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3-05-26 11:11孙霞
传播与版权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孙霞

[摘要]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适配性,目的的一致性、内容的相通性、发展的互助性与时机的合适性是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据。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抵制错误思想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创新高校育人方式、增强育人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价值与功能,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引导思政课教师做好融入规划;以网络媒体为新阵地,搭建多元化的网络平台;以校园文化为重要载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主旋律影视作品指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影视作品。从创作形式上看,其包括电影、电视剧、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等,从创作内容上看,其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与现实为主题。新时代下,主旋律影视作品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赢得了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渠道。充分挖掘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探索。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据

(一)目的的一致性

在目的上,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这是主旋律影视作品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条件。主旋律影视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为创作目的,旨在提升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民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民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集合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阶段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从长远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据此可见,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目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为了教化育人、服务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

(二)内容的相通性

在内容上,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这是主旋律影视作品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等既是主旋律影视作品想要弘扬的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渗透的内容。如《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等以反映革命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为革命胜利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刻画了许多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凸显了“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如《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红海行动》等主旋律影视作品展现了各行各业平凡英雄的坚守精神,凸显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模范教育。这些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发展的互助性

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为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主旋律影视作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活力。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教化当代大学生。调查发现,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逐渐上升。同时,相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影视作品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期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因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融入而更富有活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发展带来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系统性与规范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建设与价值观塑造产生重要影响,能提升大学生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接受程度。调查发现,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能给主旋律影视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进而催生更多的优质主旋律影视作品。

(四)时机的合适性

新时代下,主旋律影视作品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欣赏、喜爱和认同。这为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不够接地气而被观众和市场“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自身的革新,當前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获得了时代和大众的认可,尤其受到当代大学生追捧。主旋律影视作品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表现形式上逐渐具体化,主旋律影视作品把“高大上”的人物形象逐渐转化为贴近生活与实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具体”的人,从而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二,在营销方式上与时俱进,主旋律影视作品相关人员主动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进一步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圈,更能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第三,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题材选取上逐渐多元化,当下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主角,多元、新鲜的题材内容更能引起当代大学生的观看兴趣。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抵制错误思想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2]高校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高校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十分重要。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它的本质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从创作内容上看,主旋律影视作品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或现实为主题,其中体现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诸如《建党伟业》《长津湖》等以反映革命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影片即凸显强烈的“四史”教育功能,其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端正历史态度,正确看待革命历史。诸如《厉害了,我的国》《超级工程》等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为主题的纪录片,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大势,增强其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第二,从表现形式上看,相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旋律影视作品因画面、音效等因素的加持,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因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融入而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创新高校育人方式,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传统、单一的说教式育人已不符合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期待,难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主旋律影视作品凭借独特的视听觉刺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能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一,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情境式教育。主旋律影视作品综合融入了光、色、形、声等因素,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将大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其情感共鸣。相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影像和声音展现教育主题和价值观念的情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还能让他们从预设的情境中体验、理解、思考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收获感。

第二,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强化渗透式教育。在思想引领和价值传输上,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征,且随着主旋律影视作品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教育的隐性化特征更为凸显。因此,高校充分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好青年

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与艺术形式的“美”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具有较强的德育与美育功能。因此,高校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协同推进德育与美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集深厚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正确道德规范、高尚审美品位于一体的新时代好青年。

第一,主旋律影视作品蕴含深厚的德育功能,高校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规范教育。无论是讲述革命历史的《覺醒年代》《长津湖》,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山海情》《大江大河》,都将爱国主义情感深深植入作品,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信仰者》《袁隆平》《钱学森》等作品将承载社会主义信仰的榜样人物呈现在荧幕上,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离开雷锋的日子》《大山的女儿》等作品具有较好的德育功能,能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道德榜样的人格魅力。

第二,主旋律影视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因此,高校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内容生动,其部分刻画场景的手段也能为作品整体增添不少艺术感和美感,能让观众在美的视听觉盛宴中有所触动。以《觉醒年代》为例,这部剧在刻画青年毛泽东出场时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通过雨中的长沙街头映射彼时中国的现状,青年毛泽东冒雨前行则生动地诠释了“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样的镜头不仅能给大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在潜移默化间对他们的心灵和品格进行艺术升华。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引导思政课教师做好融入规划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推动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首先要抓住思政课这一关键,引导思政课教师做好融入规划,让高校的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大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课程。

第一,思政课教师应将主旋律影视作品巧妙地融入教学设计。思政课教师可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导课,选取生动新颖、衔接教材内容的影视作品,既要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巧妙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时,思政课教师可以播放《公仆之路》的短视频,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奉献历程,进而深刻领悟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内涵。另外,思政课教师可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课中案例教学。主旋律影视作品为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中国近代史纲要》为例,思政课教师可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选择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比如在讲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思政课教师可以《革命者》《建党伟业》《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为素材,截取其中与课程内容最为契合的部分,将其融入课程案例教学。

第二,思政课教师应坚持“教学为主、资源为辅”的原则。在应用主旋律影视作品时,思政课教师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提前科学选取主旋律影视作品素材,严谨选择与教学内容深度契合的素材,且适当地对主旋律影视作品进行裁减,截取最符合教学内容的经典片段,同时要避免大幅载入影视作品而淡化教学主题的现象,否则易影响思政课的思辨性。其次,思政课教师在应用主旋律影视作品时要科学引导学生,不能只是单纯播放或简单阐述主旋律影视作品素材,既要对素材进行深度解读,防止学生仅关注主旋律影视作品表面的感官刺激和情感体验,又要加强学生对主旋律影视作品背后历史的了解、思想内涵的理解、艺术手法的欣赏,并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对视频的观看转向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时,受到特定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容易沉浸在情景剧中,但随着观看活动的结束,学生会慢慢地从当时的情境抽离出来[3]。为了避免思政课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看完整影片后撰写观后感等课后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二)以网络媒体为新阵地,搭建多元化的网络平台

为顺应影视资源的线上化趋势以及大学生生活的网络化趋势,促使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还应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师生需求搭建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形成線下与线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第一,高校应建立主旋律影视作品资源素材库,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充足且优质的资源。首先,在搭建该素材库时,高校要对相关资源进行适当分类,并开通检索功能。比如,思政课教师在上《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节内容时,可以去素材库检索关键词“理想信念”,该素材库便会匹配相应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如《功勋》《信仰者》《追寻马克思的足迹》等。其次,高校还应开通该素材库的上传功能,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该素材库的搭建工作,在其中上传自己筛选和制作的优质主旋律影视作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后,高校不仅要保证该素材库的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还要定时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与时俱进地将优质主旋律影视作品纳入其中。

第二,高校应设立主旋律影视作品观看和交流网站,加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推广。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强,使用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高校应顺应当下趋势,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设立主旋律影视作品观看和交流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观看和交流平台,正向引导大学生在影评交流区分享观赏心得、撰写影评。

(三)以校园文化为重要载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对此,高校应将主旋律影视作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

第一,高校可巧妙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主旋律影视文化活动。例如,高校可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点组织集体观影活动、影评交流活动、影视鉴赏讨论会、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等,利用节日文化与主旋律影视文化的共同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和艺术氛围,让主旋律影视文化成为校园特色文化中的一部分,实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第二,高校还可开展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制作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在推动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是重要的活力保障。比如,高校可举办主旋律影视作品翻拍比赛,让学生自行选取片段,合理分配角色,学生在理解台词、把握情绪、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会将自己代入角色和历史背景,实现与人物的“共情”。这对大学生来说,既是心灵的洗涤,也是人格的升华。另外,高校还可举办主旋律短视频创作大赛,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校园中的真善美,由此既能加深学生对主旋律短视频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又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2-24].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617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2-24].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51583.

[3]王梦倩,王一帆.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J].电影新作,2021(01):144-15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