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2023-05-23 17:51陈颖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扶贫湖北省

陈颖

摘要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分析湖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指出存在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停滞、信息基礎建设落后,专业人才流失等困境。提出科学规划与动态种植农产品、传承思想带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政府与企业合作完善基础建设、加强储备各类专业人才、“产技品组业”价值链创新商业战略的发展路径,为今后湖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子商务;扶贫;发展困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24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5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Dilemma and Path of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Hube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HEN Ying(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00)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s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s and consolidating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Hubei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dilemmas in the region such as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agn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ckwar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los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ynamic plan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heriting ideas to dri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o cooperate to improv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reserve of various type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strategies in the value chai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ise of rural e-commer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Hubei Provin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E-commerce;Poverty alleviation;Development dilemma;Hubei Province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实现农村城市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内容。它不仅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促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优质提升,还让农业成为“心动”产业,农民成为“心慕”职业,农村成为“心安”家园。在当前世界格局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省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例如,江苏省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先行者[1],为促进农业创新与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行了“一村一品一店”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2]。但依然面临“质效不足”的困境,突出表现在智慧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及电商产业集群等方面[3]。曾敏等[4]认为温州农业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标准、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民观念、复合人才及商务市场体系等问题;李娅[5]提出影响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物流系统建设不完善。而如何突破瓶颈寻找到一种恰当可行的特色路径成为我国每个农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于湖北省而言,农村电商当前发展态势亦是如此[6],虽然总体良好,但仍存在大量贫困县村未能实践乡村电子商务落地,部分已建立的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为将农村电商打造成湖北省农产品销售的关键渠道和重要通路,保障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后劲十足的景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该研究分析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从当地农产品特性和实际情况角度提出适合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化路径,为今后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湖北农产品及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农村生产持续发展湖北省农产丰富,品种繁多,呈可持续发展态势。由表1可知,2018—2020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均呈递增趋势,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已达7 303.64亿元,较2018年增加1 095.81亿元。尤其是农业和畜牧业产值增加最为明显,农业产值较2018年上涨15.1%,畜牧业产值则上涨了34.5%。而且期间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县市的农产品滞销,一些出口企业面临“卖家出不去,买家进不来”的局面,湖北农产品生产依然处增产态势,主要得益于政府领导带头开设直播间,运用网络的力量促进农产品的产销,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1.2农产品逐渐品牌化湖北省农业产品逐渐品牌化。农产品品牌化是传播农产品和农村获得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有效途径[7]。湖北农村经济发展在国家乡村振興战略实施规划纲要下作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坚持“一主三化”,即以民营为主体,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构建省内特色农产品品牌(图1)。调整以往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深化转为特色农产品集中生产、输出,并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注意,为湖北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3村级电商网店逐步完善村级电商网店逐步建成,电商扶贫遍地开花。由于广阔的覆盖面积是保证电子商务运营的重要基础,湖北省近年以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开展电商扶贫工作,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建设,特别注重村级电商基础网店的建立和运转。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已建设县级运营中心114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14 396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3 901个。紧随移动直播带货宣传手段的兴起[8],2019年湖北省首批遴选32个县市,启动“村播”计划。湖北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与知名直播平台开展合作,组织电商直播公益培训,共计1 089人参加;此外各市长、州长、县长踊跃进行直播带货,先后举办“搭把手,拉一把,助力湖北县长大联播”、出口转内销专场直播等活动。截至2020年9月,湖北省直播带货场次高达15.61万场,直播带货成为扩大农产品销售的新业态。仅以湖北十堰竹溪县举行的“首届年货节”,组织开展大众消费扶贫,签订收购、认购、订购协议38份,帮助群众销售土鸡蛋、土猪肉、野蜂蜜等农副产品近3 000万元[9]。与此同时,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湖北省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展开培训,把贫困群众引领到电商产业链上,通过直播带货、开设网店等途径,带动农民网络致富[10],这也使得湖北省村级电商逐步完善。

2湖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困境

2.1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它们的产量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环境、土壤等影响。我国为农业大国,传统的粮棉糖油肉等农产品产量较高,2018年湖北农村粮食产量达65 789.2万t,除肉类农产品产量、价格偶有波动外,多数农产品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导致初级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11]。而使独具一格、品质优、质量好、无污染的土特产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因湖北省占地18.59万km2,省内各市各县地貌地势、气候等各不相同。省内多数农村地区仅仅是机械性复制其他致富乡村的模式,忽视当地自然环境,存在“多种、少种、乱种、误种”的盲目跟风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帮助该地区脱贫致富,反而可能破坏土壤结构、扰乱自然秩序,导致“天人不应”。

2.2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表2可知,湖北省农业机耕面积虽然较高,但机播面积、机械植保面积、机械收获面积占比过小,年度变化趋势总体提示湖北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停滞局面。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思想水平参差不齐,湖北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即使是农村干部,对于农业电子商务依然缺乏基本的知识,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电子商务缺乏信任[12]。二是农村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贫困地区具备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但湖北省农业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暂时不足,急需产业结构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型。

2.3信息基础建设落后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通讯设备和数据平台,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与安全运作的前提保障。相应信息基础建设的落后,会加剧乡村与城市之间的隔阂,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例如湖北很多乡村已建立大型数据库,但实际投入运作的寥寥无几,导致湖北省农村难以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要求。另外,已建立的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存在发展缓慢问题。一方面,农产品储存条件、运输成本较高,产品本身价格相对而言较低,个体农户很难承担电子商务的相应成本。相同农产品之间也并无品牌等差异可供消费者抉择,农户对消费者喜好的缺乏认识,导致农产品销售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单个农户很难享受到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交易平台带来的益处,甚至很多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拒绝使用移动商务、移动支付,单纯依靠邮政储蓄、信用社及其他银行实现资金的结算。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湖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4各类专业人才流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具备知识储备和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人员涌入城市务工,虽然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却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乡村地区由于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拉力”。同时,“城市优于农村”的思想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加之农村用人单位较少,吸引各类人才的政策力度有限,导致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并不优先考虑农村地区。

3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

3.1科学规划与动态种植农产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任一农产品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地理、气候及技艺等条件的孕育。湖北省土地面积18.59万km2,省内各地地貌地势、气候各不相同。而且农户可有条件使用的永久基本农田并不充足,存在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劣势,所以需在固定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农产品种植布局,动态调整市场与生产以循环无端,使数据、规划、管理、生产、销售、配送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智能的工业装备及始终遵循“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充分协同湖北省地理、气候来促进湖北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13]。反之,科学规划,动态种植农产品也能优化土壤理化性质,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呈可持续生态发展。

3.2传承思想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必然方向。针对导致湖北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的两大原因需格外重视。一方面,积极宣传新时代新思想,引导当地农民融入并学习新技术,摆脱被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另一方面,注重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地方人文特色,让省内农户思想重视农业现代化,推广地域性品牌,让省外群众更多的支持农业特色品牌,引导企业、农户在小城镇集中,承接城市,扎根乡村,发展不可替代、因地制宜的农村特色经济。从而加强湖北农业资金扶持力度,促使湖北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型以传承千年农田伟业。

3.3政企合作完善基础建设湖北省农村电商振兴可以通过借助第三方(如城镇企业或中介企业)的加入,借助其信息、经验、资金等优势,在建设基础设施和构筑平台的同时,也方便农户掌握消费者需求信息。企业依托现代服务业,利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引领农村特色经济走向成熟。企业提供的资金服务、物流服务、商业连锁、资讯服务、科技服务等,通过一环环的连接,使农村发展走得更稳[14]。虽然农户和企业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体,但各级政府的支持非常必要。农民弱势群体、农业弱势产业特别需要政府的关照。政府应在融资、技术、信息服务和优惠税率获免税方面予以支持,减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阻力。

3.4加强储备各类专业人才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遏制人才流失问题是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方面,需要国家对湖北农村教育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村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数量,同时增加湖北农村就业岗位和入职福利,从政策方面吸引具备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建设[15]。而在獲得各类农业人才的基础之上,还有必要开展专技人员技能培训活动,形成“以师带徒”的学习管理模式,使未曾就读高校的普通民众也能成为本省本地“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摈弃“城市优于农村”的落后传统思想,保证当地农村发展前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有人才优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收入,才能让湖北农村地区更具就业“拉力”。

3.5“产技品组业”价值链创新商业战略商业价值创新是维持和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战略内容,湖北省可从产业、技术、产品、组织及业务5个价值链创新,即“产技品组业”。“产”是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重构产业链结构。“技”是选择技术链的某一环节或领域展开技术路线、开发工具、方法及人才资源整合等系统性创新。“品”是基于需求、产品价值要素进行挖掘与重塑,实现品类创新或构建差异化产品竞争力。“组”是以客户为中心激发内外部人才动力、活力、恒心,对组织形式、分配机制、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性创新[16]。“业”是对交易模式、定价方式、产品形态、组合方式等进行变革来为改善业务发展、盈利、现金流水平及企业发展质量。基于此,湖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可勇于利用VR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拓展类似“网络采摘园”的全新产业链,丰富产业链数目和复杂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链抵御外界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电子商务经营管理者对核心技术、产品逐一突破,跳脱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挖掘其技术和产品价值;另外,充分调动湖北农村人口的积极性,积极落实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手段和制度,保证各方位人才为湖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光发热,打造专属于湖北特产的商业价值创新战略。

51卷8期陈 颖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参考文献

[1] 黄浩锋.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1):254.

[2] 陈雯,谈晶晶,毛学伟,等.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40-242.

[3] 吴浜源.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259-261.

[4] 曾敏,吕瑛姿,蔡捷,等.温州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0):219-222,225.

[5] 李娅.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223-225.

[6] 谭宝奎,喻瑜,王亚楠,等.“互联网+”背景下湖北省农村电商发展机遇与挑战[J].价值工程,2019,38(16):55-58.

[7] 张晔.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5.

[8] 邵科.移动直播带货风口带给农业的“变”与“不变”[J].农村工作通讯,2020(10):12-13.

[9] 孙方憬.商务新风扑面来 湖北商务工作新变革[N].国际商报,2018-12-18(T25).

[10] 张硕,乔晗,张迎晨,等.农村电商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管理学报,2022,19(4):624-632.

[11] 吴钦,彭浩,胡茂.完善电子商务视域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243-245.

[12] 郭宇坤.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3):25-31.

[13] 李鹏,李慧璇,王世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J].核农学报,2022,36(4):870-871.

[14] 冯海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4):137-138.

[15] 徐丽艳,郑艳霞.农村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2):109-120.

[16] 石萌.乡村经济振兴数字化道路与产业模式选择[J].农业经济,2020(12):33-35.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扶贫湖北省
证监会“扶贫”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