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超声造影表现及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

2023-05-24 03:43程荣昆刘昆花陈吉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7期
关键词:检查法内径准确性

程荣昆,钱 英,朱 慧,刘昆花,陈吉萍

(陆良县中医医院功能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多见于胃部,发生于胃部称之为胃间质瘤[1]。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受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准确评估胃间质瘤良恶性至关重要[2-3]。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受内容物和蠕动影响,经腹壁常规超声扫查的图像质量较差,对胃肠道肿瘤的发现能力有限。近年来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逐渐拓宽了诊断范围[4-5]。通过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使胃处于充盈状态,可以排除气体干扰,超声能清晰显示胃间质瘤及其与胃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 年6月陆良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胃间质瘤患者,旨在应用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分析胃间质瘤的超声表现与良恶性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陆良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胃间质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5.78±5.43)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胀痛31例,黑便12例,呕血4例,腹部包块4例,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经体检偶然发现。纳入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后的腹部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年版)》对胃间质瘤的诊断[6]。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依从性差患者。

1.2 方法

采用佳能Aplio 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搭配频率为(3.5 ~5.5)MHz的凸阵探头进行检测。患者需遵循空腹超过8 h的要求,然后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或纯净水400~600 mL。造影剂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病变的位置和性质进行调整,以确保液体充分充盈病变区域、图像显示清晰且患者能够耐受。在进行胃部扫查时,从中上腹部沿胃的体表投影位置由上至下行纵、横、斜切面的顺序连续扫查。先平卧位观察食道下段贲门及部分胃体小弯侧,然后逐渐左侧卧位观察胃体小弯大部至脾内侧的胃底部,再逐渐右侧卧位观察胃体、胃窦幽门部至十二指肠。最后,对肿瘤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回声、位置、肿物生长方式及血运情况等进行观察并记录。继而对整个腹腔进行扫查,观察有无其他脏器或淋巴结转移。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良恶性胃间质瘤的超声指标差异;②分析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预测指标,分析各项预测指标的预测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使用Medcalc绘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Q2)]表示,组间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预测指标。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项预测指标的预测准确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胃间质瘤的超声指标差异

64例胃间质瘤患者中良性27例;恶性37例,均为单发。通过对比良恶性胃间质瘤的超声指标发现,恶性组肿瘤内径较良性组更大,不规则形态、不均匀回声以及边界欠清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超声指标,包括周围结构侵犯、腹腔淋巴结、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胃间质瘤的超声指标差异

2.2 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预测指标

将两组比较存在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发现,肿瘤内径、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是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预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预测指标

2.3 预测指标的准确性分析

ROC曲线显示,肿瘤内径(AUC:0.651)、形态(AUC:0.749)、回声(AUC:0.776)以及边界(AUC:0.791)单独预测恶性胃间质瘤的准确率均较低,但综合四项指标的联合预测能够准确预测胃间质瘤(AUC:0.878),其准确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见图1。

图1 潜在指标预测恶性胃间质瘤的准确性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成功筛选出四个预测恶性胃间质瘤的独立因子:肿瘤内径、形态、回声及边界。对这四项预测因子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综合这四项预测因子的联合预测具有较高的鉴别恶性胃间质瘤的准确性。

本文结果显示,肿瘤内径和回声与病理危险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良性病例的病灶最大径多小于5 cm,回声均匀;恶性病例的肿瘤最大径多大于5 cm,内部回声不均匀,这一观察结果与刘会斌[7]的研究一致。同时,本研究发现,肿瘤形态及边界与病理危险度之间的关联也非常显著,这一结果为提高胃间质瘤诊断准确性提供了新的线索。

本研究采用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对胃间质瘤进行诊断。与常规超声相比,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通过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改善胃肠超声成像的内环境,从而提高检出敏感性和定位准确性。此外,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还具有无辐射、无需麻醉、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多个方面,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已成为诊断胃间质瘤的首选方法[8-10]。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选取的四个预测因子虽然与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密切相关,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未考虑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更多样本和纳入更多可能的预测因子,进一步优化恶性胃间质瘤的预测模型。其次,尽管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在诊断胃间质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在不同医疗设备、操作技术和医生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未来研究应加强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其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优越性。本研究主要针对恶性胃间质瘤进行诊断研究,尚未涉及其他部位的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在整个消化道范围内均可发生,因此未来研究应考虑将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应用于其他部位的间质瘤诊断,以探讨其在广泛应用中的可行性。

未来随着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逐步推广和深入,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将更加准确、高效。同时,这一方法还有望为其他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未来研究可着力于完善恶性胃间质瘤预测模型,通过不断优化诊断方法和预测模型,结合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等先进技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准确的诊断手段[11-12]。

综上所述,肿瘤内径、形态、回声及边界四个独立预测因子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在诊断胃间质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尽管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重复的诊断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未来研究可通过完善预测模型、加强不同条件下的比较研究以及探讨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法在其他部位的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检查法内径准确性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5种同名异型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