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视域下“×子” 中“子” 的演变

2023-05-30 02:10王庆
今古文创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法化

【摘要】 现代汉语中,“子”已由一个普通的名词性语素演变出词缀及语气词等多种新兴用法。本文旨在通过对实语素、词缀、“×子”中的“子”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从实语素转变为语气词这一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子”中的“子”在原有义项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其实际义减弱,并逐渐发展出加强情感态度的语气词用法。联系社会文化环境,本文还探讨了交际表达、生活方式、网络科技三方面因素对这一语法化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其发展可能与使用价值。

【关键词】语法化;“×子”;义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7-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40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关于“子”的詞条一共有4条,分为实词与虚词。“子”做实词时,作名词性语素,表示“婴儿”义,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如“父子”“石子”;“子”做虚词时,作词缀,加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语素后或某些量词后,如“帽子”“胖子”“垫子”“这档子事”[1]1733-1734。但近年来,“子”出现了一些新鲜的搭配,如:

(1)无语子!情侣踩他人车头秀恩爱,车主维权反被指责心眼小。(头条新闻2021.03.05)

(2)“出去透透气”和“释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不错子,又让我回想到了追连载的时期。(新浪微博2021.03.13)

(3)在青你3的录制过程中逐渐化身为“讲解员”,对训练生们的点评十分到位,细致又耐心的青春助教有在认真观察大家了!你喜欢这样的欣欣子(虞书欣)吗?(微博综艺2021.03.11)

上述三例中的“子”均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并且去掉“子”字后完全不影响语义的表达和理解。研究发现,“×子”中的“子”在原有义项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其实际义减弱,并逐渐发展出加强情感态度的语气词用法。

一、研究基础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词缀“子”的研究逐渐火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方言词缀研究,如吴建生(1997)研究万荣方言中“子”词缀的语音变化与构词方式;郭辉(2006)运用濉溪方言“子尾词”同普通话“子尾词”相对照的方法,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原因及其内部机构;聂有才(2019)发现“子”词缀不限于做名词标记,还可以表主观小量;司罗红(2021)认为“子”不是构词词缀, 而是表示主观大量的语缀, 相当于助词。二是专著词缀研究,如刘玉屏(2002)分析“子”词缀在《世说新语》中的使用情况,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缀有了相当的发展, 由词根附加词缀构成双音节词成为当时汉语词汇双音化的主要方式;张鹏(2008)对《红楼梦》中的“子”词缀进行了共时平面的描写和分析以及历时平面的对比和剖析;陈明娥(2010)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 对敦煌变文中的词缀进行全面透视并指出汉语词缀的发展是汉语双音化的一个内在推动力;金梅、朴兴株(2020)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朴通事新释谚解》中出现的118个后缀“子” , 分析“子”词缀产生的原因。三是“子”词缀专题研究,如黄明亮(2015)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子”词缀进行了历时考察并对其做了认知性分析;朱红颖(2018)从类型学的角度发现词缀“子”主要出现在人品称谓类和动植物类的绵阳涪城方言词汇中;郭作飞(2005)从历时语言学角度分析“子”词缀语法化路径与机制;谢啸轩(2021)从网络流行语看“子”词缀的构词功能和文化价值。从网络流行语角度分析其用法功能的变化,如吴越(2021)。然而,上述研究几乎没有涉及网络热词“×子”中的“子”的语法化分析。本文将以“×子”为切入点,分析“×子”中“子”的语义变化,揭示其从实际义减弱到发展为一个准语气词用法的语法化过程。

二、“子”的来源及用法分类

(一)“子”的来源

“子”字,我国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注释为“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2]740-741”“子”为象形字,形似幼儿,故“子”的本义为婴儿。例如:

(4)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5)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上述两例中的 “子”都表示人类的后代,指婴儿。

(二)“子”的用法分类

“子”根据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实词、实语素“子”的用法

当“子”为实词时,其本义为婴儿,主要用于指人。“子”[+人]语义引申出“有学问的男子”义;“子”[+人][+后代]语义引申出“动物的后代”以及[+人]脱落后引申出植物的种子、果实;最后[+人][+后代]脱落引申出“小”的语义。

(6)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诗经·凯风》)

(7)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论语》)

(8)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9)停下,别开枪,枪里面有子弹!(奥尔罕·帕慕克《雪》)

例(6)中的“子”指父母的后代,有儿子有女儿,例(7)中的“子”是对公叔文的美称,例(8)中的“子”指初生的小老虎,例(9)中的“子弹”指武器中较小的武器。

2.词缀“子”的用法

词缀“子”主要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之后,构成一个名词,其中“子”往往读轻声。如:

(10)她的玉足只穿着鞋子 ,而并无长袜!(拜伦《唐璜》)

(11)现在看来,你是个大骗子 !(阿瑟·高顿《死灵魂》)

“子”作为词缀时,已经没有了实词的义素,语义更为抽象化,读音上转为轻声。“鞋子”与“鞋”的语义相同,指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骗子”指骗取财物、名誉的人,词语的核心意义由“骗”承担,很难说清楚“子”的具体含义,抽象概括为与其相组合的语素中性质、状态、行为、存在、变化的承载体。“骗子”是对动词“骗”这一欺骗行为的承载,载体为人。

3.“×子”中“子”的用法

“×子”是新近非常流行的网络语,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使用上,以网络语言和口语表达为主,任何语素、词都可以与“子”构成“×子”结构。“×子”一般为三音节,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

“×”可以是同一个字重叠,以人名的单子为主,用作称呼语,如:

(12)黄晓明这些年一直在努力突破自己,愿意尝试和学习各种自己不会的东西,在每个领域里都做得很好,难怪很多人夸赞说明明子(黄晓明)简直太可爱了。 (搜狐网2020.06.26)

“×子”用作称呼语时,取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重叠加“子”。一开始这种称呼语流行于娱乐圈中的女性明星,慢慢泛化至男性明星,最后从饭圈扩展至其他社会群体,并在日常表达中使用。

“×”也可以是不同的两个字,以词为主,如:

(13)这颗眼影真的是有点好笑子,像一颗芒果被捣碎盛在夏日的碎碎冰沙杯里(新浪微博2021.07.31)

(14)每天都能看到好多可爱子,宿舍楼里还有一个漂亮子。(新浪微博2021. 11.27)

语义上,“×子”去掉“子”后不影响使用与理解, “好笑子、可爱子”与 “好笑、可爱”没有区别;表达上,语气更委婉可爱,能够有效拉近交际距离。此时的“子”功能类似于语气词,表达一种可爱、委婉的语气。

三、“子”的语法化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以上三种“子 ”的用法体现了 “子”语法化的过程。

“子”本义是婴儿,语义分析为[+人][+后代]。由这一本义,“子”可以表示“子女”[+人][+后代],此时“子”是实词。由“子”[+人]可引申出“有学问的男子”,由“子”[+后代]引申出“动物的后代”。[+人]脱落引申出“植物的种子、果实” , [+人][+后代] “子”引申出“小”义。这些用法的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与实词“子”的本义有相关性,属于实语素。随着义素的脱落,“子”无法概括出具体的语义,抽象为与其相组合的语素中性质、状态、行为、存在、变化的承载体。此时,“子”虚化为词缀。随着“子”的进一步虚化,“子”去掉后也不影响使用与理解,表达一种可爱、委婉的语气。此时,“子”进一步虚化为语气词。

语法化涉及的演变在语义上一般是由“实”变“虚”。大家可以清楚地梳理出“子”的语义发展路线:(1)实词,“子女”;(2)语素,“虎子”;(3)词缀,“鞋子、骗子”;(4)语气词,“欣欣子、无语子”。至此,“子”完成了语法化过程。

四、“×子”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因素

(一)交际表达的需要

高频的使用是“子”语法化的前提,日常交际表达的需要是推动“子”发展与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使用人群来看,最初开始大量高频使用“×子”的人群是追星族。同时,这种新鲜的表达方式刚好迎合了人们的求异心理。年轻人对新鲜表达方式的接受度很高;年纪较长的人群为了适应交流环境,也会主动接受消化使用新的语言表达。一方面,高频的交际推动了“子”的语法化,另一方面,“子”的创新用法也带给交际新活力。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子”语气词的用法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开并趋于稳定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生活温饱问题得到保障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射到娱乐学习中,致使娱乐的方式多样化。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语言综艺(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综艺戏剧大赛)、线下剧本杀等。多样的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心态,心态趋于年轻化,交流也趋于随意化。“子”贴合人们交流的心态,增加说话者语气的可爱与俏皮,提供轻松的交际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网络科技的助推

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也对语言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科技发展步入新世纪,语言发展也随之步入新阶段。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知识甚至交流。足不出户,依靠互联网就能实现聊天、买菜、爱衣服、办公等。互联网强大的功能与便捷使人们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为人们接受新事物、新词语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子”的新用法依托互联网蔓延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频繁的接触带来高频的使用。近年来,网络热词越来越多,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甚至被编入词典,网络科技对语言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五、“×子”发展可能与使用价值

“×子 ”的发展可能与使用价值有内外两方面原因。首先,“子”自身的语义特点,是其发展出语气词并具有独特使用价值的内部原因。实词“子”的本义是“婴儿”,义素[+人、+后代、+生命体征、+小],义素的黏着和脱落使其发展出不同的语义,不同的语义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子”在语义上由“实”变“虚”,在词性上也由“实”变“虚”。其次,人们对新兴语言表达的追求是“子”发展出语气词并具有独特使用价值的外部原因。新兴语言表达是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捧和求异心理的体现,也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新渠道。原有的词语用久了,总会失去一些光芒,在语气词表达上尤为明显。比如,为了表达可爱,常规的“好看呢、好看呀、好看的、好看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而“好看子”也就应运而生了。语气词“子”所表达的可爱或委婉的语气,无法用其他语气词替代,这是其为大家高频使用的原因,也是“子”作为语气词独特的使用价值。

在人们对新兴语言表达的而追求下,“子”根据自身的语义特点激发出语气词的新用法。但是,与其他网络热词一样,活跃的时间还不够长,其生命力很难保证。

六、小结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映照。“×子”中“子”的流行离不开当下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的多元交流、交际方式的改变都为其流行一时添砖加瓦;反过来,从“×子”的流行上也可以反观出人们心态的变化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子”从实词发展为词缀继而发展为语气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其自身丰富的语义特点与人们语言交流的需要相结合,在网络科技的助推下水到渠成。“×子”在现阶段是一個有着独特价值且为人们所喜爱的新兴表达式,但是作为一个刚刚流行起来的网络流行语,“子”发展出来的语气词用法只是具备发展的可能,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其稳定性有待考察,这一用法能不能稳固下来还需要实践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733-1734.

[2]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40-741.

[3]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17-24.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5]张寒冰,刘思洋.“怒赞”不“怒”[J].语文建设,2020,(4):74-75.

[6]袁昱菡,匡鹏飞.“宅”字新义的形成与演变[J].语言文字应用,2021,(3):91-100.

[7]任溪.语法化视域下乡话中的“子”及其变体[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7-131.

作者简介:

王庆,女,江西上饶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