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探究

2023-05-27 08:28高翠翠
关键词:培智课标中华

高翠翠

摘 要:培智学校学生较为特殊,按照传统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难度较大,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同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不仅能让培智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升培智学生的素养。新《课标》出台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而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历经数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如果可以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那么将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不仅如此,也能够让更多培智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以新《课标》为时代背景,积极探究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培智生活 语文课堂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17

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它属于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讲,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两者共同发展,共同促进,语文也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主要载体。新《课标》出台以前,语文教师会集中精力在语句的讲授上。然而,新《课标》出台后,则有一定改变。这也为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还要积极关注培智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起来将是一大创新,既可让所有培智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语文知识,也可让这些培智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故而,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部的日常生活内容进行提炼,选择合适的策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基于新《课标》的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培智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有助于增强培智生对传统文化及生活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即要求学生在学习好文化课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各项能力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为此,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将以日常生活为基点,而教师可从教材生活内容方面出发,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培智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并重点关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比如,在讲解古诗词《送元二史安西》时,教师为了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凭借互联网对送别场面进行描述,然后让培智学生进行送别场面的模拟,并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体会诗词文化活动的内涵。

又如,教师在讲解《蓝天白云》这篇文章时,可选择晴朗天气将培智生带出教室,积极观察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认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另外,凭借培智生活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举措为培智生带去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体验,进而提高培智生对生活的觀察能力,进而推动培智生更好地学习。

2.有助于增强培智生对生活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新《课标》背景下,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均来源于日常生活。较为关键的一点是,教材中的诸多教学内容均是图文形式。从培智生自身角度来讲,图文理解具有较大难度。为此,教师就要借助演绎教学法来展示教学内容,最终助力培智生认识与了解语文知识内容,降低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以此激发培智生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游子吟》一文的过程中,为降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角色扮演形式,饰演父母及子女,展示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培智生能够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

3.可加深培智生对生活及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果想要加深培智生对生活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就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创设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培智生从情境中体验生活,深入所学内容。通过此种课堂教学方式,加深培智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及生活内容的了解,让自身的学习印象有所加深。

比如,笔者在帮助培智生了解生活的过程中融入了民俗剪纸活动。为帮助培智生最大限度地了解生活及传统文化,通过将剪纸图册展示给培智生,让培智生对剪纸有一个大体印象。最终凭借此种方式加深培智生对剪纸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再如,教师在讲解元旦这一节日时,可通过“福”字、“喜”字等感受元旦活动的乐趣及内涵。最终将元旦习俗通过剪纸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调动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以此加深培智生对生活及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融合方式探讨

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的主要阵地是语文课堂,为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以实现知情合一的目的。为从不同角度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调动培智学生对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现有的生活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生活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适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融合方法。

1.创设传统文化生活情境

当前,新《课标》的出台,要求丰富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从总体角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拥有好的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故而,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可从语文课堂入手,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科学利用各项生活语文教学资源。例如增加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从生活中获得真切体验。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主题为《剪纸艺术》的教学活动,教师就可以带着剪纸画册进入培智生活语文课堂,让学生们对中华剪纸艺术重点关注,部分学生甚至兴奋地亲自观察。当教师从剪纸艺术册取出一种剪纸图案,这些培智学生就大声欢呼起来:“福字、喜字、年年有鱼、五福临门。”之后,教师来到学生中间,再次提问:“剪纸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进而调动培智学生参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此创设传统文化生活情境。

2.增加中华传统故事讲述环节

此环节设置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开课前的三分钟,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趣味人物故事进行陈述。例如,教师可以中秋节故事为例,让培智学生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为主题,在同学之间互相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鼓励所有学生发言,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识别月饼活动,教师可带上几种不同的月饼,有苏子馅的、五仁馅的、绿豆沙馅的、红豆沙馅的,让同学们品尝月饼的同时,讲述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及月饼的由来。通过此种方式,让培智学生对中秋节的来历及民俗活动有一定了解,以此加深学生们对生活中语文知识的认识。

3.引入诗词展示环节,丰富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内容

从诗词的产生角度来看,不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词,均来源于普通生活。它们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也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而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培养培智学生语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每周一诗”活动,挑选适合培智学生的古詩词或者现代诗词,在每节课开课前,都要求培智学生反复吟诵,强化记忆。为加深培智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采用较为灵活的诗词描绘法。比如,教师在讲解诗词《赠汪伦》的过程中,可挑选两名培智学生饰演李白和汪伦,以生活场景的形式将诗词所描绘的景物及事件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对诗词大意的把握。让培智学生边思考,边体会,以达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目的。

三、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新《课标》出台后,对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摒弃固有的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还要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培智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还能让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为此,本文在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融合方式的基础上,从如下方面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1.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融入诗词文化活动

相比于普通孩子,培智孩子则处于明显劣势,即便如此,培智孩子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这种热情主要集中在接触新鲜的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优秀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培智学生也对此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能够选择合适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教学法,将获得良好的效果。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来有效融合,让这些培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也是今后培智生活语文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培智学生在学习“春节”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古诗《元日》的应用必不可少,并从与“春节”这一主题相关的故事进行切入,让培智学生从传统文化活动中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元日》中有关于“春节”的相关诗句,培智学生可一边朗读,一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借助诗词活动,鼓励培智学生深入了解优秀古诗词,养成良好的“三观”,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起到引导作用,关注学生们的智力发育特点,主动权则交给培智学生们,让其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故事活动

新《课标》出台之后,虽然着重强调培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教师还应对学生智力发育缺陷给予重点关注,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述《教师节》的过程中,教师选取了一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为教学内容,故事的名称为《子贡尊师》,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对于轻度智力障碍的同学而言,其学习任务以故事归纳为主,懂得其中道理即可;另外,对乐意分享的培智学生予以鼓励。如果培智学生为中度智力障碍,则可要求其讲述故事的大致意思,懂得其中道理即可。倘若培智学生为重度智力障碍,那么就要求其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共同诵读,学习内容中积极的方面,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在此种教学下,以传统故事活动的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培智学生,锻炼其自信心与语文素养。

3.传统节日活动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除了上述诗词文化活动、传统故事活动,还可从传统节日活动方面帮助培智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教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及“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认真领会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真谛。

此外,从培智生角度来讲,可借助参与传统习俗活动的机会,认真感受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比如,教师在培智生在学习《过年了》这篇文章期间,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春节贴春联的原因,吃饺子、放爆竹等习俗的由来。在学习文章《端午节》期间,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培智生了解吃粽子习俗的由来。通过此种方式,培智生就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自身从潜意识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推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4.传统文化活动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对于培智生来讲,通过了解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让自己领悟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还可体会其中的内涵,最终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有如此多的传统文化充斥其中,较为常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有诸多形式,例如,教师在开展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期间,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材料进行收集,进行工艺品的制作,书法、绘画赛事活动及诗词朗诵比赛等。上述这些活动同培智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不受区域限制,不仅能够从课堂中获得不同的资料,还可抄录及阅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另外,课外时间,教师还可对培智生参与到不同传统文化活动中给予正确引导。最终从不同路径、不同方式将生活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向培智生进行普及与推广。

通过上述四点可以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做出积极努力,最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此推动新《课标》背景下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如果能够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智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还有助于其更好地从生活角度出发,加强自身各项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在培智生生活语文教学期间,通过增加文化情境、传统故事活动、传统节假日活动等形式合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据此得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培智生活语文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诗词文化活动,其次是传统故事活动,再次是传统节日活动,最后是传统文化活动。期待此次研究能够为培智生更好地接受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找到新的思路,最终围绕新《课标》,以不同活动形式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为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郭宏雪、高春燕《新〈课标〉视域下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经济师》2019年第5期。

[2] 朱玉洁、李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培智课标中华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