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需要的幼小衔接策略设计

2023-05-26 00:43赵莹莹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策略

摘要:幼小衔接的经验会对儿童未来的兴趣、发展和成就等方面造成持续影响。幼小衔接要坚持衔接课程整体设计、立足幼儿真实需要、课程实施灵活调整等基本原则,找准衔接点开展长程衔接,通过摸底调查满足幼儿需要,组织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小学生活。

关键词:儿童需要;幼小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5-0069-03

儿童的发展轨迹与其早期在学校的经验密切相关,幼小衔接的经验会对儿童未来的兴趣、发展和成就等方面造成持续很长时间段的影响[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起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学龄前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实现高质量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面对的共同课题。

一、幼小衔接的问题梳理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科学的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反观当前幼小衔接实践,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忽视幼儿发展需要。成人把幼小衔接简单地理解为让大班幼儿提前学習小学的文化知识、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等,而很少关注幼儿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对于幼小衔接的立场,教师或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习以为常地确定幼小衔接主题,编制幼小衔接内容,按部就班地执行事先形成的计划和内容,忽视了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真实需要,导致幼小衔接内容片面化。其二,幼小之间协商不够。幼小衔接归根结底是两个学校的衔接,但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的热情往往大于小学,经常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缺少了小学的有效互动,幼小衔接的质量难如人意。

二、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

(一)衔接课程整体设计

当前,幼小衔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教材,管理者和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一些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导致衔接内容的整体性、逻辑性相对缺乏。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割裂地单方面开展,而是需要两校密切配合,贯彻《要点》要求,就幼小衔接理念与内容达成共识,整体规划设计,全面部署实施,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出发,助推幼小衔接工作真正扎根落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应更好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要求,小学的幼小衔接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

(二)立足幼儿真实需要

当下,幼小衔接大多关注教师和家长的需要,而忽视了幼儿的话语权。幼小衔接是要针对幼儿的需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取,一定要基于教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细致观察和记录,并对照《要点》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才能够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立足幼儿真实需要”的幼小衔接体现了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注,只有切合幼儿的需要,衔接内容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幼小衔接的真正目的。

(三)课程实施灵活调整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与小学相比有较大差异,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可以灵活地做相应的调整。幼儿园可以在教学方式和作息时间上做相应的调整,精准实施幼小衔接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教师、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等都应参与进来,不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转变幼小衔接的理念,看到并满足幼儿真实的需要。通过真实情境中多主体的发现和支持,探寻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形成幼小衔接的合力,共同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充足准备。

三、幼小衔接的实施路径

(一)找准接点,开展长程衔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小学更加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间接经验的获取是主要的学习目的,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寻衔接点呢?首先明确,从根本上说,幼小衔接是以小班为起点贯穿整个学前三年教育的长程衔接。长程衔接尊重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三年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小班的课程“春天,是绿色的”是教师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的项目活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成了孩子们竞相找“绿”的探究现场,小班幼儿通过亲身观察与体验,寻找到了春天里的各种绿。教师以此为起点,基于全课程视角,开发“绿绿绿”项目活动,探究过程中涉及科学活动“绿的种类”、美术活动“绿色大发现”、音乐活动“绿绿的草地”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学习,力求顺应孩子的认知规律,发挥孩子的能动性,找到孩子的兴奋点,使其爱学乐学。大班的一项主题活动中,以一本绘本开始“你好,时间”为牵引点出发,通过多种体验时间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一分钟有多长”等,对应小学科学学科开展的“冰块多久融化”等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切身感知到时间的长度,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绘本《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轻松益智,这时候就与小学的语文学科进行对接,开展续写(画)“你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通过对绘本内容的不断更新,既锻炼了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同时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度开展长程衔接,让孩子们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挖掘自身潜力,开拓视野,与小学学科链接,为小学生活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摸底调查,满足幼儿需要

增强幼小衔接的实效,要实实在在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在对幼儿摸底调查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自顾自”衔接,通过研讨协商等方式进行深入对话,从强化生活自理、良好品质、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充分准备。

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课程中的重要一环,为的是让幼儿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及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我们一起云游小学”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幼儿园和小学沟通协商,各司其职。幼儿园就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前期摸底调查,如幼儿想知道小学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子的,吃饭还是在教室吃吗,小学的操场有多大,等等。将问题汇总归纳后,从大班幼儿中挑选“小记者”进入小学,带着问题去参观,自主寻找答案。小学就幼儿的兴趣与问题,安排当天的教学场景与教学内容,如带着幼儿深入一年级课堂,参观教室、认识课本、感受课堂氛围等等,小学的图书馆、食堂、操场通过屏幕都呈现在幼儿眼前。小学特派的小导游,更是以哥哥姐姐的视角,带领弟弟妹妹们一起云游小学,流利的介绍、机智的回答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班的幼儿在“云参观”中,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近距离了解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感受到了小学生活的无限魅力,为顺利进入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更关注幼儿“云参观”后的感受,针对部分幼儿的需求,如和小学的哥哥姐姐结对子交朋友、对话小学教师等,幼儿园和小学合作开展后续的幼小衔接活动,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幼小衔接需要。

(三)亲身体验,适应无痕衔接

体验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途径之一,《要点》也指出:“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累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亲身体验无疑是幼小衔接过程中最能让幼儿接受的手段之一。

让幼儿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小学课堂的精彩,是在“我们一起云游小学”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线下真实体验活动。活动前,两校进行了对话与研讨,就课堂体验的实施路径、共研式备课、具体实践等做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形成工作思路和实施策略。实践中,幼儿园通过调查,发现幼儿更喜欢音乐、体育、科学、美术等相对轻松愉悦的课程。据此,幼儿园与小学协商,请相应学科的教师选取合适的内容设计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设计好后,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研讨,根据幼儿特点优化方案,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活动后,对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从而实现不断改进。譬如,体育幼小衔接活动之后,教师发现幼儿很不适应小学体育课的方式和节奏,活动结束后大多疲惫不堪,累趴在操场上。教师通过分析判断认识到,不论是运动的时长还是运动的强度,都超出了大班幼儿的身体承受范围。于是,两校就活动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再研讨反思,如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长的适宜性等。这样的体验课堂,并不是简单地让小学教师来幼儿园上课,而是让幼儿用自己可接受的学习方式体验小学课堂,助力幼儿学习顺利向小学过渡。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刘洁红.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2):4.

责任编辑:许洁

收稿日期:2022-12-05

作者简介:赵莹莹,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