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影响因素探究

2023-05-29 00:14李宁夏湘慧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激励机制影响因素

李宁 夏湘慧

[摘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非常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薪资水平的相关研究,很多国家制定了多项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政策制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做法与经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受教师法定工资、学生学习时间、教师教学时间,以及班级规模等4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各国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展示各国中小学教师薪资水平的横纵向及结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及现实状况,对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中小学教师薪资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建议持续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教师激励长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工资标准,完善教育督導管理体系;切实关注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核定教师工作量。

[关键词]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影响因素;教育经费投入;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3-0027-09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3.005

一、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旨在指导2015—2030年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与2000—20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不同,2015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适用于所有国家,这就需要监测各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进展及趋势。教育是基本人权,建立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收入、就业能力和经济的增长。如果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议程,将使其他目标的实现面临各种危险[1]。教师工资是教育人员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出占比最大的部分。提高中小学教师薪资水平有利于稳定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加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每一年或者每两年出版一部教育报告。每一部报告的指标体系都有变化和调整,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用较为丰富的统计数据介绍了OECD国家教育发展的差异,分析了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各国政府做出科学的教育决策、进行高效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教育概览:OECD指标(2021)》较为详细地介绍了OECD各国的中小学教师工资现状,并分析了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影响因素。该报告指出教师法定工资、学生学习时间、教师教学时间以及班级规模是影响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来计算生均教师工资成本[2]。通过总结OECD各国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对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提高中小学教师薪资待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对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研究比较少。有学者认为,OECD发布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系列文件旨在了解世界范围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际教育指标体系,对于研究国际教育特别是OECD成员国的教育发展动态有着重要作用[3]。有学者分析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走向发现,近10年各国中小学教师法定平均工资的增长是最快的,高中教师则明显落后于小学和初中教师;教师起点工资与教师队伍的性别组成密切相关[4]。有研究者专门研究过教师工资与教师供给之间的关系,发现高工资可以提高教师供给数量,同时也应兼顾绝对工资、工资涨幅和相对工资[5];也有研究者专门研究过教师工资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发现在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中,更高的教师工资和较高的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6];还有研究者对公立初中教师工资与其教学时间的关系进行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以色列、希腊和葡萄牙等国教师工资与教学时间呈正相关,而在日本、丹麦和美国等国则呈现负相关,相比较之下我国公立初中这两类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7]。有学者曾对2008—2018年OECD各国教育经费投入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探究生均经费与入学人数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入学人数和经费投入的相对增速决定了生均经费的增幅[8]。也有学者对2019—2020年OECD各国中高等教育发展的“老问题”和“新动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9]。还有学者对我国小学生生均教师工资成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生均教师工资成本较低且省际差距比较突出,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特征[10]。除小学以外,我国初中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相比OECD国家偏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我国较低的教师工资水平和较大的平均班额[11]。

可见,对OECD发布的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OECD国家生均教师工资的整体情况及其成本构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合理调整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制定科学的教师工资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OECD国家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影响因素OECD依据加拿大出版物《教育统计公报》中提供的方法,通过对教师法定工资、学生学习时间、教师教学时间和班级规模等进行数理分析,建立起各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将其视为生均教师工资成本(SCS)计算公式,即:

SCS=Teacher salary×Instruction time×1/Teaching time×1/Theoretical Class Size

Theoretical Class Size=Instruction time/Teaching time×students/teachers

其中,Teacher salary主要指具有15年工作经验教师的法定工资;Instruction time是指学生的学习时间,即义务教育时间;Teaching time是指教师的教学时间,既包括教师的净教学时间,也包括教师处理行政事务、加班等工作时间;Class size指的是班级规模。班级规模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时间之比和师生比进一步求得。

(一)教师法定工资

OECD对教师法定工资的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具有15年教龄的教师。这里的教师法定工资是按照工资标准计算的,是教师总薪酬的组成部分。教师法定工资与教师实际工资不同,后者还包括其他与工作相关的津贴、奖金或奖励。“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丰富,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做了具体分析。例如,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的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卡茨“教师发展时期”理论认为,教师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求生存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而后伯顿的“教师发展生涯阶段论”和斯德菲的“教師专业发展五阶段论”则进一步对前面的理论做了补充和完善。Fuller和Katz等人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认为,具有15年教龄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角色,有能力探讨较为抽象或较深刻的问题,处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成熟时期,代表性较强。

图1表明,2020年OECD国家初中教师年均工资为49 701美元,包含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在内的12个国家的初中教师法定工资均高于OECD国家平均值,其中德国和荷兰超过了8万美元,最高的卢森堡超过了10万美元,相当于斯洛伐克共和国的5倍有余。相比之下,葡萄牙、墨西哥、意大利等在内的20个国家均低于国际平均值,其中日本和瑞典接近平均值,而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教师法定工资均低于2万美元。

此外,OECD发现教师工资还会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增加。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初中教师平均工资比刚入职时的工资高出了29%,有15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工资则高出入职时工资的38%,25年后将平均高出67%。不同国家之间按教师经验水平划分的工资水平差别也很大。如在丹麦、冰岛和土耳其,有25年工作经验的初中教师工资还未超过刚入职时的20%,而在韩国有37年工作经验的初中教师工资则超过了入职时工资的280%。

OECD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师法定工资对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更高的法定工资会直接导致更高的工资成本。图2表明,卢森堡、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教师法定工资均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因而也提高了生均教师工资成本;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教师法定工资较低,其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也低于OECD国家的均值。OECD各国教师法定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其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反之亦然。除卢森堡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与OECD其他国家差异较大外,其余国家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差异幅度并不大,而且与教师法定工资对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贡献幅度相吻合。

(二)学生学习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也是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时间是由各国统一确定的,既包括必修课程,也包括选修课程。OECD将学生学习时间界定为学生在校内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时间,不包括课间休息、自习和作业等时间。图3表明,OECD国家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总时间平均为7 638小时(9年时间)。学生在6年小学教育中平均接受了4 590小时的义务教育,在3年初中教育中平均接受了3 049小时的义务教育。澳大利亚的中小学义务教育总时间(11 059小时)比波兰的(5 334小时)高出近两倍左右,这表明不同国家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差距较大。

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国家调整了教学组织方式,允许师生进行远程学习。调查发现,超过2/3的OECD国家在2020年学校关闭期间通过远程方式进行教学。因此,一些国家调整了法定学年安排,如巴西的学校没有强制规定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上课日数,只规定了最低年授课时数。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会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减少而降低,但在计算生均教师工资成本时仅看这一个因素还远远不够,需要综合考虑教师的法定工资、实际教学时间以及班级规模这3个因素。

(三)教师教学时间

除了教师法定工资和学生学习时间外,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也会影响到生均教师工资成本。报告指出,教师教学时间分为法定教学时间和实际教学时间。法定教学时间是指全职教师根据国家政策、雇佣合同或其他官方文件的规定,每年教授一组或一个班级学生的计划时间,它不包括课间休息时间和学校放假时间。在OECD国家中,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平均年教学时数差别很大,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公立机构的小学教师年平均教学时间为791小时,公立机构中的初中教师年平均教学时间为723小时。个别国家如芬兰、韩国、波兰、俄罗斯和土耳其,初中教师的法定教学时间不到600小时,而哥斯达黎加、智利和墨西哥的法定教学时间则超过了1 000小时(如图4)。

教师的实际教学时间是指全职教师每年教授一组或一个班学生的平均课时数,包括所有额外的工作时间,比如加班(也包括除教学以外的活动,如维持秩序和完成行政任务的时间)。在OECD的调查中,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同时报告法定和实际教学时间。例如,在立陶宛、新西兰和斯洛文尼亚,初中教师的教学时间实际上比法定教学时间多出了6%—10%,在波兰则多出21%。法定教学时间和实际教学时间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教师缺勤或短缺而造成的加班,也可能是由于数据的性质造成的,因为法定教学时间的数字是根据官方的要求和规定而统计出来的,而实际教学时间则是根据行政登记册、统计数据库、代表性抽样调查或其他代表性来源而获得的。在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计算中,采用的是教师的实际教学时间,也使得其结果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四)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即一个班级里学生数量的多少。班级规模不宜多大,也不宜过小。近年来,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些OECD国家的班级规模也随之降低。由于学生入学数量减少,所需要的教师数量也随之减少。OECD调查报告中的班级规模指的是平均班级规模——在某一特定教育水平上入学的学生人数除以班级数量。平均班级规模与理论班级规模不同,后者是指基于教学时间的理论价值和师生比例的理论班级规模,并不能反映各国的实际班级规模。

不同国家的班级规模差异较大。图5表明,在小学层面,2019年OECD国家在公立机构的班级规模为21名学生,其中,智利的班级规模最大,每班有29名学生,而卢森堡的班级平均规模只有15名学生,现有数据中几乎所有国家每班学生不到28名,75%的国家班级规模在每班18—24人之间,表现出小班化的班级样态。在初中阶段,OECD国家的平均班级规模为23名学生。在现有数据中,从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的每班不到20名学生到哥斯达黎加和日本的每班30多名学生不等。

图6显示,左上象限的国家和组织增加了平均班级规模,降低了教师的工资,这两种措施都能够降低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在一些国家和经济体中,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一方面受到较大的平均班级规模的影响,如葡萄牙平均班级规模在这一时期增加了15%;另一方面受到教师法定工资的影响,如意大利的教师工资下降了6%。右下象限的国家和组织中,主要采取减少平均班级规模或者增加教师法定工资的做法,这两种指标都增加了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同时,也可以看出,每个变量的变化大小因国家而异,如2005—2019年,以色列的教师法定工资增长了30%以上,而土耳其的平均班级规模则下降了近15%。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在其中一个因素上有相似的演变,但在另一个因素上却选择了不同的做法。例如,在2005—2019年间,墨西哥和土耳其的教师法定工资都提高了约18%。在同一时期,墨西哥也将平均班级规模增加了25%,从而抵消了提高工资带来的一些额外成本;而土耳其将平均班级规模减少了约15%,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生均教师工资成本。

综上所述,影响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4个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一个因素即教师工资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为更高的教师工资导致更高的工资成本,另外3个因素则通过改变所需教师的数量来影响工资成本。假设入学学生的数量是恒定的,如果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或教师教学时间减少,就必须雇用更多的教师来保持班级规模不变。同样,为了在保持其他一切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班级规模,也需要雇佣更多的教师。生均教师工资成本是教师法定工资、学生学习时间、教师教学时间以及班级规模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工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时间增加都会提高生均教师工资成本,而教师教学时间的减少、班级规模的缩小则会降低生均教师工资成本。

三、我国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现实状况

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有明确的规定:中小学每学年共39周,其中1—8年级的新授课时间为35周,9年级新授课时间为33周。1—2年级每周26课时,3—6年级每周30课时,7—9年级每周34课时,9年共约9 522课时。较之于OECD国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6 348—7 141小时)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值(7 638小时),这将有助于降低我国生均教师的工资成本。除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固定以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还具有其独特性,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一)教师工资地区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主要是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组成,其中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除基本工资外,其他两部分的具体项目和标准各地区有所不同。有研究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在教师工资结构中的占比最高,其次为基本工资。这反映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对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影响最大,教师工资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工资水平也随之逐渐上升。从我国教师工资的变化趋势来看,从1988—2018年这30年间,教师的年平均工资从1 722元猛增至92 383元。其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从1988年的1 700元增长为 2018年的 8 5054元,中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从1988年的1 791元增长为2018年的91 696元[13]。但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是,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在教师工资上则表现为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省市之间的不均衡。有研究指出,我国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U”字形特征。按地区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小学教师在2018年的年平均工资达到了26 227美元和21 113美元,但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江西、山西等7个省份的小学教师年平均工资则仅有17 744美元,在全国排名靠后[14]。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的教师工资是以省级政府为单位发放的,地方财政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薪酬的分配。这种分配体系也是导致经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较低的重要原因[15]。

(二)教师工作时间偏长

OECD在研究影响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因素时,认为教师实际教学时间不仅包括教师每年教学的平均课时数,还包括教师所有额外的工作时间,比如加班、维持秩序、完成行政任务的时间,也就是既包括教师的净教学时间,也包括教师处理行政事务、進行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时间。有研究者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2.54小时,其中工作日工作时间为44.11小时、工作日晚上工作时间为4.84小时,周末工作时间为3.59小时[16]。教师除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有许多“隐形”工作,在工作日晚上、周末等非工作时间还要进行额外的加班,整体上工作强度较大。也有研究发现,在工作时间的分配上,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作时间最少(每周平均9.75小时),仅占总工作时间的19.93%,教师在行政工作和班级管理上的时间支出都远高于课堂教学时间[17]。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现实中教师却在非教学工作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工作时间偏长、工作量较大,容易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积累对工作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7—8年级每学年新授课35周、9年级新授课33周。按照初中每课时45分钟、每周34课时计算,我国初中教师年平均教学约892小时,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值(723小时)。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教师的法定教学时间远高于OECD各国,我国更注重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时间随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继续推算的话,我国教师的工作时间也应高于OECD国家。由于不同国家的教师行政工作时间各有不同,具体数据难以收集,无法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因此仅对比教师的净教学时间并进行推算。

(三)“大班额”现象逐渐减少

相比OECD国家,我国早在2002年就规定小学班级人数应该控制在40—45人之内,中学控制在45—50人以内。对于各班具体配备的教职工人数也有一定要求,以便于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很多乡村父母外出务工时便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读书,渴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师数量带来的限制,城镇学校班级人数增加,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班额”现象。有研究表明,就小学而言,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现象较农村和县镇尤为严重,而其初中的“大班额”占比高达90%[18]。除此之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0—2019年)显示,我国小学大班额占比为10.8%,超大班额占比为3.8%,部分省份的班额和超大班额占比更大。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大班额”现象,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降低中小学的平均班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例如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占比由2012年的47.76%下降到2021年的4.81%[19]。我国人口众多,基础教育受益学生规模较大,应大力消除“大班额”现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建立针对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合理、动态的班额标准[20]。为补充教师师资力量,降低师生比例,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上还可以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建立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之间的“一对一”帮扶关系[21],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综上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在区域间、校际间还不够均衡,教师教学时间偏长,“大班额”比例已明显降低,这些均对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的核算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由于上述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使得我国生均教师工资成本研究还面临着更多的现实困境和挑战。

四、结论与启示

参考OECD国家的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我国教师工资成本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从教师工资水平上看,我国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在国际上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从教师教学时间上看,中小学法定教学时间低于经合国家平均值;从班级规模上看,“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班级规模逐渐趋于合理。为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及合理化,增强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持续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教师激励长效机制

保障教师的待遇与地位有助于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大多数OECD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拨款发放教师工资的,资金储备充足,而我国的教师工资发放则与地方财政能力联系更为紧密。因此,为了按时支付教师工资,减少教师工资发放的拖欠现象,可由中央、省级政府进行财政扶持,完善教师薪资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OECD 多数国家的工资制度较为灵活,具有多样化的奖励项目,对教师的激励也有很多种形式,不仅有奖金等物质奖励形式,还有职位晋升、获得专业培训机会等非物质奖励形式[22],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此外,要关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地区,可以先由省市级帮扶县区财政经济,或由中央政府特聘一些教师到这些地区参与教学工作,加强对中部经济发展较为困难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地方的协调发展,平衡地区之间差距过大的问题。继续推进地区间教师流动机制,调动各部门参与协调和配合,鼓励优秀教师向乡村或者薄弱学校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以减小地区间的差距。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工资标准,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系

为确保教师工资水平能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可以参考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建立教师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即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教师工资标准调整幅度的大小,包含政府财政的支出情况、物价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的通行工资变动情况[23]。国际上也有研究者对教师工资与学生职业期望的关系进行过实证研究,例如,Han等人发现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成绩与教师工资水平成正相关[24];Park等人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教师职业的低工资会阻碍有学术天赋的毕业生的进入[25]。可见,国内外研究者均认可教师工资水平对人才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建立教师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教师工资水平,确保教师的工资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其次,要健全教师工资的督导体系,把教师工资的发放情况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严格追责未及时准确发放教师工资的地区[26]。最后,制定动态的监察时间,不定期抽查教师工资的发放情况,加大对教师工资的监管力度,落实关于教师工资的各项政策,杜绝克扣或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有效保障教师工资的发放和落实。

(三)切实关注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核定教师的工作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确保教师能够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政策上有关注,实践中有需要,应当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时间,明确教师的具体工作量。可以制定一个确定的工作量标准,划分教师的各种工作类别,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以减少教师的非教学工作,将其工作时间更多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上来,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时间结构的合理化。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还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有效调整教师工作时间结构的同时还可以优化教师的工资结构,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提高工资水平,为科学核算我国中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做好前期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将一个国家的教师工资成本与OECD国家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就有可能确定这4个因素中每一个因素对平均数之差的贡献,也就是说有可能評估某一特定的工资成本高于平均水平是否受到较高的法定工资、较长的学生学习时间、较短的教师教学时间、较小的班级规模这4个因素的组合影响。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可能需要在其他因素之间进行补偿性权衡,以保持教师工资成本的总额不变。实践证明,不同国家在上述4个因素方面的改善是有一定差异的,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也同时要求各国对中小学教育投资做出不同的政策选择。

參考文献:

[1]Morgan W J,White I.The OECD and “Education at a Glance”: Providing educational data for policy making,2018(04):34-37.

[2]OECD (2021),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1: OECD Indicators,OECD Publishing,Paris,https://doi.org/10.1787/b35a14e5-en.

[3]赵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解读——基于对《教育概览2016:经合组织参数》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7 (08):19-27.

[4]孙河川,潘晶,等.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走向[J].人民教育,2019(08):73-75.

[5]孙天慈.OECD国家教师工资与教师供给的关系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6):62-67.

[6]唐科莉.OECD:教师工资与班级规模因素更影响学生成绩[J].基础教育参考,2017(04):14-17.

[7]越佳佳,刘牧.公立初中教师工资与教学时间的关系——基于OECD和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78-85,95.

[8]黄河,黄志成.教育扩张和经济周期下教育经费投入的特征与趋势——基于2008—2018年《经合组织教育概览》的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0(03):79-93.

[9]韩卓言,丁瑞常.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图景:“老问题”与“新动向”——基于对经合组织《教育概览(2019)》和《教育概览(2020)》的分析[J].郑州师范教育,2022 (01):12-15.

[10][14]田健,杜晓利.我国小学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及影响因素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77-81.

[11]郝春梅,李建凤,刘牧.公立初中生均工资成本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OECD和我国数据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46-51.

[12][23]薛海平,唐一鹏.理想与现实: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和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02):17-38,186-187.

[13]陈富,郝鹏翔.我国教师工资及其位序的时空特征:1988—2018[J].教师教育研究,2022(01):32-39.

[15][22]李先军,于文汇.OECD国家改善初中教师工资待遇的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9 (06):84-96.

[16]李新翠.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适[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56-60.

[17]李新.教师的工作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03):5-9,78.

[18]郭喜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04):67-73.

[19]郝孟佳.教育部:十年来,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下降近43个百分点[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639/mtbd/202207/t20220706_643769.html,2022-07.

[20]万作芳,方晓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现状及建议——基于2001、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4(30):24-27.

[21]李勉,张平平,葛兴蕾,罗良.班额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关系的调节——来自大样本研究的证据[J].教育学报,2020(06):108-116.

[24]Han S,Borgonovi F,Guerriero S.What Moti-vates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Want to Be Teachers?The Role of Salary,Working Conditions,and Societal Evaluations About Occupation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7(01): 3.

[25]Park H,Byun S.Why Some Countries Attract More High-Ability Young Students to Teaching: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s of StudentsExpectation of Becoming a Teacher[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15(03):523-549.

[26]刘善槐,王爽,朱秀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决定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6):1-15.

(责任编辑:刘新才)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alary Cost of Teachers per Stud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Its Reve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Education Overview: OECD Indicators”

LI Ning ,XIA Xianghui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32,China)

Abstract: OECD countr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salary level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any countries have formulated a number of policies and systems to increase the salary of teachers,accumulating rich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the average cost of teachers' salar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s affected by four factors: teachers' legal salary,students' learning time,teachers' teaching time and class siz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lary cost of teachers per stud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demonstrates the longitudinal 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salary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and based on this,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salary cost of teachers per stud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education funds,improve the salary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it is suggested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government education funds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eachers.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er salary standards,improve the educ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eacher development,and scientifically check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alary cost of teachers per student;influence factor;investment in educational funds; incentive mechanism

猜你喜欢
中小学激励机制影响因素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