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困境与对策建议

2023-05-24 03:22吴丽峰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困境对策

吴丽峰

摘 要:数字乡村是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乡村发展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还存在政策和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度不够高、涉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不够完善、乡村数字技术人才不够充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以数字应用和推广为契机,提升规划水平,推动数字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多主体共建共享机制;提升数字素养,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乡村振兴,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深化数字惠民,完善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加大数字经济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关键词:数字乡村;发展;困境;对策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广和延伸,可以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行途径。针对乡村发展难题,更加注重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应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等快速变革,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党的共同富裕理论和乡村发展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是信息化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把它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数字乡村建设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统筹各方面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和应用,提高乡村发展效率,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乡村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乡村治理突破空间差别,缩短权力运行时空差异,改变原有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和模式,有利于高效公平听取和协调多方利益诉求,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效能升级,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与转型。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助力农民高效对接外部市场,获取更多就业增收方式和途径,推进先进文化传播和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化氛围、人文精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现代生活水平,从而使农民在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层面得到提升。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大成就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中央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以及重点任务,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各省结合本地特点制定了地方数字乡村具体实施办法,山东省网信委于2022年4月印发《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了山东数字乡村建设的八大战略重点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省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百兆乡村,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5G全覆盖。涉农主导产业大数据信息资源体系全面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力支撑智慧农业,建设智慧农业典型应用场景500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山东本土特色的知名农村电商品牌,乡村网络文化更加繁荣,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在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下,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各项数据增长较快。根据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全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年达55,比上年增长6%。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分别增长5%、15%、4%和5%。在各地的数字化实践中,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自身数字化发展模式,取得了丰富的数字化发展经验。采取提高干群数字素养、培育数字人才队伍、构建数字化产业体系、搭建数字化治理和服务平台等重要举措,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成功赋能乡村共同富裕。

三、数字乡村建设面臨的问题

虽然数字乡村建设已有比较完备的顶层设计和丰富的基层实践,但是数字技术也面临着如何下乡、如何融入、如何服务等问题。和江浙沪相比,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在有些方面还相对落后。根据《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发布的数据,山东县域数字乡村指数(66)和浙江(83)、江苏(70)还有明显差距。在数字乡村建设百强县排名中,山东仅有5个县(区)进入排名,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博兴县位居27。由此可见,山东数字乡村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聊城市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第一,地方性政策和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依据还是国家和省级发展和行动规划,市县级乡村数字化发展规划还未出台。聊城市党代会提出了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问题,没有专门涉及乡村的数字建设规划;202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一体化推进城市数字转型”的相关部署,包括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等,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但是,全市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布局还未出现。

第二,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度不够高。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都非常重视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发展较快。但是,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还比较落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使用范围较小,所需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已有数字技术也处于低水平、小范围,在产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环节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跟城市相比,乡村治理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整体水平较低,而生态环境监管、乡村文化挖掘方面起步更晚。

第三,涉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不够完善。数字下乡的核心要素就是数据,但涉及“三农”的数据资源共建体系尚未完善,共享体系尚未形成。由于乡村地域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基础设施投入收益率较低,因此企业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习惯于使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加上信息技术更新较快,会造成反复投入,使他们对数字技术应用不积极;乡村分散导致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较分散,整合难度较大,数字采集效率较低,共享体系开发难度较大。

第四,乡村数字技术人才不够充足。数字技术起步晚、更新快,人才迭代更新快。因此,数字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从业人员相对不足。一方面,农村自身竞争力弱,在获取专业人才方面吸引力不足,获取高水平专业化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难度更大,人才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人才多为半路出家,数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信息素养不高、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

四、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的建议

要以数字应用和推广为契机,加大数字经济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提升规划水平,推动数字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

必须统筹城乡,共同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政策规划层面的城乡一体,避免城乡分割、先城后乡。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订数字建设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城乡数字发展,实现融合发展。在规划引领下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政策衔接和工作协调能力。地方根据实际制订和完善实施方案,细化政策举措,统筹推进本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引导市县区根据地方特点综合城乡投入,逐步缩小“数字鸿沟”。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城乡数据共享,同时开发乡村特色互联网信息终端,为乡村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多主体共建共享机制

乡村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政府积极主导、市场主体积极投资,更要有乡村居民的热切期盼和积极参与。所以,数字乡村建设的推动、组织和保障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共建机制,通过多主体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建设,高效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 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生活条件现代化水平。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订和完善数字乡村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并规范多主体共同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探索政府利用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和各类资本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以及村自治组织和个人在实践过程中要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行动,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形成共建的合力。

建立数字乡村建设共享红利机制。多元参与主体都能够从乡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获取实际收益是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数字化建设为乡村经济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新平台,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普及和融入,平台经济将成为乡村经济社会新常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者、各类数字平台提供者以及广大参与和使用者要共同享有数字发展红利,从而充分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数字乡村建设良性循环。

(三)提升数字素养,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从国家层面建立高水平数字乡村建设科研创新体系,调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打造一批涉农数字化、智能化高水平团队,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高起点技术支撑。利用多种信息终端加强数字乡村相关业务培训,搭建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和数字技术应用实践之间的连通桥梁,使高科技人才效能最大化。普及必需的数字技术,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及技能,培养数字思维。建立乡村信息化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为乡村培养稳定的人才队伍。推进城乡数字人才共享,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校村合作制度等,打通教科研基地与乡村通道。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立足乡村振兴,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经济兴。乡村产业发展要建立开放的体系,积极与城市进行要素互动和交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格局。将新型数字化技术融入乡村生产发展过程,壮大已有产业,发展新型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联动。应用数字技术,提高城乡产业布局和产业联动,推动县域内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

运用数字技术汇集乡村图谱,指导农户和企业合理安排农业发展,科学安排各种作物种植和管理,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农业基地,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助力绿色产业升级。精准支持乡村龙头企业,对养殖大户实施数字化管理技术帮扶,提升养殖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互联网+”,打造乡村产业品牌,提升乡村经济体系,赋能仓储、销售、流通各领域,建设“产业+平台+零售”的产供销数字链条,加大优质农副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打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地域农产品品牌效应,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五)深化数字惠民,完善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统筹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弥补乡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积极打造“互联网+健康”,为乡村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医疗信息和医疗健康服务。简化数字应用,拓展生活应用场景,建立便捷数字应用途径,提升乡村居民消费、出行、就医等多场景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使数字化生活服务更加简便高效。适应乡村老龄化生活需求,利用声音控制技术、各种云平台提高农民数字使用率。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传播和传承,如对各种葫芦雕刻技术、年画、剪纸、杂技等民间技艺进行数字化传播,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完善互联网基层治理平台,打造信息共享、管理协同、服务优质的乡村综合治理系统。加快乡村生态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技术在生活垃圾与生产处理、农田土壤质量变化、各种水污染检测监管、饮用水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和完善乡村生态全周期管理机制,并根据地方特色加强生态产品生产和品牌宣传,提高农村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陆益龙.“数字下乡”:数字乡村建设的经驗、困境及方向[J].社会科学研究,2022(03):126-134.

[2]省委网信委印发《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EB/OL].http://news.sdchina.com/show/4703351.html,2022-04-25.

[3]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数字乡村项目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研究报告[R/OL].http://www.ccap.pku.edu.cn/nrdi/docs/2022-05/20220530144658673576.pdf,2022-05-30.

[4]张保伟,刘世斌.城乡融合发展下常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01):422-427.

[5]陈桂生,史珍妮.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乡村建设:基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22(07):25-34.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