-shrimp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the government’s breeding control are the deep root factors, the rice-shrimp breeding area and the cognition of rice-shrimp bree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the intermediate factors, and th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asis and rice-shrimp breeding subsidies are the direct driving factors. In order to further guide farmers to reduc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protect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ce shrimp farming mod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ubsidy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rice shrimp farming, improve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control, strengthen farmers’ cognition of rice shrimp farming technology, and improve farmer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Rice-shrimp co-cropping;Farmers’ behavior;Input reduction;Influencing factors;Logistic-ISM Model

农村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资源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领域,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提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对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護具有重要导向[1]。稻虾共作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目前已成为我国较为欢迎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土地、人工等成本较高[3]、技术推广不足[4]、市场风险[5]等因素,部分农户为追求利润而“重虾轻稻”,大量投放不合标准要求的化肥和饲料等农资[6-7],影响着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进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有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等方面分析了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8]、兼业情况[9]、生产规模[10]、生态认知[11]等因素会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方式的选择;从外部因素来看,社会组织[12]、社会学习与社会网络[13]、政策激励[14]等因素对于引导农户减量化投入具有重要意义。但以上研究仍集中于大田作物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方面,关于稻虾共作模式下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投入行为的研究较为缺乏。虽然杨彩艳等[15]通过实证分析明确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化肥使用减量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胡乃娟等[16]从生态认知、外部环境视角探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但都仅停留在整体上的影响因素探讨和行为分析,仍未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当前,在稻虾共作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积极性与比例仍旧偏低,因而有必要考虑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影响因素间的结构联系,找出其中直接因素与深层因素,从而提升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鉴于此,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湖北和湖南3省15个县(市、区)的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农地资源禀赋、农户认知特征和外部环境5个方面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从而为引导农户进行合理农资投入、进行生态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1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

1.1理论分析及预期影响前景理论认为: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决策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在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时,往往表现出风险厌恶的倾向。在稻虾共作模式的现实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技术风险、价格波动等因素,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往往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对于风险规避程度较高的小规模农户而言,减少农资投入可能会造成潜在的产量和收益损失,因而其通常不愿意主动减少农资投入。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会根据自身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等对农资投入行为进行综合考量,其行为决策将受到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借鉴相关研究,结合课题组江苏、湖南、湖北3省调研的实际情况,选取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资源禀赋、农户认知特征以及外部环境5个方面的相关变量作为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潜在变量。具体而言,各个变量对其影响方向预期如下。

1.1.1农户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已有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往往更倾向于减少投入农资品投入量,同时,农户年龄越大,主动减少农资投入的意愿越低[17]。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在重视生产利益的同时,也会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18],其响应当地政府环保号召的积极性较高,因而相对容易倾向于减少农资投入。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性别、年龄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1.2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包括兼业化程度、稻虾种养面积、稻虾种养年限、农业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兼业化程度按被调查农户家中非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兼业劳动力人数占家庭总劳动力人数的比例计算,一般情况下,兼业化程度越高,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关注度相对下降,农资投入及管理方式较为粗放[19]。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农资投入量呈一定递减趋势[17],因而稻虾种养面积越大的农户可能会倾向于合理投入化肥或飼料等。但规模农户也更愿意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多投资,往往过量增加农资投入[20]。农户的稻虾种养年限越长,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种养技术以及相关信息获取能力会越好,从而有利于减少农资投入[16]。但种养年限越长的农户也有可能更加依赖自身多年生产经验,往往不会轻易转变投入方式[8]。农业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户可能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科学化发展[18],因而更愿意合理优化当前的农资投入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农资投入。同时,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农业信息传播和绿色技术推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农户减量化投入[12]。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做出的预测如下:兼业化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负向影响;农业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年限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尚需实证检验。

1.1.3农地资源禀赋。包括农田土地质量、地块集散程度。农田土地质量会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当农田土地质量较高时,农户的农资投入会有所减少。地块的相对集中便于机械作业、施肥施药等,从而有利于农户减少农资投入[22]。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农田土地质量以及地块集散程度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1.4农户认知特征。包括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稻虾种养环境关注程度、农资投入依据。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了解程度越高,越愿意采用该技术,因而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农资投入方式[23-24]。农户拥有正确的稻虾种养模式生态认知,其采纳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可能性越大[25]。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若更多依赖个人经验,其农资投入方式往往更加粗放,而接受外界技术指导往往更有利于农资合理化投入。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环境关注程度及其农资投入依据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1.5外部环境。包括农业技术培训、稻虾种养补贴、政府种养管控。农业技术培训可有效地引导农户合理投入农资[26]。适当的稻虾种养补贴可以鼓励农户做出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行为决策。政府部门的种养管控有利于监督农户生产行为决策,促使农户减少造成环境污染的农资投入。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农业技术指导、农业补贴以及政府种养管控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2变量选取与描述赋值根据理论分析,该研究以“农户是否减少农资投入”为被解释变量,选择5个方面17个因素作为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解释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及其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该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小组2020和2021年暑假开展的实地调研,综合考量稻虾种养面积及产量、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开展难易情况等因素,调查地点主要为江苏省内的洪泽区、盱眙县、泗洪县、泗阳县、金湖县5个县(市、区),湖北省内的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3个县(市、区),湖南省内的沅江市、君山区、华容县、临湘市、南县5个县(市、区)。此次选取的调研地点均为重要稻虾种养生产地区,对于研究稻虾种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调研问卷主要针对农户个人特征、家庭及经营特征、资源环境禀赋、农户认知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考量,问卷共发放705份,剔除数据残缺、不完整及不合理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671份,有效率为95.18%。

2.2样本概述如表2所示,样本农户男性占79.28%;农户年龄普遍偏大,集中于46~60岁,占60.66%,反映出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农户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学水平和初中水平,分别占37.26%和42.47%,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有61.85%的农户家庭农业收入为1万~10万元,收入水平一般;有41.23%的农户从事稻虾种养年限为3~5年;稻虾种养面积低于1.33 hm2的农户以小户经营为主,占46.35%,面积为3.334~13.333 hm2的农户共占25.63%,主要通过承包流转的土地实现初步规模化生产,面积为13.333 hm2以上的农户占6.26%,主要通过成立家庭农场等进行稻麦种植或稻虾种养,实现大型规模化生产经营。

上述数据说明,调研农村农户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种植规模呈现小户种植与规模化经营两极并存的状态。

2.3研究方法

2.3.1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指“农户是否减少农资投入”,这是一个二元决策问题,即“减少”与“不减少”,因此,该研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研究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

2.3.2研究方法——ISM模型。该研究引入ISM模型深入研究影响稻虾共作模式下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并构建层级结构图。

3结果与分析

3.1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该研究通过SPSS 23.0软件对671份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该研究中涉及的变量较多,在回归分析前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容差大于0.1,处于合理区间内。后续使用逐步进入(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后逐步回归)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

在二元Logistic回归中,逐步回归共进行了6步,因过程冗余而不再赘述。首先将所有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模型一;向后筛选过程中,逐渐提出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所有变量都在0.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得到模型二。由模型二的回归结果可知,稻虾种养面积、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农资投入依据、稻虾种养补贴、政府种养管控是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3.1.1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的影响。模型二的回归结果显示,“稻虾种养面积”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1),与预期一致。这表明,农户的稻蝦种养面积越大,在保证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若增加农资投入不能为之带来更多的收入效益,农户在当前投入方式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关注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因而其减少不必要的农资投入的意愿也越强。

3.1.2农户认知特征的影响。模型二的回归结果显示,“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以及“农资投入依据”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P<0.05,P<0.01),与预期一致。这表明,农户既有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也同样追求较低的生产成本,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越了解,对农资品的品质和用量往往有其标准,因此其农资投入方式会更加合理。同时,在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背景下,为避免污染治理损失,对环境污染认知越高的农户往往更愿意采取绿色、节约、环保的生产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农资投入的自主决策程度较高,因而小农户通常依赖自身经验或跟随大众进行施肥施药、投放饲料,种养规模较大的农户则会更多地依赖外界指导,从而避免盲目的大量农资投入造成稻虾产量与品质的下降,确保稻虾生产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3.1.3外部环境的影响。模型二的回归结果显示,“稻虾种养补贴”和“政府种养管控”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P<0.05),与预期一致。这表明,农户减少农资投入可能会带来收益损失的风险,稻虾种养补贴作为一项重要的外部保障,增强了农户抵御这一风险的能力。当农户的稻虾种养生产行为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环境管控时,农户必须遵守相关规定,采取环境友好的种养行为措施。

3.1.4其他不显著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一的回归结果中,农户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可能是在实际调研中,由于男性农户占比较大,样本农户年龄普遍较大且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小学和初中水平,因而给研究带来了误差。稻虾种养年限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未能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与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实际年龄有关。农田土地质量与地块集散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均为负向影响,与预期影响方向相反,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仍可能是由于样本调研地区农田建设较好,农田质量与地块集散程度基本处于中上水平所造成的误差。

此外,兼业化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虽有负向影响但未能达到显著水平,是否加入合作社、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也都未能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可能的解释是: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农资投入决策往往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个人主观意愿,因而以上因素并非关键因素。农业收入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负向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与预期影响方向相反,可能的解释是:农业收入越高的农户对与减少农资投入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有着更强的风险规避意识。稻虾种养环境关注程度未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造成显著影响,这说明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环境保护。

3.2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影响因素的ISM分析根据模型二回归结果,综合回归系数和概率P值,可将6个显著变量按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农资投入依据>稻虾种养补贴>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政府种养管控>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面积。影响程度不同,其作用路径可能也不相同,因而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与层次关系。

分别用S、S、S、S、S、S、S表示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稻虾种养面积、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农资投入依据、稻虾种养补贴、政府种养管控。在详细调查与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该研究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所示,“V”表示行因素对列因素有影响,“A”表示列因素对行因素有影响,“0”表示行因素和列因素之间无相互影响。

根据图1和式(4)得到影响因素间的邻接矩阵R。运用Matlab 7.0软件计算可达矩阵M。根据式(6),首先确定得到L={S},然后根据其他层次因素的确定方法依次得到L={S,S},L={S,S},L={S,S}。根据L、L、L、L得到排序后的可达矩阵D。将同一层次及相邻层次的影响因素用有向箭头连接,得到稻虾共作模式下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6个显著影响因素可以分为3级层次关系:稻虾种养补贴和农资投入依据是表层直接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是中间作用因素,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各层次因素由下至上逐级影响上层因素,通过“直接驱动+作用路径”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

(1)直接驱动。农资投入依据、稻虾种养补贴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直接驱动作用。由于农户实际生产投入的自主决策程度较高,农资投入依据将是最直接的、最关键的内部因素之一。同时,模型二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以自身经验为主的农户,以外界指导为主的农户减少农资投入的概率是不减少农资投入的2.542倍,说明了积极引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转变思维认知方式的重要性。此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首先考虑利润最大化,即使认同农业绿色生产,其意愿与行为仍会发生背离。政府补贴作为典型的经济激励政策手段,可以提高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价值认同程度[24]。同时,模型二回归结果显示,稻虾种养补贴每增加1百分点,农户减少农资投入的发生比将比原来提高1.157倍,说明稻虾种养补贴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因而政府需要通过完善相关补贴政策,提高农户农资投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作用路径一:“稻虾种养面积”→“稻虾种养补贴”→“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目前稻虾种养补贴通常以集中连片稻虾种养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为标准,与种养规模较小的农户相比,种养规模较大的农户往往有更稳定的补贴收入,因而需要完善稻虾种养补贴的标准、类型、方式等,使更多农户受益,提高农户采纳减量化投入行为的积极性。

(3)作用路径二:“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政府种养管控”→“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农资投入依据”→“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作为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是内部因素,技术了解程度较高的农户可以掌握更加准确且高效的施肥施药、饲料投放标准及方法,从而会避免盲目过量的农资投入;政府种养管控是外部因素,政府部门实施环境管控与治理政策,可以引导当地农户遵守环境管理制度,约束不合理的投入行为。但在现实情况中,政府环境管控可能存在“相对性制度失灵”,政策制度在约束农户行為方面效果较差。而环境管控往往通过影响农户的生态认知进一步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25]。通过农户的技术认知与外部环境管控的共同作用,农户可以认识到不合理的农资投入会对种养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开始转变以往的经验做法,听取一定的外界指导,采取绿色生产行为。

4结论与启示

研究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得到并且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其层次结构。研究表明:稻虾种养面积、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农资投入依据、稻虾种养补贴以及政府种养管控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在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为更好地引导农户农资减量化投入,加强对稻虾种养环境的管控,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对规模稻虾养殖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按照每年的实际经营面积进行补贴,对普通小农户则与当期实际稻虾种养面积适度脱钩,按照确定的基期种养面积进行直接补贴。同时,要采取多元化的补贴发放方式,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制度,实现农资补贴向生态农药、生态肥料倾斜,促使农民购买生态型农资。

第二,坚持稻虾生态种养环保先行,加强政府环境管控。建立差异化奖惩机制和奖惩标准,对积极从事稻虾生态生产的农户给予经济鼓励,对于违规挖沟、占用稻田养殖、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引导和规范农户稻虾生产行为。同时,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定期对“三废”处理、防逃围网和天网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严禁“三废”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督促“稻虾共生”养殖农户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实施雨污分流。

第三,提高农户稻虾技术了解程度和环保意识。着重加强对中老年农户的技术培训,通过定期的稻虾养殖技术交流会、个性化的田间技术指导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技术带头示范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户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认同感,自觉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同时,积极建设绿色生态村镇,通过村委会宣传、到户走访、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农户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在各个方面用实际行动维护稻虾绿色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 冯贵菊,齐振宏,刘哲,等.基于TAM-TPB理论的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研究: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J].世界农业,2022(3):85-99.

[2] 曹凑贵,江洋,汪金平,等.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9):1245-1253.

[3] 练加标,李永彬,乔翠芳,等.盐城市大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218-219.

[4] 竺平,张开惠,宋德玉,等.荆州市稻虾共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9,7(3):101-103.

[5] 杨兴杰,齐振宏,杨彩艳,等.市场与政府一定能促进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吗:以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4):1016-1026.

[6] 陈松文,江洋,汪金平,等.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2):1-7.

[7] 吴珍,徐晓波,滕瀚,等.安徽省稻虾共作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云南農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4):84-88,116.

[8] 田云,张俊飚,何可,等.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4):61-70.

[9] 夏秋,李丹,周宏.农户兼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2):131-138.

[10] 纪龙,徐春春,李凤博,等.农地经营对水稻化肥减量投入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8,40(12):2401-2413.

[11] 张淑娴,陈美球,谢贤鑫,等.生态认知、信息传递与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8):89-96.

[12] 李成龙,周宏.组织嵌入与农户农药减量化: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694-702.

[13] 郭清卉,李世平,南灵.社会学习、社会网络与农药减量化:来自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9):39-45.

[14] 何丽娟,王永强.补贴政策、有机肥使用效果认知与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基于陕西省部分有机肥补贴试点县和非试点县的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8):85-91.

[15] 杨彩艳,齐振宏,黄炜虹,等.“稻虾共养”生态农业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估计[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3):758-766.

[16] 胡乃娟,王羽涛,陶宝瑞,等.生态认知、外部环境对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589个农户的调研数据[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37(8):983-991.

[17] 巩前文,穆向丽,田志宏.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汉平原28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66-76.

[18] 邓雁云. 黑龙江省种粮大户减量化施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

[19] 张欣,王绪龙,张巨勇.农户行为对农业生态的负面影响与优化对策[J].农村经济,2005(11):95-98.

[20] 徐卫涛,张俊飚,李树明,等.循环农业中的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分析:基于晋、鲁、鄂三省的化肥投入调查[J].资源科学,2010,32(12):2407-2412.

[21] 黎孔清,马豆豆.生态脆弱区农户化肥减量投入行为及决策机制研究:以山西省4县421户农户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138-145.

[22] 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3):68-77.

[23] 余威震,罗小锋,唐林,等.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决策:政策激励还是价值认同?[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3):318-324.

[24] 程红莉,黄恩.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农户采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业技术传播的系统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314-316.

[25] 张红丽,李洁艳,史丹丹.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1):42-50.

[26] 项诚,贾相平,黄季焜,等.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氮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寿光市玉米生产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